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
文/山东田方芝
图/来自网络
五十年前的家乡,四面盐碱一片白,一条小路通故乡,没有杨柳没工厂,村前村后白茫茫。家乡的风 ,因没有任何的遮挡物吹得急促和苍茫,村前的芦苇在春风里飘浮着起舞,大片的盐碱地光秃秃的,只有这芦苇给家乡的人们涨涨面子,露出一点生机。
有时候,家乡的月亮还没等白云消失,就老早地爬上了树梢,期待着把傍晚的夜空妆点……

年轻的时候,我每天下班,都要骑自行车赶十几里土路才能回到农村老家,一路上,我骑着车,唱着歌,望着路两边的白杨树,心情是那样的舒畅,生来乐观开朗的我,曲不离口,笔不离手,本不离兜,来了灵感我立马就拿笔写,掏出本子记下,我随身携带的本子首页就写着“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跟我游,春来花鸟莫深愁,没有檄文恨悠悠”。

当灵感来了的时候,有时候是一句,有时候可不是一句两句的事了,往往写到天黑,借着月亮微弱的光芒也要写,有时候写得心花怒放而心情舒畅,笔下生辉,写得没完没了,我写作的欲望是那么的强烈,是那么的迫切。

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好句子、好文章我喜欢摘抄背诵,因为我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深刻含义和好处,于是便养成了这个好习惯。

有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构思了一篇文章,《故乡》,就在路边坐下来写开了:
我的故乡坐落在泰山脚下黄河岸边,三面荷花四面柳,鱼山就在家门口,一片桃花伴高楼 ,四海游客涌村头。这就是我的故乡---田庄村。这大概就是我留恋和热爱家乡的原因吧!这是我二十年前写的。

白云在我的家乡上空漫步,时不时地低头偷偷看着我的家乡,风儿匆匆地路过我家乡,亲吻我家的那棵梧桐树,星星夜间私语议论一番村前的百亩大棚,月亮怕劳作的菜农忙不过来偷偷把善心献上,照得大地如白天一样明亮,让家乡人们不停地耕耘忙种忙收,一年四季丰收在望,千亩闲田变粮仓,各种蔬菜上市场,春天青菜绿油油,夏天老农引水浇菜,秋天运菜的车辆不忙个不停,冬季有大片白皑皑的塑料大棚,人欢车隆隆,发财靠东风,人勤地不穷,故乡美人颂。走进村头杨问柳,不知何处是故乡?家乡变化这么快,变化这么大啊,我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

春风再次吹到我的家乡,塑料大棚就跟随着风在大地上翩翩起舞,就像大海里的巨浪没有尽头,美不胜收,一年四季丰收的景象非常的醉人,各种瓜果飘香,长年馨气一片……

家乡大棚里的蔬菜不知季节的变换,分不清四季。以前呻吟的芦苇荡然无存,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了万亩粮川,家乡的风渗透着浓浓的芳香,这芳香回荡在四季,美化着大地,喜悦着勤劳致富的故乡人们,蕴情着我的诗句和文章,展示着我的追求和梦想,让我和我的梦想一起奔向前方,奔向光芒四射的我心中的阳光之地。


作者简介
田方芝,男,60年,山东聊城人。八十年代初期,在部队担任通辽市南郊区的大队校外总辅导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复员到地方工商银行工作,并担任通讯报道工作,95年被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评为优秀通讯报道员,在由中国银行总行主编的《国际信息咨询报》上和由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主编的《城市金融报》《城市金融队伍建设》工商银行总行的网讯,山东省分行的网讯等多家刊物、报社上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二、三百篇文章,诗歌,散文,散文诗,小小说,最近又在《雷锋》大型刊物上发表了《与妻书》、《陶绪坤--红色基因传承人》等作品。最近又在鲁西影视城筹建了《雷锋精神传播实践基地》担任基地主任一职和《毛泽东思想红色宣传队》队长见指导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