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北书画殷宏昌正能量与艺术人生

12月8日,大雪节气刚过,十二月的杨凌已是冷风朔骨,呼气成霜,而杨凌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内却是气氛热烈,温暖如春。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政法委书记杨芳乾、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长张小明、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明教授、以及杨陵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非遗评审专家左文革老师,杨凌博览园傅朝荣主任,杨凌花溪园何琪总经理等示范区领导和区社会文化界人士在杨凌高浮雕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党乃军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交流探讨,亲身体验,把杨凌示范区的非遗文化传承宣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小小的传习所尽管简陋,却珍藏有两件国宝级名碑拓片——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书法和大唐幽州昭仁寺碑拓片,真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图为大家正在认真细致的读碑赏作,解读国宝的神韵精髓,领会中华金石文化与非遗传承的巨大魅力。


传承千年之久的碑刻传拓技艺,是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创造的文献复制技术。高浮雕传拓技艺和作品,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之一。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开发价值。
千百年来,传拓作为一种民间技艺主要采取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方式进行传承。杨凌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自2018年挂牌成立,每年多次通过开办专业知识讲座,传承技艺进校园,组织学生进所参观学习传拓作品,亲自进行传拓展示等多种形式,以实际操作与口传心授的形式向光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传授高浮雕传拓技艺,普及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展示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我区,乃至我省,全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非遗传承接班人,也为杨凌示范区的非遗传承和金石文化宣传做出巨大贡献。
参观解读了传习所内的精美拓片,大家兴致高涨,纷纷开始动手亲身体验千年传统传拓技艺。户外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室内贴、压、捶、拓,热火朝天。
图为张小明部长正在制拓。


国家总书记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活动结束,杨芳乾书记和张小明部长对此次活动及传习所的工作提出高度肯定,也对今后的工作开展提出殷切期望:要用多角度的方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重要的是唤起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为杨凌示范区共建精神文明城市做出了示范。
杨书记同时强调:传习所的工作与活动展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要注意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同时,在进行传拓展示和宣传活动中也应加强活动安全教育。张小明部长指出,传习所也是杨凌示范区非遗文化传承宣传和展示的一个窗口,一定要结合示范区创文要求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不要搞面子工程,杜绝假大空。樊教授认为传习所今后的活动展开可以在杨凌金石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交流方面有所突破。党乃军老师表示,他一定不负领导厚望,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执行领导指示,殚精竭虑,把高浮雕传拓技艺发扬光大。

文字编辑:蒋雪维
图片资料:党乃军
头条报道:殷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