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Jason华心(笔名),美籍华人,原名江镇城,现名 JasonJiang,现居紐约。曾就读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紐约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inFinance)。在中国曾任高校教师和团委书记。在美国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紐约从事金融业工作多年今。
梦想和理想之间
作者:华心
那个时候
美丽大方的 女老师
塞给我 美丽大方的理想
我明端着她的美丽
心里其实 一点都不大方
理想和老师同样美好
为何 我还偷偷地想着同桌的小梦?
老师给我的一个个美好理想
在我的左右手之间转换着
有些抓不住 丢失了
有些太沉重 托不起
有些太虚渺 拿不稳
有些又太美了 像老师那样高不可攀
而我偷偷想着的小梦 却一直还坐在我的左边
不知道什么时候
躲着藏着的纯情少女
撩开飘忽迷人的面纱
从我的左边暗处 转到右边明处
从我心间 跃到纸上图上
羞于见人的小梦 再从我右边坐进我怀里面
这时候的梦想 离理想只有一手之遥
理想 如我的老师
端庄美丽 优雅高贵
怀里羞涩的小梦
清纯可人 略显娇嫩
但我坚信 假以时日
只要我紧抱着你不放弃
小梦 我一定会让你像老师那样美丽
【今音评论】
用主动和自觉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梦想和理想之间》则按照诗歌的行进轨迹来进行欣赏。由欣赏所达到的融洽,不止是一个人,而是具有某种广泛意。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取意。也有人的把它叫作断章取意。取适合自己身心健康的和向上的;取其中的友善之意,来规范和引导自己人生方向的。诗歌所呈现出来的四段,每一段都有它的段落意。
假如从关注当下的角度出发,采取灵活手段,把诗歌中的所需意,能够和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观察。作为方法,其所把持和赢得的是自身价值。比如值在对事物认识有自己的高度,而这个高度是自己设定的。这个本身的趣味也充实在里面,它所丰富的,也不止是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这是由诗题决定的。
为什么评论这首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按照诗行的发展来欣赏,而是讲了一些与诗歌不搭边的题外话。至于这样做的理由就在于,利用历史来活跃现实;利用“两想”来丰富彼此的精神世界。这是目的,同时也是这首诗歌的目的。诗歌四段,以开篇的纵向发展线索来体现诗歌方向的感觉,这只是在第一段的感觉。
感觉“那个时候”的“女老师”以及“同桌。”由于抓住了诗歌语言的“以平显奇”这个技巧,是在于把握住了该段的连贯,而连贯是通过在一段以内诗行间的跳跃与转折来完成的,这样容易把诗歌创作的特色体现出来,比如从第一段来看,就可以体验到七行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按照“两两制”来进行跳跃,由此来发展诗歌线索。
在行与行发展之中,偏偏在该段的第七行,构筑了一个设问句。设问的巧妙,梦想的“老师,”“理想”的“小梦,”在这时候也成了诗歌里面两个标杆式人物,和诗歌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关系。而关系的明证是用“左右手”和“左边、”“右边”来显示。这时候三角形关系的质感容易摸的着。
摸着它的形变,又看到它的句式变化。比如在第二段,充分发挥了排比句的修辞力量作用。其力的专注、专攻、专心,却是邻座的“小梦。”从中可见的是铺垫运用的灵活与巧妙。灵活是指在某个段落内得到运用;巧妙是从整篇角度来衡量的结果。比如,它的位置选择、与事物的搭配使用、甚至还包括对第三、第四段的策应。这时候再去纵观诗歌的结构就像房屋的框架一样,相互之间咬合的非常紧凑。包括与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关系。
第三段是对第一段设问的解开。诗歌里面的“老师”主角,也正在和配角“小梦”的位置开始相互转换。这也作为是创作技巧的机趣,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它的灵活性功能作用,因此在创作轨迹的主观意识上,使得诗歌的活泼性又显示了出来。
由活泼来反映作品的生动,首先是表现在作者的创作思路上已经出现并拥有。其次才能够在诗歌表达中把它运用到位。这也是一种细腻手法的凸显。比如凸显段落幻变,用幻变来引导读者思路以及包括如何深入内文。如幻表现在段落设计不同;主次人物的关系转换不同;作品的开始与作品结构的不同。
尤其在“老师”与“小梦”之间,在发挥了“闪”技巧。比如两人的移位的频率、移动的位置等。频率是指在诗歌中所出现的词汇量;而移动是观照两人的位置确定形式,如“怀里、”“暗处、”“明处”等。如果把这些细节,也能够用已经丰富了的知识去欣赏的话,还会发现,这首诗歌的魅力不止这些。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六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