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古道上走过来一个女孩
一一写在毛主席诞辰127年前夕
作者/刘荫庄
我前年的一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在河北坝上走失了。
那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女孩在坝上草原无目的地走着,她走到了一个浅水河边,已是饥渴难耐,于是,蹲下身体,用双手棒过水,连连大口喝了。

这是60年代中叶的时光,下部队锻炼的女大学生因交不够连队中秋会餐费,她没有聚餐,只身一人走在了离连队很远的黄尘古道上。
这个女孩叫李讷。
妈妈给她每月十元钱的生活费,时下她口兜还仅有一元三角钱。聚餐要交一元的,剩余的三角钱,如何够用本月余下一周的生活费用?
于是,她走出了连队,决定捋些坝上草籽吃,也算过了一个中秋节。

"在部队,不能说你是我毛泽东的女儿,要和同学们战士们一个样!”
离开家时,爸爸说给了女儿这样的话儿,还有的,就是妈妈偷偷的塞给了她三十五元钱。
………
历史闪回到 1984年8月,韶山招待所迎来了四个客人,接待方严格按纪律接待了此行人,也如常地还是没有问对方的真实身份。
这四人在每一处都看的十分仔细。待参观行将结朿时,一行人中的一个女游客悄声问导游:“毛泽东父母亲的墓地在那里?我要去看看!”导游把她们带到了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的坟墓前,女游客在墓前长跪不起,泪水滂沱……后来,在上尾场的晒谷坪,女游客眼中有了:“这是毛主席小时候劳动的地方”牌子。她如是心海决堤,一声嚎啕,爬在了土地上。这个场面,惊楞了导游,引来了管理处的领导,一位当地领导泪流满面的对着女游客说:“你来了,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啥啊!”
这个女游客叫李讷。
(闪回) 1940年,李讷出生于延安,那时候,毛泽东47岁,江青25岁。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儿,呼李讷“大娃娃“,而李讷则喊毛泽东"小爸爸"。
后来,毛泽东在枣园办公,期间,小李讷常爬上毛泽东的办公桌乱涂鸦画画。并时常夺下爸爸的笔求讲故事。毛泽东无可奈何地微笑,给女儿讲鬼怪的故事,企图吓走女儿。谁料李讷一丝不怕,反信誓旦旦的表白:"我长大要打鬼,把鬼都打怕!"
毛泽东的办公室,这时候就有了朗朗的笑声。
李讷是在父母身边唯一度过童年的孩子。
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随母亲杨开慧颠沛流离。杨开慧牺牲后,小哥俩在上海卖报流浪,度过了凄苦的童年;姐姐李敏小小年纪被送到保育院,4岁被送到苏联陪伴妈妈贺子珍,李敏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毛泽东,一直到14岁才回到爸爸身边。
相比哥哥姐姐,李讷是幸福的。毛泽东也希望他自己的儿女们接受并关心这个小妹妹。毛泽东写信给儿子毛岸英,嘱他给李讷写信。他也曾把李讷的剪纸寄给毛岸青,给儿子分享喜悦并附言:“你的妹妹问候你,她现在五岁半,她的剪纸,寄给你两张。”毛泽东非常珍惜李讷的所有作品,既使涂鸦之作,他也仔细端详。

