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选四人 怎么会有我 ?
作者:唐俊杰
朗诵:王曼
编辑:黑马建雄
2005年9月10日,我接到北京来的电话:“你是济南军区生产基地中学的唐俊杰老师吗?”“我是,你是哪一位?”“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总编辑李苑。祝贺你,唐老师,你的征文在全国上万篇稿件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四篇最佳作品之一,特邀请你于9月23日来北京,参加‘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的颁奖盛典。具体来京事宜,将由中央台的节目主持人于菲和你联系,再见!”放下电话后,我还有点儿不敢相信,这份惊喜来的有点儿突然,全国选四人,怎么会有我?
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于菲又多次来电话,主要说明去北京参加颁奖大会的详细事宜,如吃、住、行的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带好自己所用的用品就行,到车站时有人接,做好联络信号等。
9月23日,我按时到达北京,入住五星级宾馆。和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女性潘多大姐等体育名星同住一个宾馆。
9月24日晚,我们全国四个征文获奖代表(其它三个代表是广东的大学教授李秀芝、河北的专业作家葛存富、浙江的留美博士何书昊),一同参加了非常隆重的颁奖盛典。何鲁丽副委员长亲临大会,还有中央和各部委的领导。建国以来的体育明星几乎全部到会,许多艺术家、歌唱家也到会祝贺。
颁奖盛典开始,全国体委的领导公布了评选出的建国以来最杰出的十大体育明星(包括体育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他们是:潘多、宋士雄、李宁、郎平、许海峰、邓亚萍、姚明、刘翔、高敏、陈镜凯等,何鲁丽副委员长和各级领导分别给他们颁奖。
颁奖完毕,大腕歌星宋祖英、闫维文、殷秀美、韦唯、毛宁、满文军、蔡国庆等上台演唱。全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种热烈的现场气氛和看电视的感觉真是大不一样。在京十天,我参加了许多活动,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正在建设中的奥运场馆。有大会秘书处介绍,还拜访了著名京胡演奏家王彩云,刘正辉等。他们的耐心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9月25日晚,我们全国的四个代表又被邀请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直播间做了节目。现把获奖的征文写在下面,题目是: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 说出我与体育广播的故事
1、收音机引起的风波我是济南军区生产基地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幼热爱体育活动,在中学时期还夺得过中长跑的校级冠军。特别是1963年夏季,在黄河下游的“三号半”,举行的非正式横渡黄河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引起了不小地轰动。那时黄河水的流量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三千多个,奔腾咆哮,一泻千里。
参加工作后,我对国内外的重大体育新闻特别关注。1963年6月,我托人从香港购买了一台多功能收音机,价值216元。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那时等于我6个月的工资啊!
当时,正值我国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家庭中根本没有收音机,在单位也只有有线广播。自此以后,在我的单身宿舍里,一群年轻人围在一起,准时收听新闻和体育广播,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
然而,正在热恋中的女友却大为恼火,她生气地说:“花半年工资购买一台收音机,太荒唐、太可笑了!而且把我们谈恋爱的地方也挤掉了,你的宿舍成了体育迷们听体育广播的专用室。你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从今以后,和你的高级收音机过一辈子吧!……”大家放心,这场收音机引起的风波,很快就平息了。几十年过去了,她成了我收听体育广播的忠实伙伴。
后来有了孩子,我们三人一起听,成了一个痴迷体育广播的幸福家庭。
2、体育广播的巨大凝聚力我担任中学教研室主任时,除去正常的教研工作外,在我办公室的小黑板上,还开辟了一道特别专栏:《国内外重大体育新闻》。我把每天早、中、晚听到的体育新闻,体育赛事及结果准确无误地登在专栏里,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特别在欧洲和美国举行的重大体育赛事,由于时差的原因,大都在下半夜举行,很多老师都难以看到和听到比赛结果。
早上刚上班,大家就挤到我的办公室里看“专栏”,然后相互辩论着、评说着,那股热烈劲,形成了一幕独特的风景。有一次校长半认真地说:“唐主任,这教研室可不是体育新闻广播室……”,我也一点不含糊:“校长,你放心,精神变物质,老师们会把体育中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运用到教学中去。”一点儿也不假,那些年,我们学校的高考成绩在山东省东营市一直名列前茅。
3、“体育校长”由于对体育广播的情有独钟和深厚情缘,每天收听体育广播,便成了我雷打不动的自然习惯,而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期盼和希望。
因此,不会随着岁月的流失和职务的变更而改变。在漫漫岁月中,对重大体育赛事、体育人物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人们对我的称谓也各不相同。 20岁—30岁期间,人称“铁杆体育迷,”30岁—40岁期间,人称“体育辞典”,40岁—50岁期间人“称体育顾问,”特别任校长期间,又叫我“体育校长”。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校长期间,每当教育系统举行运动会,我就亲自当领队,还给教师和运动员提供训练时间和训练场所,特别令有些老师不能理解的是,还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发放各种补助,比赛时拿到冠军还有更高的荣誉奖和物质奖。每年的运动会我们拿的冠军特别多,因此,他们都偷偷地叫我“体育校长”,我也并不介意。
在教师大会上,我理直气壮地和大家说:“你们不要认为当校长抓体育工作是不务正业,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正路,德、智、体三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此后,老师们对我更加理解和信任了,教学成绩不断上升。
2000年,“全国首届素质教育论文大赛”在北京举行,我写的《抓好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一等奖。在北京,和全国的获奖教师会聚一堂,社会科学院院长于光远、著名教育家、演说家李燕杰等著名教授亲自到会颁奖,并合影留念,使我永生难忘。
4、不合格的体育解说员每年教育系统的体育运动会,我既是大会主持人,又是现场解说评论员。
几十年来,听体育广播收益匪浅,使我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和比赛常识,在现场解说中得以发挥和运用。我解说的特点是风趣幽默,由小渐大。如在百米大战前,先介绍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全国记录、山东省记录、学校记录。
