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不知寒
李勤锋
前天晚上,迎来了第一场雪,使久觅雪影的人有些激动,我也一直有动笔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心总是在写与不写中挣扎。
不写是觉得笔下没有看雪人应有的豪情壮志,没有大雪封门的壮美景观,当然更没有留下什么名篇佳作的才气,不写又不甘心,觉得对不起这庚子年尾巴中拖出来的雪。
在犹豫中,就这么从雪开始动笔了。
写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还得从前几天开始说起。济南周三读书会,要在逸知学校搞个挂牌活动,要求参加挂牌仪式的学员带自己的作品,主要以朗诵的形式与学校老师互动交流,自知一口土话,拿不出手,也就迟迟没有报名。
没想到读书会的秘书长宗健先生,高看一眼,给我发来了信息,鼓励出点作品。这令我很感动,恭敬不如从命,就琢磨着写点小作品。为与挂牌活动的地方相搭,午餐后,草就了一首《校园》。谁知道,一写还真把自己带回了那久别的过去,想起了那几间草房式的学校对自己的恩惠,文不嫌己丑,蹴就了这篇浅作:
《校园》
一方静静的房屋
挂着长长的黑板
一排整齐的绿树
飞着鸟儿的诉说
一片青青的小草
对着阳光轻轻摇曳
爸爸和妈妈
牵着我的手
与我亲吻美丽的传说
从此
又有一只温暖的手
打开了求索的岁月
把我的伊呀学语
变成了跳着音符的歌
他一遍遍的叮咛
手把手的教导
倾尽所有的汗水
进行着精心的雕琢
青葱路上
萦绕的梦中
记挂着他
静静的芳草园
问号变成句号
问号、句号的交替
垒出了芳华和欢乐
星转斗移
岁月蹉跎
树已慢慢变高
青青的小草一拨长成
又换成了另一拨
善良的园丁
飘动的青丝
打磨着枯燥的课桌
牵着的小手
已能在象牙塔里
绘制翱翔的底色
静静的校园
挂满了乡愁
风儿轻轻吹过
春天来了
满园朝霞
悠悠的岁月
我无法忘却
也永远不会忘却
出于尽量为活动添彩,请善于朗诵的吉祥鹤同学朗读。她对作品要求极高,先后挑了几首,最后下决心给个面子,想与我合诵,我不想在她的白璧无瑕的朗诵中,无中生有的添“瑕”,极力或执意请她自己诵读,她也许真的感到了盛情难却吧,在最后时刻敲定诵读。我与她分享了写作意图及浅作的语境特点,她虽是临阵磨枪,但与文章相匹配的节奏、富有动感的音质,如涓涓细流,使文章陡然增色,成功的二次创作,让原文成了坐上花轿的丑小鸭,得到了在坐嘉宾好评。当然大家的评论,还是鼓励的成份多,那是原作的问题,囿于我这个所谓作者的水平。
现在想,当初没有报名参加这个交流活动,一则对方有名额限制,二则听天气预报说,活动的日子也是降温雨雪的日子,而我的眼疾几乎到了天气不好,不能晚上出门的地步。
到真的决定参加活动,最主要的还得感谢天气,是天公作美的结果。对于天气预报,人们曾开玩笑的说,现在就是一个想说实话的还往往说不准。天有不测风云,预报对老天来说,往往难以预料,觉得“人定胜天”是一句撞准了才算数的话。这次预报还真是报准了,中午开始天阴气温降,这样的天气,我必须参加了,倒不是怕少我一个不行,而是怕真有几个不便参加的而文人爽约,伤了主办的心,败了文人“言必行”的德,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我有意错开下班人流高峰到场时,几位年长的老师,早已气定神闲的落座了。
雪这一次是应约而至了,室内气氛的热烈与融洽,冲没了门外被冷风裹着的雨雪,大家被一篇一篇的佳作所吸引,“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早已把人们带入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胜境;一首深沉的《乡愁》,使人们的思绪飞跃到了蓝蓝海湾的彼岸,除了享受佳作名篇对自己的塑造外,被参加活动的逸知学校的几位年轻老师的作品吸引住了,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二十几岁,出于真情的作品,使我看到了烂漫的芳华与飘落的飞雪已绘就的绝好的青春画面,几个作品与抗击新冠疫情有关,庚子年他们与逸知学校相互搀扶着,走了过来,透过作品仿佛感觉到了那股“青山挡不住,必是东流去”的豪迈,其中,一位杨四智老师用文言文方式写成的一篇极精练的短文,让我赞叹不已、自惭形秽,当然,这不仅仅来源于文章本身,更来源于他这个年龄的人,对文言文法的运用。
时间一旦被有意义的人和事所占有,往往让人觉得它飞走了。
走出教室,天与地的连接,被预报成真的夜色填满了,同行的几位老师,执意要顺路下车,独自回家,第一位下车的是,与民国时期的绝代佳人陆小曼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的女士,一是姓音同字不同,二是陆小曼是被人写的诗,而她是写诗的人。又送完两位,我突然觉得车夫做得很有价值、很有诗意,因为,我送的是几位老者坚守着的梦想。
回家的时间比平常多了一倍,雪在车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活泼。有的雪花一探头又走了,有的却坚定的落了下来,为我铺就了一条不见任何坎坷的路,它走我也走,我走它相随。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