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里的故事(五)
●浪花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中最突出的一个。词作最多最好的是她,荣居婉约派词人“宗主”之位的是她,因她自号易安居士而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易安体”的是她,留下堪称”千古绝唱”的人还是她!……

先来看她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亊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据说这是李清照新婚不久后写的。她十八岁就嫁给了还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婚后两情相悦,不忍分离。但男人终究要“学而优则仕”,要为各种各样的事奔忙的。她原想挽留来着,但“千万遍阳关,也刚难留”。阳关,就是用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渭城曲》谱写成的《阳关三叠》,三段重复而有变化,原为送别,倒成了依依不舍的离歌。唱了千万遍,该走还得走。词末的“凝眸”又是什么?是眼珠子一动不动地岀神。出神地想念着远方之爱,“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纵观李清照的全部词作,大抵贯穿着一个“愁”字,这愁,又多数与赵明诚的离别有关。

试看一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愁”,是种入心田深处拔不出来了。再举一个连带着引出一个”故事”的例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收到此词后,对妻子的才华赞叹不已,但又激起了好胜心,想与之一比髙低。于是闭门谢客三天,废寝忘食地写了五十首《醉花阴》,把李清照的这首词混在其中,然后遍请诗词行家来评议,请大家挑出最好的一首。评了半天,终于有人指出:“只有这三句最好好!” 赵明诚一看,原来这三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只能暗自心服口服。分离的愁苦,更反衬出相守的幸福。赵明诚自幼酷爱金石之学。李清照嫁给他后,以丈夫所爱为己之所爱,陪他一起研究。尤其在赵家受蔡京陷害,削职为民,避居青州十多年期间,两人节衣缩食,相濡以沫,购买了许多金石古玩,逐一深入研究。赵明诚还遍访名山大剎,获得了大量资料,在李清照的帮助下,完成了《金石录》的著作。

赵明诚能成为宋朝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都离不开李清照的相助。正因为视之为爱情的结晶,李清照才会和赵明诚一样,把藏满青州十几间屋的金石文物、古玩书画视为珍宝。即便在金兵大举入侵,宋朝惨遭“靖康之变”陷入兵荒马乱之际,李清照还是在赵明诚南下金陵奔母丧时,赶紧回青州整理挑选了十五车文物,前去和他会合。即便已是国破家亡,赵明诚又轰然病逝时,她还是遵照他生前的嘱托:逃亡时即使扔掉所有行李包裹、书画古玩,但那些祭器和礼器,务必背着抱着,与之共存亡。但“共存亡”谈何容易!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带着十五车宝物,跟着节节败退的朝廷逃亡。在溃乱的逃亡途中,那些宝物已经被官军侵呑了大部分,又被山野村夫明抢暗偷,几乎损失殆尽。但她一介文弱女流,又有什么办法反抗呢?此时真希望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让她在这乱世中能安身立命,得以保全她和赵明诚这点珍贵的纪念,这是她灵魂深处潜在的意识。

恰巧,便有一个同是文官的小人物张汝舟应运而至。他觊觎李清照的财物已久,眼见她落难,就巧言令色,假意殷勤温存,并遣媒人向她求亲。偏偏又遇老实巴交的李清照之弟,为了帮助姐姐走出丧夫的阴影而从旁撮合。李清照思虑再三,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她要再嫁张汝州!这在理学昌盛,“一女不嫁二夫”的观念深植人心的宋朝,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李清照特立独行,不怕人言可畏,还是嫁了。
这是一个故事了。接下来的故事更加惊人:婚后,张汝州发现李清照的财物已所剩无几,就变了脸,恶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也从中看清了他的小人嘴脸及其丑恶本质,又获悉他其他的违法罪行。所以,婚后才三个月,她便状告张汝州种种劣迹,与之对簿公堂。按宋朝的法律,无论以什么理由状告丈夫,妻子都要陪着坐牢。但李清照无所畏惧。不过她只被关了九天就放出来了。张汝州从此滚蛋!李清照毕竟是李清照!她写起词来婉约可人,“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从古至今备受推崇。她做起事来却往往勇毅决绝,不给卑劣小人留半分脸面,也不怕人背后议论。对国事,她还敢抒发对朝廷懦弱的不满,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她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深受熏陶,随母入京后,才华惊艳文坛。父亲的朋友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以大她三十来岁的年龄,与她结成忘年之交。亦师亦友,心意互通。

李清照晚年,便以最初见于晁补之笔下的词牌《声声慢》,写出了千古绝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晩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写尽了一个孤苦老人的沧桑与凄凉。国破家亡的积郁,亡夫之痛,孀居之苦,凝聚成最后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有词评家说,开篇十四个字叠用,已是千古未有的创格,词的结尾,同样是自古以来绝无仅有。这“愁”,已不是与赵明诚离别之愁,而是用一生遭遇归结的愁。个中“故事”,值得反复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