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世竹子半世兰
文/张乐平
先生姓杨,名曰浦欣,字为根滨。洛南古城寺坡人,幼承家学,随其父林兴学画墨兰,子承父业,两代均为地方名师,艺术造诣著名于省城内外,尤以画墨兰竹菊梅卓著,其画作多次获国展大奖,兰竹作品曾被估价拍卖,勒石刻碑,或权威机构认证收藏,被誉为国内书画界知名兰竹圣手。

洛南居于西岳华山之南又名华阳,域内洛河为黄河重要支流,古往今来“河洛文化”积淀深厚,盛传中华汉字始祖仓颉造字于洛河之滨元扈山上,始创字符28个,开创中华汉字文明先河。远古至今,四方文人墨客寻根仰圣,文脉世代传承弘大,本土文化博大精深,研习书画翰墨丹青妙笔之人层出不穷。浦欣先生所在的古城镇寺坡地界,川道平展开阔,远山逶迤连绵,交通阡陌纵横,良田沃野四季丰腴,山有灵秀之神韵,水显清澈之甘醇,当地民风淳朴,钟灵毓秀,安居乐业,祥瑞之隅,取地名为永坪。常言道:地灵则人杰。永坪之地才俊辈出,浦欣先生与其父林兴大师堪称乡邻楷模,其父林兴,饱读诗书,酷爱绘画,浸融笔墨纸砚于一生,艺专苦读后喜获业内诸多名家点拨面授技法,涉及山水花鸟,专攻兰竹菊梅,地方执教,育人多年,门生子弟与拜师学艺者颇多,得其精髓,受益匪浅,尤以享誉书画界的吴振锋、何伯群、张希荣、杨浦欣等称著。

浦欣先生自幼随其父习画,耳濡目染,案前研墨,悉心领教,熟知笔法要义,加之先生聪慧好学,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系统研学翰墨丹青理论,广泛汲取古今业内名家画风,博采众长,融入家传技法,在墨兰竹菊写意画法上独辟蹊径。学成后置身于桑梓故土,子承父业,从事基层中、小学校美术教学,耕耘于教坛画室,一干就是三四十年。其闲暇之余醉心山野,游走于县域内外兰草盛产之地,遍踏山梁沟壑,一睹兰花芳容,静观物态变化,熟记花叶长势。同时,关注四季翠竹,洞察竹质习性,掌握枝叶疏密延展,胸藏兰竹形,心领兰竹意,将其物态风姿熟记于心,体现在笔墨点划之间。

写字绘画用墨至上,干湿浓淡各有学问。讲究的是“黑白灰”、“点线面”、“毛涩拉”的巧妙安排,合理运用,笔下作品方显奕奕神采。先生善墨,数次案前观其泼墨,均显身手超群不凡。初识之际,中等身材,清瘦而矍铄,儒雅而低调,眼睛不大但很是传神,其貌不扬更显平实。加之生性温厚,不肆张扬,那年幸遇,只见先生提着笔墨家当,置身于众多书画家之中,并不引人瞩目,期间看着其他书画界知名人士挥笔泼墨,神采飞扬,先生在一旁静默地吸烟,待一根烟吸尽,站于案桌之前,摆开笔墨纸砚,倒墨调水试笔,只见其三滴墨,几笔水,水墨融汇,先生抓握长毫画笔,悬腕蘸墨,寥寥数笔撇兰点花,勾线丝连,阴阳向背,明暗感化,灵动舒活跃然凸显于斗方之纸,激活了众围观者啧啧赞誉之声。“撇兰”讲究笔韵贯通,一气呵成;“点花”讲究轻盈透彻,点到为止。先生均把握的淋漓尽致,不留瑕疵,无可挑剔。

“一世竹子半世兰”,这是浦欣先生倾其今生的不辍追求和真实写照。幼年随父至今,岁月荏苒,时光静好,画笔秃了换,换了秃,画作在时代更迭中平实而更显清雅,笔法在传统技法中融入了现代的意蕴,观其笔下“石兰为友”扇面画作,一方土石,几笔兰草,叶间缀花,提款署名,均相得益彰,瞬间即成,无不令我等惊叹不已,拍手叫好。

如今,先生从教于寺坡中学,治学有方,年近花甲退休之时,虽已不在教学一线辛劳仍勤耕不辍,在校开办书画辅导班,为学生传授书画技法,辅导习字作画,言传身教,早出晚归,兢兢业业,毫不懈怠,堪称教坛难得之良师。







作者简介:张乐平,陕西洛南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洛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作品在知名刊物、网站刊发。擅长书法,书画作品曾获2018年全国第十届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剧本《情暖山村》荣获“协和置业杯”陕西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剧本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