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平平在马场》
作者:唐俊杰 宋文秀
朗诵:刘凤英
编辑:黑马建雄
在军马场艰苦劳动的四年里,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而且英语、日语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逆境的平平,时常难以抑制思念亲人的感情。同居一室的小梁回忆说:“那是一九六九年腊月三十的傍晚,周围的人已经点燃了欢送除夕的鞭炮,万家灯火,亲人们欢聚一堂,包饺子吃团圆饭。
我回到宿舍,只见平平倚在门框前,一双泪眼凝视着远方。看到平平难过无助的样子,我也禁不住潸然泪下。我强忍泪水把平平劝回宿舍,安慰她‘不要难过,姐姐会陪在你身边,与你一起过年。’我跑到食堂买了几样菜,又跑到场部商店买了几个鱼、肉罐头和一瓶甜酒,我也带来了在家中早就包好的水饺。我们姐俩边吃边喝,谈过去、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除夕之夜……”
笔者和平平也有一些交往,因为我们都是业余文学爱好者。文革期间,几乎所有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全被查封和禁读。我是个“不信邪不听话”的人,我把用血汗钱购买的上百本中外名著,用防潮纸包扎好,偷偷藏在了自家的炕洞里。有一次,平平问我:“有没有《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我说:“有。”她说:“如果你不怕担‘风险’,就借给我看看。”“好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藏书本来不应当有风险,我也不怕风险。”我就毫不犹豫地借给了她,平平非常感激。平平在济南军区军马场劳动锻炼四年,在酿造厂扛过200斤重的麻袋,在寒冷的冬天伐过大树,在炎热的夏天割过马草……
有成就感,有获得感,也有遗憾和不开心的日子。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刘平平是个勇敢无畏的人,她用感人的实际行动,博得了马场人的尊重和信任,她的心情大部分时间是乐观和向上的。她不止一次地说过:“感谢勤劳、勇敢、朴实的马场人,给了我关心、给了我爱,给了我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力量……”
然而,平平也有很多的不爽和不如意。地处“山东北大荒”的济南军区军马场,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很差。无风三尺土,张嘴一口泥,人来不留步,鸟来又飞去。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蝇铺天盖地。平平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北京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宽广的马路,只身一人来到孤岛草原,与亲人天各一方,甚至连春节都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当时,她的那种悲凉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随着岁月地推移,平平在工作和劳动中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艰苦的自学收获很大,自己成熟了很多。在她即将离开马场时,平平把《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还给了我,并表示感谢。我问她:“马场艰苦的四年劳动锻炼,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平平回答非常简单:“上了‘两所大学’,一所是‘劳动大学’,一所是‘知识大学’。感谢勤劳、厚道的马场人,感谢‘雪中送炭’的朋友们……”
得知父亲离世和母亲得病的消息之后,平平请假回到北京,她只和母亲相聚了短短三天,便带着极度悲伤的心情赶回军马场。因回马场没有路费,只好到小学时期的好同学春木家里借了十五元钱,才乘车回到了马场。一位共和国主席的女儿,连乘车的路费十五元钱都拿不出来,你相信吗?然而,这又是历史留下的真实写照。1973年的夏天,刘平平的大弟弟刘源、妹妹刘婷婷、刘潇潇三人一同来马场看望姐姐。场首长特批多发给他们30斤饭票、20元菜票,姐、弟、妹四人团聚,特别高兴。他们每次吃饭都围坐在大食堂前树下的水泥台上,手足之情,特别亲热。刘源、刘婷婷、刘潇潇整整住了一个星期,和姐姐长叙离别之后,家中所遭遇的一切……
1973年秋天,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平平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济南军区军马场劳动锻炼的生活,回到北京,安排在北京食品研究所工作。后又赴美留学,天道酬勤,学成博士,拿到4个学位,成为著名的食品研究营养专家。毕业以后,平平又以非凡的才华,考上了联合国的官员,待遇丰厚,月薪8万美元。但为了报效祖国和照顾有病的母亲,毅然谢绝高薪和联合国官员的职位,回到母亲身边,彰显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美德。
在北京食品研究所期间,她全心致力于研究推动中国食品的创新发展,创立了全国第一条工业化豆浆生产线,并晋升为副研究员。刘平平用自己的专长和所学知识,无私奉献,报效祖国。曾任北京食品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科技司司长等职。每到一个岗位,都是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坚持原则、清政廉洁。
身为单位主要领导,却两次谢绝单位分房,依然和母亲、儿子,住在复兴门外80年代的两套单元房里,常常忙到深夜。由于平平业绩突出,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全国妇联副主席。
刘平平去美国留学时,改名王晴,因为她不愿意背着父辈的光环去留学,就连她获得博士学位的著名导师,美国国会议员卡索教授都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卡索教授这样评价她:“王晴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她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并且肯定她也有一个伟大的前途。”后来,卡索教授看到了《纽约时报》对王晴的专访报道之后,才知道她的父亲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时,也知道她的母亲当年读大学时,是著名的“数学之王”,毕业后,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全奖学金博士,后因参加革命而放弃留学。
得知真相后,卡索教授在打给王晴的电话中说道:“你的学习成绩优异,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我现在知道你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了……”为了表彰王晴在食品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11月25日,国际星座局将一颗新发现的小星星以“王晴”的名字命名,2000年1月4日,向王晴颁发了证书和星座手册。母亲王光美和弟弟妹妹们,以及平平的同事、同学和亲朋好友,都为刘平平获得这一世界级的殊荣感到自豪和骄傲。
