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刀笔"说
作者:刘荫庄
先古文字,写在竹简上,一条条竹简拼串起来,就成了书。那时候,人读的书多了,就叫学富五车,据考,秦始皇一天批阅的奏章,重达几百斤的。那时候,书写时一旦有了错误,需用刀子刮削改正,故有了“刀笔"一说。“刀笔"人写的文字后来延伸过去,就指了“讼牒",也就是我们时下的讼诉材料,讼诉材料,笔笔如刀,也就把写材料的人称谓了“刀笔小吏”。
讼诉案卷中的文字,要的是真实,倘若文字偏移,势必有失公允公道,一旦笔走大偏锋,那可是要人命的,因那时候没有公、检、法相互制约制衡,一个惊堂木一拍,案子了断,也就来了所谓的“正大光明",于此看来,这第一道讼诉文字的刀笔之人,着实厉害了。但是,封建法制统治的年代,一些有良知的刀笔人,也晓得“事有根据则固,悬于虚险则危“。比如有人在总结自己的办案经验时说,办案人员要的是:“德、识、能”都全为要,在讼诉之初就要解释诬妄,审案时揣度人情物理,觉察奸刁作伪,明大义,谙律例,语言中肯,事事适当,奸顽折服其心,讼师难施其伎;落笔时爽畅而不纠缠,老辣而不游离,字字句句有骨,不能如束乱柴,参差交错。
话虽这样说,但整个封建法制贪贿昏暗,掠美败德的事昏天暗地,那刀笔和刀笔小吏的社会声誉,一直并不美妙。这种社会实像,上说实非妄言,但还不及河北文达公 纪晓岚,纪为清代学者,于经学、法学、文学、史学建树奇伟,世称一代文宗。所著《阅微堂笔记》,以深邃思想、精湛文笔,描绘社会伦理、官贪民苦、人情百态、典章古物、轶闻趣事,底蕴渊博,流风弥远,可谓阅微珠语,滴水见海。笔记说到刀笔吏时,说其手中笔爆然一声,中裂如劈,毫端出血,刀笔昧心所得酬金,常被狐狸窃去……。此番似是有点荒诞不经之说,也隐语了作为刀笔吏社会价值的评判,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论语。有那么一句话:“官清如水,吏滑如油",且不论“官清如水”,只此“吏滑如油”也就大有说道。倘若 人轻言微 的吏多是进身无望,只此一说,便保不住以笔为刀,上下其手,挟人渔利。有时虽迫于情势,一时可能袖手不言,懒政推事,自保干净一点,但总不会截流堵源失了念想,一旦来了机会,尽把刀笔施展,也应了市井名言:偷着忙山头,背着忙吃喝。此间的刀笔,只作为应付上头,糊弄下头百姓了。
时下刀笔,仍为小吏专利,看看大场面上,哪还有为执政亲笔亲书的,所以这个饭碗尽相备给了大学校门出来的文科人,为谋这个位置,每年考公务员的人如过江之鲫,争到手后,如愿以偿又要寻思,自家数十年的先期花费怎么补偿,那区区微薄薪水势必难以为继,于是旁门左道就来了琢磨,严规厉制虽有,但政治与欲望的烤炙下人性也会奏,也收不住狂妄之心!试想这般下来,又怎么会有世风和畅,廉政清风?
反腐倡廉几年来,倚权贪腐之人委实抓了不少,但一个执政党要永葆如初本色,还是要正本清源从源头抓起,问渠何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清源才能固本,本固才会邦宁,刀笔小吏不可放任凭其自流,因嘴要歪了,再好的经凭其唱来,也会跑调,如是歪调充盈于世,老百姓只有倒霉的份了。
人性的复杂与变幻如不当回事,任凭演化,执政的根基是不会稳的!


作者简介:
刘荫庄,作家、剧作家,高级警官。河北省公安文联原副主席,河北警察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警视窗》月刋执行主编、主编、社长。(1994年1月~2004年12月);《燕赵警视》杂志社社长。(2005年1月~2009年9月);《警察之友》杂志主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著有长篇小说《洼魂》(团结出版社);短篇小说集《燕子声声》(花山文艺出版社);报告文学集《沉重的蓝盾》(花山文艺出版社);散文集《野渡斋笔记》〈团结出版社);散文随笔集《远方》 (团结岀版社);中篇侦破小说《最后一个登机者》(大众文艺),中篇侦破小说《洼声〉(大众文艺)。自选集《收秋集》、《心路丝语》、《四色土》等。电视剧《古镜疑踪》、《古镇警魂》、《古塔枪声》、《古道邪风》、《4 . 18指令》五部。其中《古镜疑踪》中央电视台台播放,全国23个省市电视台转播,外四部河北电视台播放。《4.18指令》获影视剧奔马奖。小说《燕子声声》被省广播电台制作配乐广播,作为全国省级电视台交换节目。
被评定;河北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传略收录《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青年作家名典》。
主播简介:
馨园小主,汉族,天津人,朗诵联盟会员,教育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酷爱诵读和歌唱,主持人,多家平台签约主播。现任新山东文学社副社长兼艺术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