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行政审批局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百万余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数十篇(档)作品获省委宣传部、新华报业集团和江苏省广电总台等单位表彰,编辑的新闻节目连续五年受省广电总局表彰,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著有散文集《岁月留痕》。

冬泳的勇气(散文)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断崖式降温,霸主式寒潮;狂风助飞雪,天寒助地冻。”这是“微友”对今年首场寒潮汹涌而来的形象描述和高度概括。
大雪过后,在新城区明湖采风现场,一路拍照取景,明湖公园雪后初霁,天是那样的纯蓝,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阳光是那样的灿烂,湖水是那样的碧绿,天蓝地白,浩然一色,天然美景恍若仙境,让袭人难忍的寒气顿生敬畏。

尽管朔风催舞满天雪,银装素裹遍地寒;但是,严酷的低温始终没能阻挡冬泳者的运动脚步。在明湖公园通透彻骨的寒风中,两名冬泳爱好者打着“市冬泳协会”的旗号,身着三角短裤,戴着浴帽和眼镜,其他部位全部裸露,在明湖岸边认真热身,做好下水游泳前的准备。
见到采风的我,他们请我为其留下难得的瞬间图片。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正愁没有取景好素材的我欣然答应;有人为他们拍照,他们的热身更到位认真,动作更精准优美;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咔嚓”按下,洁白的雪地上,湛蓝的湖水旁,一张张精彩的热身画面尽收入画。

据了解,作为县内为数不多的冬泳爱好者,这两位冬泳者已有三年的冬泳经历,三年来,他们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无特殊情况游泳从不间断;尽管数九寒冬冷酷,寒潮来势凶猛,他们仍然不畏严寒,常态化出征,不仅仅是运动习惯的使然,更是准备出席新年全市冬泳年会。
他们一边热身,一边向我普及冬泳知识。他们告诉我,目前室外温度是零下8度,湖水温度为2度,这种水温情况下,人在水中运动一般为2到4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人体麻木僵硬,严重的会引起肢体抽筋,产生危险。一番普及,让我对冬泳产生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几分钟的准备完毕,他们小心翼翼沿着湖边码头拾级而下,步入到刺骨的水边,双手快速捧起冰冷的湖水,浇遍全身,并全面擦洗,据说,这也是泳前热身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目的是增强身体对水体环境的适应性。
热身全部结束后,他们慢慢探入水中,向深水游去。明湖水面上,两名冬泳者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们不停地挥动着双肩,一会儿将脑袋埋进水里,一会儿又探出脑袋,红色浴帽在水中忽明忽暗,身后留下长长的浪迹表明,他们在奋力划动,破浪前行,成为寒冬明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冬泳爱好者介绍,作为流传千古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正确适度的冬泳运动具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增强人体体质和细腻人体皮肤等作用。仅以他俩为例,冬泳三年来,过去时不时患有的感冒等症状已荡然无存,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冬泳行列,发展冬泳运动事业,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难怪世界各地甚至是极度寒冷的极地,冬泳爱好者风起云涌,久盛不衰,其中不乏耄耋老人和妇女人群。
不过,冬泳爱好者提醒,冬泳者要有极大的勇气,要勇于面对袭人的冷酷和刺骨的寒气,经受严酷的恶劣环境挑战,尤其是初始冬泳和恶劣天气来临时,更能磨炼冬泳者的意志和韧性。
我想,冬泳爱好者的深刻感悟不仅仅适用于冬泳运动项目,同样适用于其他各项工作和运动。有志者事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