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故事7❤️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时代新风
——东望东北区共享处、内蒙古呼市片区巡网和包头昆都仑召庙课堂承办人、协办人在包头对接纪实
东北区:朱运达 李士哲 报道

为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志愿服务活动,在东北区负责人高玉静老师的指示下,秉承内蒙古负责人段继群老师的部署,东望志愿者传承红色文化,对接工作迈向新台阶。

2020年11月27日中午,内蒙古呼市片区巡网秦树国和讲师黄凤琴、实习讲师白瑞娟来到了包头。一下车,秦树国老师就和昆都仑召庙课堂的承办人高振旗老师、协办人李淑芳商讨如何开展助推内蒙古包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第二天,他们就出去到社区及养老院等公共场所对接。
30日晚上,东北区共享处负责人孟凡敏老师带领杜占学和实习讲师刘万全来到了包头,第二天就和秦树国、高振旗及李淑芳一起去了卜尔汉图嘠查镇对接。12月2日至4日,他们一起去了团25社区、高新开发区、宏德公益协会、卜尔汉图嘠查镇和派出所等地,对接的结果是:“有需要你们的时候,就会通知你们。”

12月6日,他们走进包头市青山区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服务基地、86岁的陈文学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室。

刚一进屋,就听到洪亮的声音说:“这么冷的天,还来,赶紧坐坐,听说是你们要来,要是别人,我不接待了。”边说边把秦老师、孟老师等带进比较暖和的屋子。原来,他曾去过召庙课堂。

他带着大家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当他指着一幅图片问大家“这是谁,你们知道吗?”时,孟凡敏老师答到:“她叫马旭。”陈老开心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孟老师说:“我在新闻里看到的。”陈老伸出大拇指点赞。

是的,2018年9月,一笔1000万元的巨额捐款突然“空降”木兰县,这是该县史上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85岁的马旭老人的善举感动了无数国人,她以极高票数成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候选人物,2019年1月28日,她荣获“冰城楷模”称号。

陈老的工作室展览馆等投资大约一百万左右,主要宣传毛泽东思想、雷锋精神、英雄模范人物和好人好事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他幽默风趣友善乐观充满正能量。他思维清晰,动作敏捷,面色白里透红,声音洪亮,一点都不像90来岁的老人。从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到现在,老人坐在三轮车上坚持宣传践行雷锋精神,57年来,帮助过无数的病人和贫困学生。2012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身边好人”,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评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荣誉称号。2016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等各种荣誉称号。

陈老带领大家参观完他的展览馆后,带大家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学习雷锋好榜样》《东方红》,然后,他与大家合影留念,表示今后只要有活动可以的话,会邀请东望志愿者参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和东望志愿者共同的事业。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新风。在包头对接的东望志愿者“学雷锋做雷锋”,为迎接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的文艺演出而继续做好对接工作。红色文化,是一个大写民族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时代新风的旗帜,东望志愿者在这面旗帜导引下,用大爱温暖包头,用文化飘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