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回故乡
蓝白领
休问吾从何处来,
山山水水旧貌在。
物是人非事事休,
事过景迁难过哉。
昔日高堂正壮年,
而今华发鬓毛衰。
一无所有回故乡,
人情冷暖如天灾。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无名氏
十五从军征⑴,
八十始得归⑵。
道逢乡里人⑶:
“家中有阿谁⑷?”
“遥看是君家⑸,
松柏冢累累⑹。”
兔从狗窦入⑺,
雉从梁上飞⑻。
中庭生旅谷⑼,
井上生旅葵⑽。
舂谷持作飰⑾,
采葵持作羹⑿。
羹饭一时熟⒀,
不知贻阿谁⒁。
出门东向看⒂,
泪落沾我衣⒃。
词句注释
⑴征:一作“行”。
⑵始:才。归:回家。
⑶道逢:在路上遇到。
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语助词。
⑸君: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您”。
⑹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累累:一个连着一个。
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⑻雉(zhì):野鸡。
⑼中庭:庭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⑽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⑾舂(chōng)谷:把谷子的皮壳捣掉。飰(fàn):古同“饭”。
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⒀一时:一会儿就。
⒁贻(yí):送,赠送。一作“饴”。
⒂看:一作“望”。
⒃沾:渗入。[2-6]

逐句
全译
十五少年郎,被征去打仗;
直到八十岁,才让回故乡。
音讯早断绝,不知啥情况。
半路问乡人:“我家怎么样?”
“请你往远看,松柏已成行。
坟墓个挨个,老少都死光。”
摸索到家里,满眼皆凄凉:
野兔钻狗洞,雉飞绕屋梁。
院中生野谷,葵菜长井上。
拾谷舂成米,采葵作羹汤。
饭菜马上熟,不知叫谁尝。
走门向东看,泪落湿衣裳。

我们很久不见了
文 | 余秀华
我去见你
白杨树芽紧握拳头
那个春天必然会受沉重一击
我不停旋转,抖落纷扬而来的灰烬
时间的灰烬,水的灰烬,烟的灰烬
我的肉体无法呈现我,这是必要的
那时候你不停晃来晃去
如一个安分的老男人泄露的意外成分
让人悲悯
我们在做什么呢?事到如今也不能合力取下
伸到秋天外的一枚果实
唉,那么多冤枉的时辰
我太放任自己,遗忘比爱更彻底
忘记你,也忘记再去爱,只对隔年没有落下的
黑皮的橘子着迷

春声
月亮
山野风弦近,
清泉入耳来。
眉前燕轻语,
唤我听花开。

唤我听花开,
万物皆有灵。
植物拔节长,
吱吱若有声。
——蓝白领

【踏春】
澹宁斋主
竹枝夹岸小溪村,
万里春光教出门。
柳眼醒时稍复绿,
花仙到处渐回温。
数行丽句谁人赏,
一路和风鸟语跟。
疲惫满身心却喜,
畅游归去已黄昏。

【老家那棵树】
澹宁斋主
昔种当年老树根,
芳心不改古风存。
草才破土已含蕾,
燕未归家早倚门。
四野晚来凝玉露,
一枝先递伴金樽。
小诗新作百余首,
静待阳和花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