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里的石头会唱歌
倪双民
深秋的一天,我在河边洗衣,抬头望见远处的河滩有一些孩子走动,我觉得有点好奇:孩子们在干啥呢?待他们走近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是捉鱼吗?”孩子们回答:“老师让我们捡石头。”“捡石头做啥?”“画画。”“石头上能画画吗?”“能呀!”孩子们回答得十分肯定,我有点半信半疑,心中暗暗思忖:白纸上画画都很难,在粗糙不堪的石头上能画出什么画来,不是瞎胡闹吗?

时间渐渐远去,冬日的一个午后接邻居的孩子回家,看到校园的旗台前围拢了不少孩子,我迅步走上前去,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各种各样的石头画展现在眼前,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粗略估算了一下不下百余件。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器物、花鸟、虫鱼、猫狗鸡鸭、白菜西瓜,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就大小而论,大足盈尺,小尽盈寸,就是这方寸之地却成了孩子们驰骋想像的天地,孩子们的智慧和灵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你瞧,在这方并不成型的石头上竟卧着一只凶猛的华南猛虎,尽管嘴巴紧闭,但鬃毛直竖眼神灵动直视前方,保持着高度警觉,似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扑将过来,发起攻击。身后的山石错落有致,凸显老虎的刚毅和威严。看得我屏声静气,生怕一惊动,它就会一跃而起,猛然扑来。绘画的孩子挺有天赋,取名“虎视眈眈”,真的让人望而生畏!

这块“小猫望月”,构图极为简洁明快:深蓝的夜空,繁星点点,两只小猫在绿绿的草地望着弯弯的月亮。看不到小猫的眼睛,只有动感的身影,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两只小猫是向往夜空的奇妙,天上有没有小河?河里有可爱美味的鱼儿么?那亮亮的星星是不是鱼的眼睛?那弯弯的月亮是咬了一口的糕饼么?也许他俩在叙说友情,谈论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合计着明天该去做什么?

这方并不规整的石头,展现出了“舞女的倩影”,构图巧妙绝伦,蓝天、远山、草地,描摹得随意而又极为自然。少女的发髻、眼眸、手指、脚尖的转动和摆动似乎都能看得到:飘逸、灵动、清雅,青丝墨染,彩裙翩翩,时而轻舒云手,时而抬腕低眉,时而似莲花绽放,时而似玫瑰娇羞,似花的精灵从梦中走来,如仙似灵,引得脚下的草儿也随之舞动!

这块普普通通的板石被小作者赋予了生命灵性:夕阳西下的黄昏,两只鹿儿攀附着山崖准备回家。云海衬托着半轮夕阳,山崖黑魆魆的,显得荒凉而死寂,小鹿曲腿攀爬的情景让人心生怜悯,也许是受了重伤,而前面同伴深情的回望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是情侣?是同伴?还是半道遇见?是哪个狠心的贼人让朋友经受了磨难?

还有“踏雪寻梅”呈现了古代淑女的优雅,从“悄悄话”看出孩子们像兔子一样的纯真和可爱,“小猫叼鱼”展示了孩子们顽皮和天真,“扬帆起航”可以看出风浪滔天但小船儿却坚毅而勇敢。更为奇妙的是在这寒冷的冬天了看到了西瓜一瓣,一块石头变成白菜依然清脆又娇艳。

山里的石头太奇妙,能唱歌来能舞蹈,变成鱼儿跳得欢,长成白菜能解馋……。石头画看得人浮想联翩,生活的美在孩子们心间,美好的景物娃娃最先发现,儿童的想象广阔无边,创新意识正在蔓延,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民族的希望就在眼前,祖国的明天光辉灿烂。







作者简介:倪双民,家居洛南麻坪,小学教师,求真务实之人,崇尚修身向善,对教学艺术略有研究,闲暇之时,喜好玩味文字,偶有感悟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