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梅开》
——送给美女小梅
作者/楚凤琴
小时候,就超喜欢王安石的这首《梅花》:“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那梅香幽幽暗暗,穿过岁月,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不知道何时才能安放到哪位女子的身上。
原本去一个民族风的店铺,不巧主人已搬往新区,没人知道位置,抱憾之间,路过一家店铺,墙上写着《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就是那一行字,映入眼帘,不由我倒回去,想一看究竟。

也许这就是我和她的缘分,当时她正低头看手机。我的一个挑帘子的动作,引起她的关注:“进来看,可以试。”那声音如黄鹂在柳树的枝头鸣唱,给了我一派春天的景象。
这是一位有演讲资质的美女,她的音色就定制了她的舞台不在这里。细瞧她眉宇间还有一颗高高的巧痣,点缀在眉心偏右的额头,显出她的雅致与清纯。

跟她的谈话,无一丝铜钱味,与荷一样穿越闹市,不染喧嚣,安静小池,独享一份清幽。她应该与茶有关,她的气质属于茶馆,属于画廊,有空谷幽兰的美。在只因芳馨远,寻者接踵至的古典的店里,古筝一曲,婀娜娉娉穿过那飘出的檀香云雾,看见美人云鬓高悬,衣着梅花旗袍,婷婷玉立,嫣然一笑。那一刻,我的心醉了,醉在那万里山河。
回眸,右边墙上,那件长款衣服在蓦然回首间,令我情有独钟。她说那是她挑选的心爱之一,其余都是陪衬。每一件衣服都有主人,她们都在等各自的主人。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的宝藏,都在等那个点化我们成金成钻的高人。

与她交流,她真地喜欢过那样的一个塞外茶馆,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吻合了相同的喜好。她真得就是那画面里的女子,单单北京十六载,弹琵芭女子的艺术已渗入她的骨髓,京味十足,让我惊艳!我遇到的何止是一个青花瓷般的小女子?
她让我找到了一个谜底:人这一生,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你读过的书,你经历过的驿馆,你看过的风景,都会慢慢长成你灵魂的模样。她身上的温婉,柔和,让我忘了所有的疲惫,她的这一爿小店成了我旅途上的小站,让我这个路灯下的小妹妹,可以停下奔波的脚步,与她同座共饮一杯茶。

在这杯袅袅飘出茶云的香茗中,我看到她灿若桃花的笑颜,是谁这么有福气,娶走了这位有沉鱼落雁之美的仙子?是谁将她的长发盘起?是谁会与她一起犹恐夜深花睡去,高挑银烛照红妆?是谁会让她在清晨悄声细问: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这一面文化墙上,70后、80后、90后,我们像电影一样,从舞台的那端上去,又从这一端下来,半个世纪就过去了。提及她的爱人高山仰止远在国外已三年,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一年一个月的休假,今年特殊的原因,未能按时探亲,女儿非常漂亮,在西安读大一。

我从她身上品出梅与雪的韵律 ,雪输梅花一段香,梅花逊雪三分白。她没有世人身上的市井味,也没有商人身上的火辣味。俏也不争春的性情,那神情像极了电视剧《康熙大帝》皇后娘娘的扮演者李建群,有守心如玉的宁静,有春风十里的温馨,有白云悠悠的祥和,有菩萨那朵莲的圣洁,欣赏她就如同靠在那菩提树的怀里,风自远方,徐徐吹来,阳光从树上洒下来,闭目听经文声声,我已在那佛教的音乐声中升华而去……

作者简历:
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19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多篇文稿在数家编辑部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主播简介:
李淑华,乌铁退休工人,喜爱文学诗歌,热爱朗诵艺术,沉醉于诗画般的浪漫诵读中,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