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生难忘的友情(下)
作者:唐俊杰 宋文秀
朗诵:老菩提
编辑:黑马建雄
我急忙打断了延国老师的讲话:“延国老师,请不要再讲下去了,我都有些坐不住了,那都是罗干事夸奖我、鼓励我,促成您和我见面,好好向您学习。
另外,我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罢了,在我们这个上万人的军内企业里,还算是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小有名气,但和您这样的专业作家相比,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原来也是个农民业余文学爱好者,后来参了军,在党的培养下,入了党、提了干、由于不忘初心,写了不少东西,见著于报刊杂志,后被济南军区调到创作室,成了一位专业作家。‘专业’和‘业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别,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写出有温度、有热度、有质量、有社会效益的好作品,业余也可以变为专业。
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创作大军里,不特别注重资历和学历,很多著名作家并非是大学本科中文系毕业的。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直到现在,我的学历还是小学毕业。”我有些吃惊了,很难相信,我面前的这位年轻军官、专业作家竟是小学毕业。“延国老师,您能和我说说您艰难的求学之路吗?”这时,延国老师英俊的脸上非常凝重,他告诉我:“提起我的童年和少年,真是不堪回首。
我兄妹六人,我是老大。父亲四十岁那年患有肺心病,加之农活劳累,早早离开了我们,那年我才十岁。从此以后,坚强的母亲,拖着六个年幼的孩子,扛起了养家糊口的家庭重担,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对妈妈说:‘妈妈,别难过,我是老大,地里的农活我担下了,我不去考初中了’……
母亲没上过学,但懂得读书的重要。她说:‘就是千难万难也要供你上学,你这么小就当农民,将来会埋怨妈妈一辈子的,考上了,妈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按照妈妈的意愿,我到县城参加了初中升学考试,只写了一篇命题作文,《记我的一位老师》,以此文,感恩我在小学阶段替我交过书本费的杨老师。
至于其它课目,我全交了白卷,以此表明我‘没考上’。妈妈心知肚明,泪眼望着我推起爸爸生前留下的独轮车,扛起锄头,下地干活……
后来,我在县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见到书架上的那些书,就如高尔基说的‘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从此以后,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一本又一本,读了一部又一部,给我以后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夏秋三个季节,我都是赤着脚干活,脚上经常划出一道道血口子。所有的脚指甲,全都在推车时,被石头掀掉过,回家涂上点二百二,照样干活。
天冷了,母亲交给我一点钱,到集市上买一块生猪皮,回家自已比着脚剪裁,用细麻绳缝成一双猪皮靴,里面塞进麦草,又吸潮、又暖和,整整一个冬天,我就穿着它,起五更、睡半夜,往地里运肥、压沙、换土,冬去春来,这双‘猪皮靴’也就磨透了,又赤着脚开始锄麦田了。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大炼钢铁、兴修水利的热潮,公社规定每个村派出壮年劳力,去百里以外的邻县修水库。村干部通知我去公社集合,妈妈心疼我,含着泪水向亲戚借了点钱,到供销社买了一双力士鞋,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穿买的新鞋,推着独轮车第一次出远门。
在工地上只要有一点儿时间,我就拼命地读书。修完水库之后,我带回一大摞油印的《工地快报》,上面刊有我写的诗歌、散文,那是我写得最早的一批“文学作品”,那年我十五岁!务农那些年,不管白天干活多么累、多么苦。我都是点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
家里穷,买不起钢笔,我就用高粱秸杆做成蘸水笔。我兼做生产队的记工员,用过的记工册的反面,就是我写作投稿的稿纸,投稿时,信封也是自己糊的。我先后写了三百多篇稿件,投到全国各地的报刊和杂志,收获的却是令人沮丧的失望。
后来,我写的一首小诗《拔萝卜》,被《烟台日报》发表了,我把平生第一笔稿费两元五角钱,双手捧给母亲时,母亲眼里闪现着泪花,这两元五角钱相当于她绣花半个月的收入啊!”
