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传情之一
戴永久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奉调到自古神秘、神奇、神圣的西藏去生活、工作。对亲朋好友的思念、牵挂自在情理之中。
当时,由于经济的制约、交通的阻隔、通讯的滞后,人们活动圈子一般较小,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只能停留在书刊、广播、书信和传闻上。有些原本简单、正常的事,经过传说(有的因了解的肤浅、有的因认识的偏颇、有的因人为炒作)往往被搞得面目全非、满城风雨。因此,书信就成了我跟家乡通音信、正视听的首选。
在藏期间我先后给近百人(有记载的是89人)写过二三百(有记载的是257封)封书信。那时,从西藏寄封信回江苏泰县,路上行走就得半个月至20天左右,加上写信、寄信的时间,一封家信得20天到一个月方能收到,亲戚朋友两个月通一次信,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后来工作频繁变动,那段时期的书信资料大部遗失,实在遗憾。在为“进藏30周年”小聚准备资料时,有幸发现两封书信存稿。现摘抄如下:
书信传情之一:给妻儿的一封信(节录)
爱林、戴路、戴信: 你们好!这封信是戴路写的吗(指12月16日的来信)?我很是怀疑。上次戴路、戴信两人,各自写来的信,戴信的字写得认真、不错,戴路的字粗心、潦草。戴路这一次就更不像话了,字写得比上次更潦草、更不认真,是大大的退步。
戴路才十岁,写字就学潦草,不会“跑”,就要“溜”,从小养成一个随随便便的坏习惯,是非常不可取的。戴路给我写信尚如此燎草,可见他平时做作业是何等的草率。我希望你们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能马虎,不能迁就,更不能听之任之。
最近,红旗小学吴校长也给我来了信,反映的情况和戴路写来两人的学习情况差不多。一句话,成绩不够理想。怎么办?这要戴路、戴信兄弟俩来回答。戴路、戴信不是也来信希望我在西藏工作安心。试想,你们的学习不上进,我能安心吗?我殷切希望戴路、戴信以把字写端正和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实际行动,做出令我满意的回答。
我也深知,一个人的成长关键是内因及自身的觉悟,所以,一切还得依靠他们自己醒悟。戴小林年龄那么的小,并没有家人去督促他,他的学习却是那么的自觉认真。实在值得你们好好学习。
我小时候上学时,在班上学习成绩需不算拔尖,但也不差。那时父母忙于养家糊口,根本无暇(读霞,闲空的意思)过问我的学习,主要是自己管理自己。我从学校毕业后,走向社会,直到参加工作前后,自学也从不敢松懈。
我们结婚后的情况,你(郑爱林)耳闻目睹是可以作证的。有时你去大埨,我不管晚上开会有多晚,也不管白天工作、劳动有多累,睡觉前如不看书学习,就不舒服,就睡不好觉。习惯成自然, 并没有哪一个来管束我。外出开会,我其它东西不打紧,可不带齐学习资料不行。
我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开销也很节省,但用钱上,有一个例外,就是买书、买学习资料和用具不节省。进藏后,我自学不但没有丝毫放松,可以说抓得更紧。我除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做好工作外,坚持天天看书学习、写日记、写信、写调研报告、写工作总结、集存西藏有关资料,或忙里偷闲练习毛笔字,总是不让自己有一刻的虚度。
现在我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少、本领小。我也恨自己年轻时,对自己抓得还不够紧,浪费了自己不少宝贵的时间。我现在深切体会到“幼学如漆”的道理。(意为小时候学的知识忘不掉、记得牢,就如火漆烙在物上一样涂抹不去)我还尝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滋味(意思是小时候学习不抓紧,长大后没有真才实学,什么事都不会干,不能干,到那时自己恨自己,怨别人,伤心掉泪都已迟了)。
我还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捧磨成针”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里,有一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就自暴自弃地逃学。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把一根铁棒放在石头上磨,李白好奇地问老太太干什么?老太太说,她要将铁棒磨成一根绣花的针。李白怀疑地说:“能行吗?”老太太坚定的说:我天天一刻不停地磨下去,只要功夫深,铁棒定可磨成针。李白听后,深受启发,从此刻苦认真读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还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问爸爸写字的诀窍。王羲之指着门前的几只大水缸说:“待你将缸水磨墨写字用完了,你的字也就写好了。”王献之按照爸爸的指点,不管寒冬酷暑,长期坚持习字。真的把堂前七口大缸的水全磨黑了,结果儿子终于成了同老子齐名的大书法家。
当然道理还有好多好多。例子也是枚不胜举(意思是举不尽)。千言万语一句话:希望你学习上进。你们现在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刻,虽然你们有些差距,但现在醒悟抓紧还来得及。像砌房子一样,你们才打了一、二层脚子,补救还不晚。如果待房子盖上了瓦再去返工,难度也就大了。你们说对吗?
学习的内容很广泛,你们每学期有新的课程,新的学习任务,原有的学习欠了帐,这怎么办?“一口不能吃只饼”,“一锹下能挖口井”。具体学习中不能乱,更不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我看,从现在起,你们得下决心把新课程学习好,不能再欠新“帐”,在这个基础上,于今年寒假及来年暑期中,请三叔帮助补补课,如四叔回来就更好了。当前,首要的是将学习态度端正,把几个字写写好。戴信写字可以,但不能骄傲,要努力做到好上加好。戴路要从头补起,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太低,太松。做什么事只要能定下心来,定会有成效。
做作业也不例外,由于戴路平时写字潦草惯了,一下子规范的写字,速度可能慢一些,这不要紧,多花实功夫,多吃点苦,就能熟能生巧。只有好中求快,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就像窑厂脱砖坯一样,有个人只图快,不求好,一天能脱1000块土坯,但大多质量不过关,合格的不足一半(即500块);而另一个人精业求精,坚持质量第一,他一天脱了800块土坯,合格率在90%以上。你说实际上那样做是成功,毫无疑问是后者。所以,我形容图快不求好为“头顶碓臼做把戏——吃力不讨好”你们说呢!
戴路还有个盲目自满的不良习惯,有了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意思是高兴起来连自己是什么样子都记不得了),手舞足蹈,这也得改正。人要谦虚(就是要自认为自己有不足,有不如别人的地方,需要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要谨慎(就是处处事事细心、小心,认真严肃地做每一件事),你就差这两条。你有“半瓶摇”的种种表现。(俗语说:整瓶不动,半瓶摇。说的是一瓶水,你动一下,水不会泼出来。半瓶水,你一动,他就会跳起来,或泼出去。)不妨你可试一试。改掉不良习气,你就是个好孩子、好学生。
我以上这些话,主要是对戴路、戴信二人讲的,其实爱林、永法、永旺、小明也适用······
戴永久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个人简介: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