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梭人家·女儿国
作者/郭伊林 诵读/老菩提
青山碧水飘白云·泸沽湖畔戏水禽·原生美态印心田·摩梭人家东巴文
2014年4月中旬,我们行至到云南。通过昆明青年旅行社的帮助,我们来到这原生态的湖畔小村。那真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潺潺流水鸥成群!村里住着摩梭人·女儿国还真不是传闻!中国现有56个民族,但却没有 摩梭族 !我没有说错·你也没有看错·这是真的!
我们在泸沽湖畔的一个空地下车,顺着土路往村子的方向走去,大概要20多分钟就走到了村子。村里全是土碎石路,房屋是连排的,每家的小院都不太大,院门几乎都是黑色的木板门,看不见院子里有什么,院子外有一条约半米宽的水渠,不知道是引来的湖水还是山泉水,但是清澈见底,水渠不深潺潺流淌,有的人家在水流来的方向·在渠沟里垫着石板,有的人家是铺的石仔,而有的人家就是泥土沟渠·但水依然是清澈透明。每户人家门前都是一块大石板搭在渠道上面·象是个小桥,远没有江南小桥流水的风景,但却是别有一番韵味,而且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棵柳树,柳枝倒垂在院外·柳叶飘飘的迎着风吹,那也是江南不曾有过的风光,而且小巷里·只有左邻右舍·没有对面的人家住房。走过三两排小巷子,就是宽敞的土石路,村委会·卫生站·大粮仓什么的,都在这里,白色的粉刷墙壁上,画满了形象文字·有动物家畜家禽和农耕工具·还画有怎样使用,更让我感动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告知人们要尊老爱幼。有点像人们所说的:东巴文化!在大粮仓的双开大门上·写着特别大的汉字:福!村子里人极少,办公的大门都上着锁,总算是见到了一个扛着锄头·大约有四十多岁的男人,我迎上去问了他一句话,他脸上露出微笑摆着手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也听不懂,然后指着前面的民居方向让我走,我就和他同行,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他朝里面高喊了一声·出来一个小男孩,他对男孩说了一句什么·然后给我个手势就走了。原来这个男孩会说普通话!这里的中老年人基本都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

男孩带着我们又回到了公家的地方。卫生站里不是总有卫生员·公家(村委会)的人也不是总在这里·大粮仓里倒是总有人在里面值守。后面还有磨房(我们没有过去)。墙画·是这里的文化,所有的人都能看懂:柳枝·在这里是避邪的,任何人未经主人的同意·都不可以折一段下来,关系好的人·主人会折一段送给你。有点意思!再次走回男孩的家,男孩站在渠沟的石板上,给我折了几段柳枝·柳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小男孩竟然插在我的帽子上一枝·挺有风情的小家伙!他的妈妈在屋里听到我们的对话,湿 着手就跑出来了,男孩跟妈妈说了几句话·妈妈说了句不标准的普通话:你好你的好!也折了一小段柳枝叶插进我的上衣兜里,我连忙道谢!但是她没有请我们进院·不象我们东北人的那种热情豪放!
顺着原路返回到湖边的滩场,等待着车的到来。这里的交通不便·有点茶马古道的意思……

走婚·是摩梭人家的传统·与我们普通人的婚姻不同。走婚的摩梭夫妻不会常年的生活在一起,一般来说都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去。他们所生的孩子归女方所有·女孩的家庭有承担孩子的抚养义务。
所以,这里被称为:女儿国……


✍ 写诗的人

郭伊林(順其自然)1954年出生·1968年(14岁)下乡·1973年返城 在工地等干临时工·1979年按政策分配到红旗锅炉厂工作·夜大毕业后的几年一路考干 调转 终于考入心怡的省属的某事业单位 ·现已退休。
🎤 读诗的人

段爱国(网名:老菩提/段王爷)。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大东北朗诵艺术会艺术顾问,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黒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长篇小说《天生间谍》等演播作品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普林斯顿大学文化艺术节》等交流活动并获奖。

🖨 出品 / 菩提凡聲
📝 作者 / 郭伊林
🎙 演播 / 老菩提
🎢 图片 / 网络
🖥 编辑 / 艾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