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生的路上,我们都曾经是风景,都曾经那么地姹紫嫣红,那么地让人流连忘返;但是,或许在下一个转角,我们所有的故事,有一天都会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风干后挂在岁月的墙上。
汪老师的散文和诗歌,用如花的彩笔,追述一抹眷恋,这不为渲染心事,也不为将谁记起,只为在浅色的流年里,学会宁静和淡泊。蓦然回首,若还有暖意,便是时光赠予我们的无限明媚。
汪老师的作品让我们懂得,我们马不停蹄地寻找幸福,暮然回首,幸福其实就在身边,我们需要做的是停下来,慢慢感受这份幸福。一生中,想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这是一种智慧,而我们更需要这样一份心境。

葛公古徽道拾遗(外2首)
安徽省东至县葛公中学 王桂足
1、升金湖那只鸟
需要多少次的拷问
才能懂得一只鸟 目之所及的那只鸟
湖水泛金
蒹葭招摇
你白衫燕尾 倜傥孤傲
是在河之洲的那只鸟
是在水一方的那只鸟
沙洲寂寞
天蓝如焰
是在留恋昔日的比翼双飞
是在重温母亲最安全的怀抱
在长枪短炮的镜头里
你立成塑像 遗忘飞翔
多想问问 那只鸟
几时能重振翅翎
衔一尾顾影自怜的诗句
飞跃这烟波浩渺

2、凭吊古徽道
三声鸡鸣
凋零了夜的梦境
一条古徽道
在枯枝败叶中悄然唤醒
一如当年挑夫肩头上黑黝黝的扁担
在肩胛骨上磨瘦了身形
颤悠悠地挑着厚实的山梁
挑着徽商的抱负
走出大山
走向文明
疏林 青石
古道 西风
碾碎过酷暑和霜迹
咀嚼过盐巴和汗滴
掂量过茶叶、丝绸和粮食
唱过山歌
喝过烈酒
一双双草鞋聆听过故乡的叮咛
可停亭
收藏了多少回风花雪月的故事
蜈蚣岭
上演了多少次绿林除暴安良的豪情
三建桥
演绎了一段人间大义真情
功德碑
记载了捐献者不朽的功名
一条路
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在如血的残阳里
兀自独行
如果
我能著妙笔丹青
我要用最浓的墨为你写生
是你
成就了“徽骆驼”精神
而我
只能在梦里
用目光丈量着你
用双手抚摸着你
用呓语呼唤着你
一条古徽道
逶迤在我的心坎
夕阳辉映
镌刻成一道“驼峰”的倩影

3、葛公古徽道拾遗
没有尧渡河的古老;没有升金湖的浩淼;没有东篱菊的孤傲,但他迷人的传说几回回让我梦牵,让我神绕。
今天有幸随尧舜之乡文学辅导采风团的领导和大师们再次探寻古徽道,踏在这清幽古朴的条石上,我平静如水,我与他曾有过多次的交流,其间,悲欢离合、荣辱得失的故事我耳熟能详。
蜈蚣岭上道士行
徽商萌生于东晋,《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我不禁揣测,徽道先于徽商,抑或徽商踏了出徽道。不管怎样,东晋的神仙道教、化学兼医学与一生的葛洪却是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葛公。葛洪原先在恭川彭源别一洞修炼,后至建德。他是否从那时刚刚兴起的徽道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他游走江湖,遍访名山,一路小舟轻骑,也许是头一回走在这完全由长1.1米至1.4米,宽40厘米至60厘米的石板条铺就的山道上。也许他在蜈蚣岭上歇脚打尖之时,冥冥之中,觉得有一座山在召唤,于是五里一大亭三里一小亭的匆匆下山,刚一迈进葛公,就被前方的一座独立原野、模样规整的高山所吸引,于是决定在此炼丹。据《至德县志》记载:“晋朝丹阳人葛洪,尝炼丹于留山”。“留山”一名也是因挽留葛洪而取的。葛洪通过“炼丹”炼制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药方,《肘后备急方》最早提到天花、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症候及诊治。葛公人能记住的怕不是单方药方,他们永世不忘的是从此葛公豆腐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葛公豆腐历经千年而不衰,现在已然成为葛公的一张名片。
天赐可停亭
当年乾隆爷下江南的时候,微服出行,在鸡头岭下的源头村投宿,与如花似玉的18岁村姑李凤姐邂逅。当李凤姐烧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后,乾隆竟被眼前这农家平常小菜给迷住了。在宫廷里从未尝过这鲜嫩水灵,色泽清凉的风味美食。当即询问凤姐菜名,凤姐身着印花蓝褂,肤色白皙,樱桃小口,羞答答的,不敢睁眼抬头看这位大富大贵之人。“青棵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乾隆爷盯着凤姐灵感一现,脱口而出,凤姐顺势的点点头。就在凤姐温柔点头的那一瞬间,乾隆对清纯的凤姐产生了好感。于是对凤姐开了金口,回去后要派人接她过去完婚。乾隆临行时,询问凤姐是否愿意?还表示是要文接,还是武接?凤姐到死也不知道这就是当今皇上——乾隆爷,她只是第一眼就被这位素未平生的“富家公子”给迷住了,更不知这文、武是接亲的方式,随意说要武接。到接亲时,一队兵马千里奔波来到凤姐家,凤姐哪里见过这阵势,害怕因自许婚姻的事连累家人而偷偷上吊身亡了。接亲的兵马看到凤姐香消玉损,便打马回京。一路上怕随身携带的金银财宝被打劫,于是马不停蹄的赶路,一行人来到一个亭子,已是人疲马乏,寸步难行。忽然,晴空响起了炸雷,瞬间,大雨倾盆,一队人即刻入亭避雨。当时寒风萧瑟,水冷草枯。躲雨的官兵对这件用茅草盖顶的石头亭感激万分,随口说出,这可真是天赐的“可停亭”,即此时安心停下来歇脚的亭子。历经岁月,斑驳沧桑的可停亭现今仍成为徽道上一幅岁月的风景。
爱心三建桥
古徽道经过的排蓬河自北向南,河上建有石桥,桥曰三建桥,桥名是有来历的。听说当时河上十桥九毁,年年搭建的木桥都被洪水冲走,于是人们相信河里有妖,不再枉费功夫搭桥了,出行要绕很远的道。河北住着三兄弟,河南住着三姊妹。这三兄弟个个聪明好学,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三姊妹也是心灵手巧,粗活细活一把捞。三兄弟看中了三姐妹,只是每天只能隔河相望,暗送秋波。这一河之恋几度春秋,从桃花盛开到桃子熟透。看看该谈婚论嫁了,但是这条河却阻挡了牵手的爱情。于是三兄弟痛下决心,一定要合力建座坚不可摧的石头桥,经得住洪水的冲击,赢得了时间的考验。于是三兄弟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在家人和村民的帮助下,一座爱的“连心桥”建成了。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据桥上碑刻记载:三建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春。历经几百年,三建桥至今坚固如初。
葛公古徽道,一草一木一溪、一桥一碑一亭,其背后都蕴藏着凄凉而辉煌的历史,悲伤而快乐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可喜的是古徽道已成了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葛公人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基因,融入血脉,刻入骨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