刘平平虽然历经风雨、铸就彩虹、梦想成真、功成名就,地位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她从来没有忘记文革时期的1969年到1973年的军马场生活,更忘不了在她人生最困难时期的那些厚道、勤劳、善良的马场人,她对那些‘雪中送炭’的好朋友更是念念不忘。平平用不同的方式来报答这些生命中的挚友,给他们写信、给他们寄书、寄生活日用品、寄电视机、寄电冰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做客……
大家都深受感动,称赞平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女,而且是一位人格高尚有情有义的人。历经六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创作了五十集六十九万字的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军马情》。剧本中很多情节,都生动地展现了刘平平在济南军区军马场劳动锻炼四年不寻常的经历和精神风貌。
剧本写成以后,笔者曾专程到北京拜访刘平平老师,请她对剧本中展现的关于她的一些故事情节提出宝贵意见,这也是作者应有的情怀和责任,同时也是对平平老师的景仰和尊重。然而,却根本不知道,也万万想不到,刘平平老师已于2009年英年早逝。笔者万分悲痛,夜不能寐,含着泪水写了一首诗词,真诚表达对刘平平老师的缅怀和思念。
沁园春.刘平平志存高远,漫道雄关,马场四年,真金火来炼。放飞梦想意志如磐奋斗历程,崎路悲愿。断肠孤灯,奋笔疾书破万卷。坎坷人生路,何处家园?常流的是热泪,坚守的是不变信念。恰青春年华,拼搏登攀,学成博士,为国奉献。“王晴之星”,光照人间,英雄终有用武地。恶噩传,才女飞九天,泪洒如泉。(本文曾发表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7年6月号,2017年12月21日刊发《文学沙龙》时有修改。)

作者:唐俊杰,山东惠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网络作家。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历任党委秘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校长等职。所教学科曾获山东省东营市高考第一名。
作者:宋文秀,山东滨州人,大专学历,中学教师,网络作家。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唐俊杰、宋文秀老师是一对酷爱文学的伉俪。几十年来,他们笔耕不辍,创作了二百多万字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论文、杂文、小品、相声等。
政治论文、教育论文、艺术论文、奥运征文均获全国一等奖。
《尊严》、《真爱无价》等三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获不同奖项。散文《一石激起千层浪》、《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直播间》,获全国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长篇文艺通讯《土气营长朝气旺》,《解放军报》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全国八家报纸转载。文艺通讯《济南姑娘》在《大众日报》发表。报告文学《雷锋的户口——共产党员黄茂才的初心》,在党建网发表。中国网、新华网、新闻环球网、凤凰资讯网、中国新知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报告文学《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记著名作家李延国》,《深圳商报》发表,党建网、新华网、作家网、北京文艺网、山东文艺网等十多家网站转发。报告文学《终生难忘的友情》、《无悔的选择》、《刘平平在马场》等在中国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和最大容量的纪实文体旗舰刊物《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发表。《黄河口抒怀》等十八首诗词在大型文献《中华颂》发表。 《爱心》、《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文章在文学杂志《诗意人生》发表。话剧《我爱脚下这片热土》、相声《学骑马》,在济南军区文艺汇演中荣获演出和创作一等奖。
散文《全国选四人怎么会有我》、《我与体育广播的故事》,在《中国新原创》发表。《大鹏之志赤子之心》、《大师笔下的千古智圣》、《真正的朋友是永藏心底的牵挂》、《刘平平在马场》、《真爱无价》(上、中、下)、《尊严不可辱》、《在风雨中拥抱》、《爱情日记》(共十八章)、《一件皮大衣》、《悠悠故乡情》、《浓浓家国情》、《马鸣黄河口》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在著名网络文学平台《文学沙龙》发表。《沁园春·毛泽东颂》等二十多首诗词收编在《共和国骄子》一书中。散文《真爱出状元》、《沙漠演出队》、《以人为本推向全国》、《疼爱女儿的好丈夫》、《黄河作证》、《宋老师的京剧上了中央电视台》、《吴学增舍己救人》等收编在《感恩黄河》一书中。《十三场大型现代吕剧文学剧本《马背青春》(6万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红色公主”的传奇人生》(12万字)、文集《生命中的桥梁》(35万字)、文集《仰望星空》(40万字)、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军马情》(69万字)等作品已经出版。长篇小说《马鸣黄河口》(66万字)即将出版。

朗诵介绍:刘凤英,国家一级播音员,吉林人,现居住深圳。喜欢旅游、诗歌朗诵,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朗诵比赛中获奖。《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诗刊》、《蜀国风》文学主播!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3月份出版《空樽》诗集一本。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文学、《蜀国风诗刊》主编,《国际联合报社》副主编、《词坛诗海》编委。写过近万首诗歌。作品500余首发表于国家、核心、省市一级纸刊,作品零星散见《诗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精神文明》、《新国风》、《星星》、《绿风》、《鸭绿江》、《凉山文学》、《椰城》、《常青藤》美国、《澳门月刊》、《香港诗人》、《当代教育》、《贵州诗人》、《诗风》、《文学百花苑》、《作家报》、《北疆文艺》、《西南商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1-10.作品收录《中国先锋作家诗人》、《九子岩.诗歌大赛》精品录、《新诗百年纪念典藏》、《世界最美爱情诗》等国家级正规书号书籍。
黑马建雄跨越过祖国六百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心胸开阔、阅历丰富。原(中华网、搜狐、环球、等)资深版主、所写原创文章网络点击率3个多亿。开办过西南区域第一家东方雄狮军事网站,影响遍及60多个国家。微信号:heimajianx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