“加油吧,同学们!希望你们的成绩冲出校园,走向全省、全国、全世界!……”马上就听到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极大地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和斗志,因此学校纪录一破再破,不断刷新。八十年代末,我解说的一次马术比赛,还得到了当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迟浩田上将的好评。
如果没有常听体育广播的积累以及专业术语的运用,解说这样的比赛,难度是很大的。我的普通话不十分标准,声音也没有像宋士雄老师那样洪亮和有穿透力,但是体育素养的不断提高,使我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每当听到同事们和同学们的赞扬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是,我还是谦虚地说:“谢谢大家,我是一个不合格的体育解说评论员”。
5、永不放弃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体育运动中最高贵的精神之一,同时,各行各业各种群体也都需要这种精神。
我利用在体育广播中听到的各个时期的国内外体育明星,在运动生涯中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故事,去激励我的学生。无论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都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三学生林静,临毕业时,父母相继去逝,她一病不起,住进医院,整日以泪洗面,绝望、轻生的念头不时袭来。我和老师们经常去看望她、关心她、安慰她,都很难使她振作起来。有一次,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现在的女排宿将刘亚男,2001年,当她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伤病突然袭来。严重的伤病,迫使她一度产生了要退役的念头。陈忠和教练亲切地对刘亚男说:‘只要你自己不放弃,我永远不会放弃你。’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感动的刘亚男热泪纵横,重新点燃起自己对未来的自信心的热火。雅典奥运会夺取冠军后,刘亚男又一次满含热泪地说:“如果没有陈指导那句让我永不放弃的话,我想,我永远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这时,我发现林静的两眼闪着激动的泪花。我接着说:“我没有陈指导那样伟大,但我也是你的老师和亲人啊!我们要同舟共济,用优异的成绩告慰你父母的在天之灵!
只要你自己不放弃,重新振作起来,我和老师们也不会放弃你。”说到这里,我也有些哽咽。从此以后,林静很快振作起来了,全身心投入到了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去,终于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
6、“轻松考试”复习法有人说高三的学生最苦、最紧张,这话虽然绝对了点儿,但实在是非常深刻的。几十年来,我目睹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跑到了终点的人有,半途夭折的人也有,这种悲喜剧令人震撼!我带高三时,搞了一次问卷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回答,最害怕、最讨厌的是考试。这种思维正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平时害怕考试,厌倦考试,从而,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在课堂上,我讲了从体育广播中听来的关于王军霞为代表的“马家军”的故事。
一次记者采访她们的一段对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记者问:“你们什么时候最艰苦?队员们回答,训练。”记者又问:“什么时候最轻松?队员们回答,比赛。”这简短的对话使我悟出了一个哲学原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时大运动量的艰苦训练,是取得好成绩的物质基础。比如五千米的长跑比赛,在训练时要加练到一万到两万米。赛场上,以轻松的心情参与比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赛场如考场”,我信手在黑板上写上了“轻松考试”复习法几个大字。即复习时,“全面到位、重点突出、独立思考、勇于钻研、不怕困难、有的放矢。”基础打牢了,底气足了,考试时,就会轻装上阵,成竹在胸,以一种特别轻松的心情进入考场,从而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考试成绩。
这年我所带的高三政治课,在高考中,平均分和最高分,都取得了山东省东营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与体育广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可时间不允许再讲下去了。但我与体育广播的深厚情缘,将伴随我的一生!
2020.6.30.修改组合

作者:唐俊杰,山东惠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网络作家。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历任党委秘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校长等职。所教学科曾获山东省东营市高考第一名。

朗诵简介:王曼,主任播音员,现任双鸭山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系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市广播电视学科带头人。平缓、准确、流畅、饱满的声音,已成为我市广播界的一张名片。创作、主持的一百余篇播音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其中,主持播出的《奔驰在二十一世纪的跑道上》获国家级一等奖。《浅析广播节目主持人现场角色转换》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3月份出版《空樽》诗集一本。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文学、《蜀国风诗刊》主编,《国际联合报社》副主编、《词坛诗海》编委。写过近万首诗歌。作品500余首发表于国家、核心、省市一级纸刊,作品零星散见《诗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精神文明》、《新国风》、《星星》、《绿风》、《鸭绿江》、《凉山文学》、《椰城》、《常青藤》美国、《澳门月刊》、《香港诗人》、《当代教育》、《贵州诗人》、《诗风》、《文学百花苑》、《作家报》、《北疆文艺》、《西南商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1-10.作品收录《中国先锋作家诗人》、《九子岩.诗歌大赛》精品录、《新诗百年纪念典藏》、《世界最美爱情诗》等国家级正规书号书籍。
黑马建雄跨越过祖国六百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心胸开阔、阅历丰富。原(中华网、搜狐、环球、等)资深版主、所写原创文章网络点击率3个多亿。开办过西南区域第一家东方雄狮军事网站,影响遍及60多个国家。微信号:heimajianx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