听了延国老师苦难童年的讲述,我不禁潸然泪下,因为我们两人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他十岁丧父,我十岁丧母,经历和志趣也几乎一样,可谓同病相怜,感同身受。
我对延国老师说:“世界文学大师高尔基说过,‘只有知识才是力量,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是啊,是文学梦支撑着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苦难造就作家。
我们今后的创作之路肯定是漫长的,甚至是坎坷不平的,愿我们共勉,力争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我们一直谈到深夜两点。我突然想起了女知青们的想法和期盼:“延国老师,我们换个愉快的话题吧!有几个能干而又漂亮的女知青,很关心你个人的感情和生活,比方说,有女朋友了吗?如果方便的话,就透露一下,如果不方便,也不要勉强,这是个人隐私。”
“哈哈!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恋爱婚姻也是人生的大事嘛,你要代我向这些女知青表示感谢,感谢她们对我个人生活的关心。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也要转告那些善良的女知青,我不仅有了女朋友,而且已经结婚了。”“敢问嫂子职业和学历是什么?”“她北大毕业,是一位将军的女儿,职业也是作家。你是不是感到反差有点大?小学毕业生找了个名牌大学生,普通农民的儿子找了个将军的女儿,很多人说不可思议,有似信非信的感觉,我完全可以理解,自古以来,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我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从学历上看,差距是大了一点,但从文学修养、知识储备、创作天赋,你不比任何大学生差,甚至超过了他们。
这就是‘学历不等于能力’,‘水平不等于文凭’的道理,况且,男女之间的爱情,志同道合是第一位的,说到底是个缘分。”我爱人写完了小说或散文,还要请我修改呢!见笑了。学无止境,干到老、学到老,这才是境界。”
在延国老师离别十八连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又谈到了深夜。他希望我拿出一篇习作,与他合作一篇文章,诗歌、散文都行,争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以作纪念。我手头明明有一些各种体裁的作品,却顾虑重重,没有勇气拿出来。一是怕作品质量差,影响了延国老师的声誉,二是虚荣爱面子,不像延国老师那样心胸坦荡。因此,错失了和延国老师合作的机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延国老师也不无遗憾地说:“我走了许多地方进行采访,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真诚谦虚的人,你是个只知道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的人,是真正的朋友。”
延国老师真的要走了,全连四百多名官兵、职工、家属都来相送,特别是那些多次受到过延国老师采访的知青们,更是热泪盈眶,依依不舍。我和延国老师紧紧拥抱在一起,不禁潸然泪下,他拍拍我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话:“珍重,后会有期!”
三
在这之后的四十多年里,我和延国老师互相关心、互相牵挂、互相关注,友情越来越深。我不仅是延国老师作品的忠实读者,而且是延国老师所有作品的收藏者,他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著作,除他赠给我们的以外,(如《根据地》他就赠给我们家四本)我就千方百计购买到,放到我的书架上,他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也要收藏起来,视若珍宝。
读懂朋友的人品,也要读懂朋友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半个世纪以来,延国老师心里有人民,笔下有乾坤,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一篇又一篇闪耀着时代光辉、跳动着时代脉搏的华彩乐章。延国老师是连续三届获得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在《人民日报》上就发表报告文学24篇,而且大部分是整版,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2015年出版的《根据地》更是轰动全国。2017年2月26日我写的《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在《深圳商报》发表,对延国老师高尚的人格和经典作品作了浅析。
2月27日起,党建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北京文艺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引起了不小反响。事隔四十一年,2016年5月12日,我和山东十大创新企业之一的山东欣马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宝庆先生,前往菏泽牡丹大酒店拜访延国老师。见面之后,四目相对,白驹过隙之间,同为古稀之人。
他眼含热泪,热情地拥抱了我们,并盛情地款待我们。席间,道不尽离别之情、思念之情。一位功成名就的著名作家,能如此真诚地对待一位业余文学爱好者,我们用发自肺腑的“感谢”二字,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
2017年1月,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一本30多万字的文集《生命中的桥梁》,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文缘》,内容也是反映我和延国老师四十多年来的深厚友谊。
中国一级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许晨老师在序中写道:“再看看那篇颇有传奇色彩的报告文学《文缘》,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篇真情实感的纪实散文或人物特写,文中写了著名作家、也是我熟悉的老朋友——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党组成员李延国,他和作者唐俊杰老师从最早相逢、相识、相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新世纪里,结下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感谢上天让我和延国相遇、相知、相惜、相依,讲讲彼此的故事,友情不朽,友谊长存!
