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性格里安静的因素让我很放心,他乖巧懂事,道德感强,不用提醒就知道守秩序,这样的孩子,我一直挺自豪。
因为这些特点,入小学的时候,我对孩子的学习完全忽视,我以为这样听话的孩子,无须大人再多操心什么,学习肯定是水到渠成的顺利。
松松垮垮牵着他的手,任由孩子在陌生而庞大的环境中自行适应。学前班以及小学低年级,是小学生活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小的孩子刚刚脱离幼儿园阿姨温情的呵护,来到小学校,一切是那么新奇、陌生。
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对于一个内向羞怯、仅仅七岁的孩子来说,太过纷繁。那些胆大、外向的孩子,急切地在新环境中表达着自己,证明着自己,也在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中,建立起对待这个世界的可贵信心。
接二连三的夸奖让他们信心满满,也让他们迅速融入这个陌生的圈子。可是羞怯、内向、胆小的孩子,内心再怎么跃跃欲试也冲不破自己的心结,几番挣扎,几回试探,未曾有适时的鼓励与信任的眼神,当他的内心与自己孤独作战的时候,没有妈妈鼓励地微笑,没有老师专心地注视,又有那么多看上去勇敢而优秀的小孩子包围着,我的孩子最后选择了安静地待在角落里,眼睁睁看着别的孩子,围绕在老师旁边欢笑跳跃。
很长一段时间,他成为从不会不引起别人注意的一个存在。
老师、小朋友的无视,让乖巧的孩子更加乖巧。乖巧背后隐藏着许多负面效应,过了很久我才认识到。上课不踊跃发言、不认真积极听讲,作业敷衍着完成,学习习惯散漫,有时候甚至扯谎应付。不会捣蛋,也没有有优异的表现,批评和奖励都是零。孩子小小的心里一定觉得,反正没人认真在乎,一切可以将就着对待。
我这个懵懂的妈妈,从来没认真注意过乖巧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困难。反而沾沾自喜没有同学来告状,没有老师来反映情况,比起那些调皮的孩子,我的儿子真是省心啊。
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孩子的书写压根不规范,拼音的掌握远不能达到要求,笔顺的安排完全是胡来。一次次埋怨孩子不认真,一次次粗暴纠正,却没什么效果。一时的粗放管理,粗浅地以为乖孩子就可以放手任其自行成长,给我的孩子埋伏了很多障碍。孩子的学习总是处于中下等水平,总是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位置,他似乎在这个位置上呆得很安全,自己甚至表现的很满足。指责他考得不好的时候,他还会振振有词地举出更差的学生,证明自己不是最差。
一晃孩子要升五年级了,学习中的障碍似乎更多了。他是那样的不自信,每逢别的叔叔阿姨问起他的学习成绩,他总是一再地否定自己。最痛心的是,通过孩子和别人的聊天得知,我儿子的自我评价很低,小小的孩子,竟然打心里觉得自己没有优点。那一刻,我心里如针扎一样难受。
作为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这么多年我只是埋头忙自己的工作,潦草地对付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孩子的学习虽然一直想抓紧,却总是不能持续地去关注。经过了漫长地思考,在亲戚朋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我和老公决定让孩子转学到西安上学,很多人想不通我为什么这么做。想到孟母三迁、想到教育原本就是每一个母亲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在心中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身一个人前往西安这个陌生的城市,租了房子,过起了陪读的辛苦日子。
凡事怕认真,当你很认真地对待某一件事情,事物就总会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教育孩子也一样,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或者没时间教的家长,才会给孩子制造很多障碍。
到西安后,我刻意领孩子尝试很多新鲜事物,我带他学习游泳,带他坐21站公交车,去城市运动公园去体会运动的快乐,起初他总是畏缩、拒绝,在我的一再鼓励,甚至动用眼泪、威胁等等的手段,他终于体会到掌握技巧带来的乐趣。对学习新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末我领他去书城一呆就是大半天,找那些他感兴趣的,比较浅显的名著让他去读。
上初中后,儿子的学习成绩逐年攀升,再后来,顺利拿到了一所211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教育孩子,说难很难,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用你的大手牵起他的小手,改进自己,陪伴他,欣赏他,让孩子在真正的关爱中长大,一切都会如你所愿。 
薛晓燕,女,1974年生于陕西神木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出版有散文集《万千灯火》、《寻常》。

本期责任编辑: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