胡宗南率部占领延安后,李讷已到了上学的年龄,没地方上学,只能跟毛泽东四处奔波,在最困难时吃不上饭,常是野菜充饥。有时吃了黑豆,就大口的喝冷水。毛泽东见女儿黑豆吃的少,水喝的多就问为什么怕吃黑豆,李讷答:“黑豆吃多了,黑牙!”毛泽东仰天大笑说:“吃了黑豆,鬼都不怕,战士们吃了黑豆,才能打大胜仗!”
李讷听了,后来就大口吃黑豆。因为她要做打鬼的英雄。
一时期, 延安常被胡宗南的飞机轰炸,炮火中,毛泽东问李讷怕不怕?李讷说:“爸爸不怕我不怕!”毛泽东又是欣慰的笑了。
八岁时的李讷,因营养不良,走路都费劲了。贺龙怜悯小李讷,多次提出让她和毛泽东一起吃小灶。毛泽东却说:"……前方打仗,战士很难吃上一顿饱饭,广大人民为了支援前线,自己的粮食舍不得吃,都交给了我们,他们吃野菜啃树皮!这么多中央领导的孩子都挺着,我毛泽东的孩子就要搞特殊吗?这坚决不行!”
………
1954年,14的李讷为给爸爸过生日,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她做了一个书笺,并在上面画了两个寿桃,又在两个寿桃间写了个寿字。当她把这个用心制作的“寿礼“要送到爸爸手中时,没想到爸爸正在睡觉,于是,她把自己的心之作托付了李银桥叔叔转交,并附了一封短信,信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
您正在睡觉吗?一定睡得很香?您一定奇怪,我为什么要写信给您。
事情是这样的:
在您过生日的时候,我想给您送礼物,一块手绢还没有绣成,您的生日就过去了。而且也绣的不好,所以就没送,我知道您不会生气,您是我的好爸爸,对吗?
现在妈妈的生日也快到了,就趋此补补吧。我送的东西也许您不喜欢,但这是我亲手做的,东西虽小,代表了我的心:我愿我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您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您呀!
小爸爸,我愿意您永远话着和我们在一起。
吻您,热烈爱着您的女儿李讷”
李讷上小学上大学,往返家中,一直都是乘坐公交车,一次毛主席的卫士安排了小车送急着赶回学校的李讷,被毛主席发现,发了火,叫女儿乖乖的乘了公交车去了学校。
困难时期,李讷好不容易的在家吃一顿饱饭,狼呑虎咽地吃过,滚烫的饭烫得她掉眼泪。毛泽东坐在一边,心痛又慈爱的说:“吃吧,多吃点!“李讷把半个馒头擦了菜碗,又用水冲了碗喝了个干净,光盘光碗了饭桌。毛泽东良久地注视着女儿有些浮肿的脸,眼中晶莹了泪花。

1962年,毛泽东给女儿李讷的信中有了抱怨的话:“……你不爱爸爸了吗?我想不是的!我相信你是爱我的,只因为我对你帮助太少,缺乏长谈,互不交心,所以如此,你给我来封信吧!祝你上进!
父亲1962年1月9日“
毛泽东自我批评,将女儿不愿意写信的原因归了自己对女儿关心不够!繁重的国事,让毛泽东不可能象普通的父亲和子女朝夕相处,而他和很多开明、负责任的父亲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处于青春期的女儿进行交流。在女儿敏感和受伤的时候,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而作为毛泽东女儿的李讷,岁月更迭中,压力也在增大,她规范了自己只能比其他的孩子更好,因了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尽管父亲的苛刻比温情更多!

父爱还是如山的,尽管父亲给了儿女少有的呵护。毛泽东的晚年,也曾和女儿说过:“我老了,走不动了,还要我的‘大娃娃’陪我回韶山走一走,去看看我小时候游过泳的荷塘……"
毛泽东晚年回家的愿望终没有实现,春风秋月,夏雨冬雪,爸爸的话永远于女儿言犹在耳,成了李讷心中永远的痛!
远去了黄尘古道,淡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书页翻过了年复一年,韶山冲的农家小屋还古朴如旧,北边的荷花塘依然年复年的花开花谢。一代伟人远去了,他的女儿依然秉承着父亲的教导,书写着自己的平凡人生,排队买白菜,超市里选便宜的油盐酱醋茶……

此文参阅:《历史人物简史》;
友人李银桥赠书《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省图书馆《史海钩沉》、《红旗飘飘》等史书。
写在毛泽东诞辰127年前夕

作家简介:
刘荫庄,作家、剧作家,高级警官。河北省公安文联原副主席,河北警察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警视窗》月刋执行主编、主编、社长。(1994年1月~2004年12月);《燕赵警视》杂志社社长。(2005年1月~2009年9月);《警察之友》杂志主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著有长篇小说《洼魂》(团结出版社);短篇小说集《燕子声声》(花山文艺出版社);报告文学集《沉重的蓝盾》(花山文艺出版社);散文集《野渡斋笔记》〈团结出版社);散文随笔集《远方》 (团结岀版社);中篇侦破小说《最后一个登机者》(大众文艺),中篇侦破小说《洼声〉(大众文艺)。自选集《收秋集》、《心路丝语》、《四色土》等。电视剧《古镜疑踪》、《古镇警魂》、《古塔枪声》、《古道邪风》、《4 . 18指令》五部。其中《古镜疑踪》中央电视台台播放,全国23个省市电视台转播,外四部河北电视台播放。《4.18指令》获影视剧奔马奖。小说《燕子声声》被省广播电台制作配乐广播,作为全国省级电视台交换节目。
被评定;河北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传略收录《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青年作家名典》。

主播简介:
晚风,退休教师。喜爱诵读,喜马拉雅优质主播,滨州头条金牌主播,鸿雁文学等多个平台的金牌主播,以声音交朋友,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