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藏途中之一
戴永久
1979年5月上旬,我随江苏省首批援藏干部一行起程。进藏途中,从黄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一路风光旖旎,气象万千。
5月8日从南京出发,可谓是“油菜成熟麦子黄,双抢战鼓已擂响”;过河南、陕西才是“麦子青青菜花香,绿树滴翠备耕忙”;经兰州西行则是“麦苗悠悠刚出土,牧人飞雪放牛羊”;到了柴达木盆地更是“路上不见人,天上不见鸟,地面草难觅,风吹石头跑”;登上藏北高原,这里是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气候多变,赤地千里;而到达拉萨则又是另外一番动人景象——“青山绿水现牛羊,田连阡陌好风光”。
余观此种种,感慨万端,随笔记下,聊作存念。

过柳园
柳园无赤柳, 烈日烤当头。
滴水如油贵, 何来有绿洲?
小街虽地僻, 进藏是咽喉。
昔日左公至, 车马过不休。
注:柳园,兰新铁路甘肃境内一个小镇,是内地通西藏、新疆之间重要的物资中转之地。传说清人左宗棠治疆,曾在此地手植红柳。

敦煌
远瞻一片窜天杨, 荫下依稀隐舍房。
疑见蜃楼都市景, 漠中芳草是敦煌。
莫高石窟名天下, 丝路绸途一奇皅。
海外游人争相颂, 文明古国数中华。
注:出甘肃柳园,沿戈壁一路南下,荒漠连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不见人烟,口渴心烦,欲歇不能。此时驾驶员惊喜地告诉大家,“敦煌快到了”。原来向往中的圣地敦煌,乃茫茫大漠中的一片绿洲。

长草沟
长草沟里未见草, 汽车穿山迂回跑。
太阳堂堂下大雪, 只见风沙不见道。
禽畜踪迹无处觅, 口燥腹饥心急跳。
安得些许东海水, 喝饱吃足洗个澡。
注:长草沟,在青藏公路青海境内,由于地处荒漠深处,寸草不见。长草,成了人们期盼的良好愿望。

大柴旦
行到柴旦天未晚, 人欢马叫车呼喊;
厂房伸延不见边, 公路穿街通云间。
信步市廛闻人语, 此处当年是荒滩;
如今皆成繁华地, 喜见边塞变江南。
注:大柴旦,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是进藏途中的中转站之一。在这广袤无垠的沙海里,见到如此“繁华”之地,实让人为之一振。

个人简介: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