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汶河大鼓第五代传人葛业森
文/岱下望月

“72岁的葛老稳坐乐队中间,面前的三层铁架子上,镲、锣(大锣、二锣)、钹、堂鼓几样敲击乐器高低错落,顺手可取,两把锣槌横卧于两腿的灰色垫布中间。他左手简板,脆声叩打,悠然舒缓如促膝谈心;右手鼓槌,轻点重击,恰到好处。随着剧情转变,胡琴、单皮鼓、堂鼓、大锣等催场,葛老两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间各夹持着两套鼓槌、锣槌,四样打击乐器忽而轮番奏响,如流星快马急追;忽而锣鼓共震,一路高亢跋扈,震撼人心。
听众只觉得两耳被惊天动地的锣鼓声灌满,正想倒出空,调整一下,胡琴节奏一转,葛老两手又倒换了家伙什儿,左手简板,快时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却清脆悦耳;慢时,气定神闲,如老生悠然的步履,一步一顿,沉稳不慌。右手击鼓,时而是顿劈透地之沉重,时而是爆豆炸裂之轻捷。正眼花缭乱之际,简板和鼓槌戛然而止,如礼花散射之后的寂静。观众正凝神寻找,鼓板慢条斯理叩开了舞台的沉静,那是散淡的园中漫步。转眼,鼓板节奏越来越急,碎步小跑转成疾步飞奔。突然,如夏雷凌空炸裂,四面开花,鼓锣钹镲,这里“咚咚咚”一叠声高唤,那边“锵锵锵”旋风一样掠过。
这就是岱岳艺术团团长葛业森最拿手的器乐伴奏——“双挎”!”
——节选自《汶河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