(本文曾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7年4月号次表(本文曾在2017年2月26日《深圳商报》发表。深圳商报是深圳市委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从2017年2月27日起,在全国各大重点网站转发,如党建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北京文艺网、山文艺网等各省市站转发。}(本文曾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大学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论友情和爱情论文范文。)

作者:唐俊杰,山东惠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网络作家。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历任党委秘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校长等职。所教学科曾获山东省东营市高考第一名。
作者: 宋文秀,山东滨州人,大专学历,中学教师,网络作家。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唐俊杰、宋文秀老师是一对酷爱文学的伉俪。几十年来,他们笔耕不辍,创作了二百多万字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论文、杂文、小品、相声等。
政治论文、教育论文、艺术论文、奥运征文均获全国一等奖。
《尊严》、《真爱无价》等三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获不同奖项。散文《一石激起千层浪》、《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直播间》,获全国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长篇文艺通讯《土气营长朝气旺》,《解放军报》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全国八家报纸转载。文艺通讯《济南姑娘》在《大众日报》发表。报告文学《雷锋的户口——共产党员黄茂才的初心》,在党建网发表。中国网、新华网、新闻环球网、凤凰资讯网、中国新知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报告文学《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记著名作家李延国》,《深圳商报》发表,党建网、新华网、作家网、北京文艺网、山东文艺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报告文学《终生难忘的友情》、《无悔的选择》、《刘平平在马场》等在中国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和最大容量的纪实文体旗舰刊物《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发表。《黄河口抒怀》等十八首诗词在大型文献《中华颂》发表。 《爱心》、《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文章在文学杂志《诗意人生》发表。话剧《我爱脚下这片热土》、相声《学骑马》,在济南军区文艺汇演中荣获演出和创作一等奖。
散文《全国选四人怎么会有我》、《我与体育广播的故事》,在《中国新原创》发表。《大鹏之志赤子之心》、《大师笔下的千古智圣》、《真正的朋友是永藏心底的牵挂》、《刘平平在马场》、《真爱无价》(上、中、下)、《尊严不可辱》、《在风雨中拥抱》、《爱情日记》(共十八章)、《一件皮大衣》、《悠悠故乡情》、《浓浓家国情》、《马鸣黄河口》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在著名网络文学平台《文学沙龙》发表。《沁园春·毛泽东颂》等二十多首诗词收编在《共和国骄子》一书中。散文《真爱出状元》、《沙漠演出队》、《以人为本推向全国》、《疼爱女儿的好丈夫》、《黄河作证》、《宋老师的京剧上了中央电视台》、《吴学增舍己救人》等收编在《感恩黄河》一书中。《十三场大型现代吕剧文学剧本《马背青春》(6万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红色公主”的传奇人生》(12万字)、文集《生命中的桥梁》(35万字)、文集《仰望星空》(40万字)、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军马情》(69万字)等作品已经出版。长篇小说《马鸣黄河口》(66万字)即将出版。
主播简介:段爱国(网名:老菩提/段王爷)。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大东北朗诵艺术会艺术顾问,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黒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长篇小说《天生间谍》等演播作品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普林斯顿大学文化艺术节》等交流活动并获奖。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3月份出版《空樽》诗集一本。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文学、《蜀国风诗刊》主编,《国际联合报社》副主编、《词坛诗海》编委。写过近万首诗歌。作品500余首发表于国家、核心、省市一级纸刊,作品零星散见《诗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精神文明》、《新国风》、《星星》、《绿风》、《鸭绿江》、《凉山文学》、《椰城》、《常青藤》美国、《澳门月刊》、《香港诗人》、《当代教育》、《贵州诗人》、《诗风》、《文学百花苑》、《作家报》、《北疆文艺》、《西南商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1-10.作品收录《中国先锋作家诗人》、《九子岩.诗歌大赛》精品录、《新诗百年纪念典藏》、《世界最美爱情诗》等国家级正规书号书籍。
黑马建雄跨越过祖国六百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心胸开阔、阅历丰富。原(中华网、搜狐、环球、等)资深版主、所写原创文章网络点击率3个多亿。开办过西南区域第一家东方雄狮军事网站,影响遍及60多个国家。微信号:heimajianxiong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诗刊》投稿邮箱:5279085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