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第一山
作者:刘艳梅
朗诵:周风云
六月,一个大雨飞扬的日子,我回到故乡盱眙。下汽车,转公交,来到第一山。极目远眺,远山空濛,薄雾中的群山,宛如正在沐浴的仙子,宛如瑶池仙境,让人心醉神迷。
第一山雄踞淮水南岸,原名南山。北宋著名诗人、书画家米芾,赴任涟水知军,入淮时,忽见奇秀的南山,诗兴勃发:“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大书“第一山”三个大字。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
穿过状元桥,踏上大成殿,没有顺中轴线直行,满眼的绿色牵引着我,走上右边的小道,蜿蜒而行,向深山密林走去。穿梭于山林中有种寻宝的感觉。左手打伞,右手举相机,一路走一路拍,不时低垂雨伞为镜头阻挡飞溅而来的雨花。但怎么也挡不住满山满眼的碧绿、翠绿、葱绿、嫩绿、青绿,绿得养眼,绿得人心花怒放,有种展翅欲飞的感觉。
小心翼翼地顺着高低不平、蜿蜒曲折的灰砖小路行进,雨伞边缘不时碰撞着两边蔓延的绿色枝条,树上的清亮雨水飞溅到身上,打湿了膝盖下的裤子,带来丝丝清凉。让人想如孩子一样欢呼雀跃。
虽然知道景色不会因我而改变,但人的心情会因为景色而改变。身处美景之中,完全忘记自己的昨是今非,所有的不开心、不顺心、该说的、不该说的通通抛之脑后,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怡然自得。
在一片绿林中看到一块路标:大圣搬兵。沿箭头指向顺着狭窄的石阶,伴着十二分的小心,右行爬上一处较高的台面,眼前立时开阔起来。悟空和请来的天兵天将脚踏祥云,正欲飞翔。正是这宛如仙境的第一山给吴承恩老先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山顶上有楼观峥嵘,山凹里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盘秀乔松。上边有瑞岩观、东岳观、五显祠、龙山寺,钟钧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城。白云横不渡,幽鸟倦还鸣。说甚泰嵩衡华秀,世间仙境若蓬瀛”。第一山的美景在吴承恩的笔下是那么的空灵秀美,真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告别大圣搬兵处,左行向高处的中轴线缓慢爬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满眼的青松翠竹,心情愉悦。一阵暴雨袭来,急忙用手护住镜头,冲入第一山的碑刻陈列室,仿佛一下闯入悠远的文化历史长廊。苏轼、米芾、蔡元长、刘焘、杨万里等众多文学家、书画家的手迹呈现眼前。正、草、隶、篆、行五体书法石刻艺术如国之瑰宝,在厚重的山石中绽放异彩。厚重的石碑,记载了众多名家对第一山的厚爱。感受着第一山的厚重,再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深意。
如果山中没有神仙,怎么会让那么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为她讴歌,为她吟唱,留下一首首动人的精彩诗篇。
雨中登山山更绿,中年登山山更高,这是我真实的心情写照。
刘艳梅,网名:雪子。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散文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协会员,淮安市清江浦区作协理事。人到中年才看书写文,在巜中国文化报》巜新民晚报》巜语文报》巜农民日报》巜中国组织人事报》《连云港文学》《淮海晚报》巜新周刊》巜清江浦》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散文。
主播:周风云 ,网名:如烟往事。淮安市朗诵之友俱乐部会员。喜爱音乐,喜欢寻找诗意生活,愿用声音传递美好,在阅读愉悦中寻找精神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