


我家的低碳生活
文/郑丽萍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师范毕业来到这座不大也不小的煤城。亲临城市的风土人情,我激情和梦想互动,马不停踢,开始了不要命的打拼。四十年过去了,可在这不短也不长的四十年里,我思考,我努力,打拼来打拼去,总感到自己比别人慢半拍,别人有存款时我们有外债,别人是组合柜时我家是大立柜,别人是彩电时我的电视没有色彩,别人开始买手机时我安电话,别人买摩托车时我骑自行车,别人······唉!追来追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农村娃”的感觉。古人说得好:“君子不与命争”,自己争来争去,城里人没做成,农村人又不像,成了追不着别人,又瞧不上自己的那疙瘩人 。痛定思痛,知天命的我,决定放弃追不到的“追求”,低下头来慢慢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把“收拾家”说成“装修家”,水泥地、石灰墙一眨眼就成为历史。浩浩荡荡的装修队伍, 鳞次栉比的装修市场,一浪把一浪拍到沙滩上!上下左右邻居一次又一次的装修,一层一层往上走 ,随便推开那家的门,豪华气派尽收眼底。唯独我家还是老样子 ,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蜗居在顶层的我,任凭那一次又一次的铁锤敲击,那一声又一声的电钻轰鸣,我自岿然不动。住在最高层,誓死保卫着这不足六十平米的一砖一瓦,让水泥地,石灰墙,组合柜······风采依旧 。儿子大啦,媳妇来啦,说啥也不能亏待委屈媳妇,更不能让儿子媳妇也跟着父母落伍。说啥也得购置新房,装修自然也得潮流一把 ,一百多平米精致舒适的新房,孩子们说啥也不要我们留在简陋的老屋,可推来搡去,还是拗不过父母,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这里的简单淳朴。八年过去了,新家已不再是新家,可我这小屋依旧风景独好, 每每看到太阳光使劲往我这无污染的小屋拥挤,我窃喜,我骄傲!
炊具的柜台是每个家庭主妇经常关顾的地方,我也不例外。每每走进商场,总要驻足在那里,摸摸精美的锅,看看新式的勺,什么是新款?什么最节能?我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让售货员厌烦的是,刨根就底的是我,一分不出的还是我,因为在我的心里早已有我的最爱,铁锅、铁勺、铁饼烙,它们陪伴我多年,随着岁月的流失,越发诤明瓦亮,说什么也不忍心割舍!
随着媒体的宣传,我知道微波炉不同于烤箱,做豆浆也有机器,什么果汁机呀,酸奶机呀,我认为那都是电视里的摆设,没有想到每每走访亲朋好友,屏幕上的东西都跑到了他们家,好奇的我总要盘问再三,问来问去,总要找出些许不尽人意之处,丝毫不顾及主人的心境,我抱残守缺还洋洋自得,因为压根就不想接纳这些东西,我认为商家提供的豆浆果汁和酸奶,有优质服务、有“3、15”监督,信手拈来,又何乐而不为!
固执归固执,但说到健身锻炼,我们可从不含糊,每天晚上散步一小时雷打不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坚持上班步行下班溜达,如有外出学习开会,本城范围的一律用自己的私家“十一号”汽车,双休日那更是安步当车,无论是下街逛商店,还是访亲探友,一般都是脚踩“李宁或双星”,手提白开水一瓶,一路八卦一路有太阳随行,那份自由、那份舒心,难以言表。多少年了就车费和油费省下多少不说,每每看到朋友家的健身器材:什么跑步机呀,什么健身器呀,什么······唉!我也真叫不来那些器械,心里总觉得“划算”的不行行,谁说天上不掉饺子,我这既省钱又环保,既利己又利人的事不是明摆着吗!
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尽管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电脑随处可见,我还是离不开一杯绿茶一本书一支铅笔。只要是我身边有的读物,决不打开电脑,无论是我记笔记还是写文章,决不依赖网络,总感到书本是自家人,没有多少可避讳的 ,而电脑手机是远方亲戚,稍不留神就会犯大忌。每每提笔,我总要把数根木头铅削好,一气呵成,然后铅笔橡皮齐上阵,反复修改直至无疑, 最后打开邮箱把自己的文字发送出去,多少年已成为我的规矩。同事和孩子们笑我多此一举,但我认为这样做心里踏实,每每回头把自己一次次的手稿整理在一起,总感觉就像登上山顶回头看自己走过的沟沟坎坎,把一沓一沓涂改面目全非的草稿装订起来,我总感叹,能省一度电,也算我给人类做了点贡献。
时代在发展,进步如迅雷,还没有骑过摩托车的我,汽车已成为亲戚朋友的交通工具。每每有事,朋友亲人都争先来接送,但接来送去,他们总感到自己的努力原本不是我们所求,我们在感谢之余,还要给人家讲好多好多的减少排污、安全出行的道理,讲来讲去,大家也逐渐理解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用自己的诚信证明了一切,遇事聚会,不迟到、不早退,不开车、不浪费。
我喜欢照相,从傻瓜机到如今的数码,我都没落下过一样。每每遇到有纪念意义的人和事,我就锁定几张留做纪念。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大家把画面留在电脑,而我是把画面装进相册,因为打开相册看一看,比看一次开一次电脑节能方便。尤其是父母的生日,孙女的节日,我和老伴出行,一路走一路拍,百十多张精彩幸福的画面装载成册,再把想说又不好意思表达的心里话写上那么几段,作为相册的前言 或后记,然后系上漂亮的彩带送给他们。嗨!真没想到,亲人们手捧相册的那份满足,比获得奖杯还激动,尤其是年迈的父母,每每打开相册,一会看看一会读读,还不停的点头:“相册好相册好,什么时候想看就能看到”。言外之意,如果是把照片装在电脑或摄像成碟那就不能想看就看啦。
······
近年来,“低碳”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什么是“低碳”?我真的一窍不通。了解我的朋友不止一次的肯定,我家的生活纯属 “低碳”。但一路走来,我的行为纯属无奈的落后和淳朴的坚守。难道我的生活真的是低碳吗?带着满腹的怀疑,带着少有的自信,将我的生活片段展现给大家,如果真的属于“低碳生活”的话,那就欢迎大家来寒舍做客吧。 


作者简介:郑丽萍,山西盂县人,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已退休,小学高级教师,在国家,省,市刊物和平台上发表多篇散文!格言:吾写吾行,行必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