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西部人文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老师的95集广播小说剧《西凉马超》(有声)大结局。

95集广播小说剧《西凉马超》有声
(大结局)

马超笑着看面前的儿子,又想起阿离为他生育的马秋和马跃,如果他们还在,恐怕已经娶妻生子了吧?看来自己已经老了,时常去怀念以前的人和事。怀念是病,一经罹患便无药可医,马超开始想起一空大师,想起风竹,想起很多幼年时的地方,迫切地想去天赐寺看看。他回来至今还没有去过莲花山,本想等从草原回来就去的,可是却一病不起。
马超命人准备去天赐寺的车架,他自感身体不便骑马,只能坐车去。马承担心,见劝阻不了便想要跟去莲花山照顾。马超不要任何人相随,只带了一名车夫,就往天赐寺而去。
师父,您会不会怪孟起来迟了,没有第一时间来看您?马超气喘吁吁地站在天赐寺门外自语。天赐寺还是老样子,香烟缭绕、梵音渺渺,门口的大柳树越发粗壮挺拔了。风竹褪尽青涩,一派得道高僧的庄重沉稳,他看着马超脸上虽淡然,但到底掩饰不住眼底的欢喜。
孟起,你回来了。风竹早已知道马超回来了。
师兄,孟起终于回来了。马超声音里有欣喜,也有酸涩。一空大师多年前就已圆寂了,当时他正在渭水边抵挡曹操,没有人告诉过他是因为一空大师叮嘱弟子们不许去扰乱孟起,他是领军大将不能受情绪影响而贻误军情。等战后得到消息,已经很久了,而他又正在为自己的父亲被满门杀害而痛心疾首……

马超跪在大殿的佛像前,双手合十虔诚祝祷:佛祖保佑,让师父往生净土。师父,不肖弟子孟起来迟了,您老人家养育教导之恩,孟起来生再报!
风竹在一旁悄悄擦去了眼角的泪水,一空大师圆寂前,每日都向东眺望,他知道那是师父在想念孟起。
风竹已经继承一空大师衣钵,成为天赐寺新的主持。他在自己的禅房里接待马超,师兄弟二人相顾无言,想起一空大师都是黯然神伤。半晌,马超问风竹:师兄,你说人真的有来世吗?
风竹略一沉思,慨然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众生都在修来世,却不知今生已然无缘,要来世有何用?活在当下,就做当下之事,俯仰无愧于心,聚散总有因缘,不枉费今生的时光,又何必执着来世如何呢?
马超豁然开朗,从没觉得自小受人欺侮的风竹师兄,有一天能有这样的修为,他的一席话真是醍醐灌顶。是啊!世人都在拿来世为今生的不平开脱,似乎觉得来世便能无忧无虑。可是,人活于世又哪里可能没有烦忧和遗憾?错过了便是错过了,纠结于心不过是苦了自己,修来世也只是麻痹自己,希望少一些愧疚而已。那今生来生又有什么区别?回顾自己半生,无愧于心是做到了,至于其他的或许就是缘分际遇使然吧!是该放下了。

马超从天赐寺回到府里,顿觉百病俱消,把一切的人事纷乱都抛诸脑后,专心做起了凉州牧。他去张太守墓前祭奠了张鼎太守……之后就到百姓们中间去问疾苦,减免赋税徭役,亲自下田开垦因连年征战荒废的耕地;带着百姓们兴修水利,把祁连山的雪水引到了农田里,这年得到充足灌溉的粮食获得空前的大丰收……
临近年关时节,武威郡的百姓兴致勃勃地收拾起家伙什儿,多年不曾闹腾过的各种民间歌舞杂耍齐齐上阵,准备隆重地庆贺丰收年。在马超的治下,武威郡极其凉州各大郡县乡村都群起效仿,把小日子过得红火又充满希望。这样的年下,不好好热闹一下,又怎么能体现出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呢!马超乐意看那些记忆中的欢腾场面,便任由他们去折腾。
冬月二十三这日,正当百姓们卯足了劲要大显身手的时候,马超再次呕血病倒了。这回不比上次,马超自倒下便昏迷不醒。府中名医汇集,都一致摇头哀叹,一句回天无力击碎了马承所有的希望。他捂嘴痛哭,看着床上躺着的父亲,他多希望像年初一样,父亲能突然睁开眼,笑着来抚摸一下自己的头啊……
马岱得到消息,已经在赶回武威郡的路上,他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冬月二十八日,风竹来探望马超。昏迷了五天的马超居然清醒了,马承又哭又笑的攥住父亲的手:父亲,我就知道您不会有事的,您还是醒过来了!

