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风,在炎热的时候,带来一丝凉意;爱心是雨,在久旱的时候,滋润一块方土;爱心是水,在干渴的时候,获得一线希望;爱心是火,在寒冷的时候,得到一烘暖意……爱心是数以万计的璀璨繁星,能点出美妙绝伦的无限天际。爱,像空气,每一天都在我们身边。
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爱的色彩是无比美的,她可使心中有爱的人幸福,贡献出爱的人快乐,得到爱的人欢笑。可使家庭美满,使社会安定,使世界和平。关心宽恕和体谅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爱贡献出来,给社会,给世界,给人间,使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温情,处处都有爱。
让爱回家四大方向:
寻亲,慈善,环保,人心净化!
让爱回家宗旨:
人人付出爱,人人传递爱,人人得到爱,不抛弃,不放弃!
让爱回家二十字箴言:
付出无所求 感恩尊重爱 心宽念纯 不比较不计较!
让爱回家五神汤: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精进!
让爱回家愿景:
愿天下无流浪人员。









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核心观念
服务、团结的理想与信念。
奉献
“奉献”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1999年10月15日,无国界医生组织因“一直坚持使灾难受害者享有获得迅速而有效的专业援助的权利”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互助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进步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特困户陈婆婆,83岁,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成家,三个儿子全部身故,无生活来源。










万某春,家庭人口一人,无配偶无子女,患有慢性病,一直靠药物维持,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特困户干某华,家庭人口四人。干某华本人患有肝癌,一直靠药物维持,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妻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仅靠妻子一人在外务工维持家用,生活非常困难。




特困户彭某华,家庭人口一人,无配偶无子女,五保户,患有智力残疾,无劳动能力,一直和弟弟生活在一起。








特困户胡某平,男,五星村四组,53岁,本人患有长期慢性病,一直靠药物维持,妻子也患有慢性病,大女儿残疾,家庭生活条件低下,非常困难。


特困户陈某田,家庭人口2人,陈乐田本人患有视力残疾,妻子患有智力残疾,二人无儿无女,没有固定收入来源。


特困户周婆婆,大儿子夫妻驾驶小鱼船打鱼时不幸双双溺水身亡,带着两个孙子生活,无生活来源。

2020年12月25日九江让爱回家芊浔志愿者服务队在五星村驻村扶贫书记陈里浪(13672256033),五星村支部副书记殷爱珍(13576228108)一起陪同下,走访看望7户特困户(陈金凤老人,万学春慢性病患者,干金华肝癌患者,彭青华智障人,陈乐田夫妻俩残疾人,江水姣老人慢性病患者,周健、周冬远两位孤儿)
参加志愿者:杨毓华
陈敏(爱心车辆)
陈梅生(爱心车辆)
谭丽文
杨丽云
张广珍
赵玉韩
周灿平
封晓林
熊甜(爱心捐赠物资米7包、油7壶及爱心慰问款1400元)
范早华(爱心车辆)
爱心人士:万玉春
爱心人士:陈君华
活动早上9点半出发下午3点半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