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出了一本书
荣玉奇
最近一两年,我不断收到一些文学群朋友的赠书,他们有的是散文专辑,有的是诗歌专辑,有的是小说专辑,有的是杂文专辑,还有的是游记散文专辑。每每看到这些朋友的赠书,我好生羡慕,羡慕他们出版了自己的书。这些朋友每每赠书时,都一再鼓励我说:“这些年来,你在各种报刊媒体,发表了那么多文章,早该出一本书了!”原来我听到这些话,总认为朋友们是一种玩笑话,并没有怎么在意。然而,看到这些当年一起给报刊写稿的朋友,都出了自己的书,我想出书的念头,也开始在心中萌动起来。我和老伴、孩子们说了出书的事,他们也都大力支持,觉得我一辈子爱好写作,至今乐此不疲,应该出一本书,也算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精神财富吧。
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由于我参加工作后,在单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可以说一辈子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主要是从事公文写作,诸如一些总结、报告、领导讲话之类,也负责过单位的宣传报道工作。不知为什么,后来慢慢爱上了文学写作,不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曾涉猎尝试写过。几十年来,在各种报刊媒体发表的各种作品,少说也有几千篇。一开始,是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这一类的地市级报刊发表,后来慢慢也在省部级报刊、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
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后,我仍然坚持写作,笔耕不止。可以说写文章,已经成了我终生的业余爱好,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好和习惯。每每去公园休闲,或外出旅游,或参加QQ群、微信群里的各种活动,心中会经常涌动起创作欲望,想把所见所闻和心情感受写出来,总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好在手机随身带,文章可以在手机上写作,非常方便。再也不必像过去,在田字格纸上“爬格子”。在手机上写完稿子,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箱,发给媒体。可以说,我离开工作单位已经十年了,虽然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退休老汉,但是写作这件事,始终没有放下,经常在手机上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好在写出来不想发给报刊,可以先发到QQ空间或微信群朋友圈,让群友们先睹为快,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啊。
当我终于确定要出一本书时,我在思考着书的内容。临时写作,既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也没有年轻时的创作热情,于是我听从了老伴的建议,不如把过去在各种报刊媒体发表过的文章,精选一部分,出一本书不是很好吗?即使是这样,工作量也不小。近几年发表过的文章,都有电子版,网上可以搜索到。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的文章,那时还没有电子版,虽然有些发表过的文章,我都保存了下来,但是需要重新打出来,工作量的确不小。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原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拍成图片,然后转换成汉字,这就大大加快了我整理文章的进度。
这样一本书,取个什么书名好呢?我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受到了启发,不如书名就叫“桑榆霞满天”吧。因为我理解,刘禹锡这两句诗的意思,有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的意思。虽然我现在已届古稀之年,可以说已经进入桑榆暮年,但是我仍然喜欢写作,笔耕不止,仍然看到红霞满天,感觉信心满满。到了这个年龄,还在整理多年旧作,出一本书,不也是很有意义,很有乐趣的一件事吗?
这本书中,一共选取了我历年在各种报刊媒体发表的文章200余篇,分为15个章节,有散文,有诗歌,有小说,有杂文,有评论,有文艺随笔,还有名人轶事。其中以散文居多,有回忆散文,有心灵散文,有游记散文,有风花雪月散文,还有审美散文。
我看到朋友们出书,都是找一位名人作序,而我不想劳驾名人,不如自己写个“前言”,权当序言吧。
在整理旧作文章,出书的过程中,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予我大力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老伴参与部分书稿的校对,特别是我的儿子,不仅对所有书稿十分细致地校对了一遍,还担任了全书的编辑,封面、封底的设计工作,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和汗水。
昨天,快递小哥把书送来了,我和老伴看了后,感觉很不错,全书300页左右,装帧印刷效果也不错,我们都比较满意。老伴笑着对我说:“你终生爱好写作,现在终于实现了出书的愿望了!”我说:“是啊,还得感谢咱们的儿子,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