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清的生活变迁
文‖邹隆辉
秀清是我的远房亲戚,按辈份比我高,与我是同龄人,我与她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学手艺为以后的生计,她则选择了留在村小学代课,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代课老师工资不高,课时多,但秀清爱岗敬业,常忙完学校的教学工作后回家还要帮忙干农活,虽然日子清贫,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秀清志气高远,报考了师范学校的函授,经刻苦努力完成了函授考试,拿到了函授专科毕业证。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广东沿海改革开放,秀清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与本村的木工小伙珍林确立了恋爱关系,珍林提出去广东顺德家俱厂打工,学习先进技术,秀清很支持。工夫不负有心人,经顺德一家家俱厂的考核,珍林进入了全机械化操作,管理先进的家俱厂打工,让珍林长了见识。他从木工底层做起,成为熟练的机械操作能手,后来提升为班长、部门主管。经济上大有改善。
1992年冬,秀清和珍林结婚了。之后有了身孕的秀清学校教学家庭两不误,十分辛苦,为了减轻秀清的负担,珍林决定辞去广东顺德家俱厂的工作,回家创办家俱厂。在乡邻亲朋的鼎力帮助下办起了自己的实木沙发厂,招聘了众多本地的木工就业。他的厂子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管理,经营有方,经过几年的打拼不但还清了乡邻亲朋的借款,还盖了一幢楼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生活,珍林还考了驾照买了小车,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秀清也不甘落后,连续几年评为学校先进教师,由民办老师转正为公办教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福祸夕,秀清的婆婆却得脑瘤送进了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但赣州无法动手术而要转至广州市某医院,一大笔的医疗费用击垮了秀清夫妇。万般无奈下,秀清所在学校上级领导发动教育系统教职工主动捐款,帮她家度过了难关。因手术及时,秀清婆婆状态好转而出院,秀清夫妇十分感恩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危难时刻见真情。
2003年,经秀清、珍林夫妇商议决定把家俱厂搬进工业园区扩大生产,让产品上档次,可资金怎办?他们找到赣州银行的信贷部门,银行的信货部门根据申请,亲自到现场评估,决定贷款资助珍林的家俱厂入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入驻后他的家俱厂由原来的单一品牌发展为多个品牌上百个品种,更可喜的还是招聘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业,建立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户。秀清家庭自己富了不忘众乡邻成为当地的佳话。而秀清常怀感恩的心对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众多乡亲似的热心帮助让她家起步,是赣州银行的优质服务帮她家的小企业走向更大的市场发展,让她家尽早实现致富梦。


作者简介:邹隆辉,笔名文辉,农民,2003年开始发表文学新闻作品,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康区作家协会会员,南康区作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