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气"的王哥
董振芳


第一次认识王哥,是在女儿家旁边的菜市场。
记得那日春色正好,阳光明媚,云淡风柔,沿城中小河而设的菜市对岸两棵柳树已绿烟拂堤,市场入口处花坛中杜鹃花正红。小河水清流缓,蓝天丽日、楼房岸柳和堤坡的绿草杂花倒映水中,美不胜收。
市场位于老城中心,十分繁华。独在异乡加之闲来无事,我在市场内信步而行,一边走一边浏览着各种应季的蔬菜瓜果、活蹦乱跳的鸡鸭鱼虾和来来往往的陌生买卖人,心情轻松而惬意。突然,一个大个子男人气呼呼地和我擦肩而过,将一包窝笋掼到距我不远处一农妇的菜摊上,指责农妇使用短命秤,说是他买的3斤窝笋少了4两,农妇不承认,两人三言两语便吵了起来,继而发生到推推搡搡的肢体接触,好在地处闹市,周围的买卖人纷纷前来劝架,看样子认识男子的人颇多,大家都叫他 "王哥",最终这场纷争以农妇赔给王哥1根窝笋而告终。

后来,去菜市的次数多了,对王哥也就熟识了,见面偶尔也点头寒暄两句。据说王哥原来是某工厂的工人,为保护工厂还曾受过伤,当过市级劳动模范,退休以后在家呆不住,就成了菜市的常客。王哥为人热情,爱打抱不平,市场内有什么风吹草动大都少不了他。他买菜挑剔、会砍价,买后总爱找地儿复秤,好在街边小贩大都是王哥的朋友,卖给王哥的菜是绝不会缺斤少两的,只有个别不识时务的菜农,才敢在卖给王哥的秤上做手脚,王哥呢,就会时不时的和这些人发生冲突。每次吵架,王哥都坚信自己有理,用他的话说:价格是对方定的,谈好价后再缺斤少两就是欺诈,是不讲诚信。我也知道王哥说得有理,可是一个大男人为了几两小菜、三几毛钱和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我总是觉得他有点小气。
去年春季的一天上午,我买完菜正往回走,在市场入口处,看到一老汉蹲在三轮车前抱头痛哭,从旁边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得知,老汉被人骗了,骗子用一张百元假币换走了老人60个土鸡蛋,还让老人找了他50元现金,最后又死皮赖脸地硬从老汉三轮车上拿走两把大蒜、四根黄瓜,等到老汉找旁边的人辨认出那是一张假钱的时候,骗子早已骑电瓶车跑得无影无踪。看着伤心欲绝的老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出身农家,深知一百元钱对于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的份量,我很想帮老汉一把,可是怎么帮呢?是直接给钱,还是高价把他车上的菜全买下来,给钱合适吗,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正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王哥匆匆来到现场,问清情况后,他伸手夺过老汉手中的假钞,对着太阳照了照,又用右手中指弹了弹,冲着老汉说: "别哭了,这张钱是真的"!老汉听王哥如此说,立即半张着嘴可怜巴巴又满怀希望地看着王哥,那眼神,如同一个溺水的人突然看到上游漂来一根木头。周围的人纷纷举证,说那真是一张假钱,王哥果断地说: "我当年可是在工厂里干过采购的,经手的钱比你们见过的都多,要是不信,把这张钱换给我"。说着,便从兜里掏出几张10元、20元的零钱,凑足一百元递给老汉,老汉用颤抖的双手哆哆嗦嗦地接过钱,顿时喜形于色。王哥则拿着那张假钱扬长而去。

我知道那真的是一张假币,害怕王哥在别处买东西遇到麻烦,便快步赶上他,哪知道我的:那真是一张假钱……几个字刚刚出口,王哥就接着说:"我知道这是一张假钱,不过我要不说它是一张真钱,就是白送给老头一百块钱,他还是会难过好多天的,农村人,不容易呀"! 边说边将手中的假钞撕得粉碎,随手扔进路边的垃圾桶,然后拍了拍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自顾自地走了。
看着王哥远去的背影,我不禁呆立原地。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小气男人吗?这种做好事不愿人知,帮助人还顾及被助人尊严和感受的善良,令我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