马超含笑摸了摸马承的头顶,令少年激动的一脸红光,就如同此刻马超脸上的光华一般。风竹坐在床边的木椅上,看着舐犊情深的马超父子,他心里重重地疼了一下。马承年幼不知,风竹却看出来,这是马超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
承儿,你去给父亲熬完鸡汤来。马超瞥了一眼风竹,又叮嘱道:须得是承儿亲手熬的才好喝。
马承高兴地答应,噔噔噔跑了出去。
马超这才看着风竹淡笑道:师兄,最后能见到你,孟起便少一个遗憾了。
师弟……风竹自恃修为已经不俗,却在马超面前哽住了喉头。
师兄,孟起有一事相托。我这一生都在外奔波,以后不想再到处漂泊了。我想把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师兄你,最好是像佛门那样,一把火烧尽万事都随风而逝,也不枉费师父从小将我养在佛门的恩情。马超盯着风竹,脸上难免怅惘。
师弟,既然都看透生死了,怎么又执着起一副肉体来?风竹强忍内心的悲痛,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你现在是封疆大吏,你的身后事恐怕由不得我们来做主。
师兄说的是。既然如此,那便不必……不必强求了。马超脸色瞬间暗淡,气若游丝道:师兄,我累了,想好好睡一觉。
好!师弟你睡吧!师兄在旁边守着你。风竹的眼泪流进了自己嘴里,又苦又咸。他就像小时候那样,默默守在马超身旁,看着他入睡……

马承亲手熬的鸡汤,随着玉碗的触地碎裂而撒在地上,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一碗饱含孺慕之情的汤,马超再也不会尝到了,因为他已经永久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人世……
父亲!马承的哭喊撕心裂肺:您为什么要骗我去熬汤,为什么不让儿子守在身边?父亲,您不要丢下我……
这番哭喊令闻者无不落泪……
凉州牧马超逝世,举城哀恸,百姓们的号哭声震凉州四野……
马岱终究还是来迟了一步,当他跃马飞驰进武威郡城,看到的就是满眼白色,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孝幡。还有谁能令全城着孝?马岱一下子栽倒在了马下:大哥!兄弟来迟了……
马岱放声嚎啕,七尺男儿哭的像个孩子,引得凉州百姓皆放悲声。
停灵七日,风竹率领天赐寺众僧人日夜不停诵经。而马岱和马承身着重孝服丧,还要应对无数来祭拜马超的吊唁者,叔侄二人哭的哑了嗓子,却再也唤不回生命中那个最亲近的人。
风竹告诉马岱,马超曾有意安排身后事,但考虑到他的身份,恐怕得等蜀中圣上的诏令。马岱愤然道:我大哥为刘备打下益州,才有蜀汉基业的立足之地,可是他们是怎么对我大哥的?现在人都走了,还得受别人摆布不成?我便偏要遵从大哥的意思,就让他长眠在凉州又怎么了?说着又忍不住热泪滚滚。

风竹也红了眼圈,也罢,既然孟起遗愿不想离开西凉,就让他永远留在这里吧!便和马岱叔侄商量把马超葬在钧台,他的威望武功足以埋骨于武威郡最尊崇的钧台。让他与张鼎太守做个伴吧!
东西大滩的牧民,因为马超少年时的功劳,现在早已亲如一家。虽然老寨主们都已离世,却由年轻一代的头领带着阖族人前来为马超送行。武威郡的街道人头攒动,哭祭的百姓从南城门排到了北城外。冥纸铺天盖地和着漫天大雪,落满人们的头和双肩,可没有人去理会寒冷,他们都想为大将军送最后一程。
兵士们抬着棺木缓缓行来,却被百姓们接过去,一双手接一双手,马超的棺木从人们头顶,像接力传递一样,稳稳移送到墓地。当最后一把土扬起,一代骄子马超魂归故土,安眠于西凉武威郡。万千百姓跪地叩头相别,这一副场面惊呆了来传旨的赵云。他一面为马超的逝世悲痛,一面为如此弘大的送葬阵势所惊叹:马孟起忠烈,才能为百姓所爱戴啊!
刘备旨意是要将马超的灵柩运回蜀中安葬。马超为他取得蜀郡,并第一个带头上书请封他为汉中王,这些义举刘备都记得。听闻马超病逝,刘备痛惜非常,落泪道:失去马孟起,和失去云长翼德一样,都令朕有切肤之痛啊!便打发赵云到西凉把马超运回来,想把马超葬于国之重地的蜀郡(后来的成都)。
但是赵云还是来晚了一步,马超已经在武威郡下葬,便只好随同马岱回蜀地复命。刘备看空手而归的赵云也无奈,命人在蜀郡西为马超建了衣冠冢,并亲手题写碑铭以示褒奖。三辅的官吏军民效仿刘备,在关中为马超也建了一座衣冠冢,并时常祭奠。
马承望着父亲的墓碑,吹起了父亲留给她的那支萧,吹起了那曲《西风破》的曲子。令马承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女声也唱起了《西风破》:

“关山云阻万里客。孝义难取舍。铁马冰河,沙场还醉卧。怀藏心莲一朵。对或错,笑谈功过。百世终归,西风都望破。”
马承一边吹着,一边朝着歌声传来的地方看去,竟然没有看到歌者……
一曲《西风破》盖棺定论,道尽了马超一生的大义……
马超的悲欢离合、马超的不得志、马超的取舍,还有马超的功过是非,都随着西风而逝……
百世之后,终有流传。
(完)

感谢您的收听!谢谢您一路相伴!

作者简介:陈玉福,甘肃省金昌市专业作家、甘肃省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甘肃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作品获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突出成就奖、国家“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飞天""金鹰"双奖、中国作家电影剧本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中国法制文学长篇小说奖等几十种奖项。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入围茅盾文学奖、《八步沙》入围年度十大文学好书榜,电影剧本《八步沙》入围中国电影十大优秀电影剧本扶持。

【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关注下面的二维码,您的大作才能登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西部人文学》杂志。谢谢。】

[都市头条]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本文编辑:紫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