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莫善贤
诵读:阳光晓溪

那时,还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生育情况完全是一种自由状态。早婚早育,想生多少就生多少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家人有七个兄弟姐妹的家庭大有人在。黄家、刘家、张家、林家、都是七八个孩子。文彦叔有七个小孩,每一个年龄都相差不远,记得他的孩子分别取名金山、银山。在他的心目中,孩子就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那时,生孩子似乎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有些孕妇,临产前一两天还下田参加劳动。有些妇女坐月子,也吃不上一两只鸡,只吃二三十只鸡蛋,就算坐月子了。且还都是母乳喂养,根本谈不上奶粉,谈不上其他补品。甚至还有妇女自己给自己接生的。听人说,是将吃饭碗打烂,取一块瓷片,用火烧一下,就用来割断脐带。就是有接生婆,其技术和卫生条件也是极差的。

大多数孩子还是活了下来,也有不幸的事情发生。覃队长的原配就是在家里生产时大出血,后来才到大队请卫生员,来回一折腾,耽误了时间而不幸死去的。母亲不在了,新生儿怎么办?按当时的条件,活下来是非常困难的。文斌的母亲是一个好心人,热心人,是大队表彰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她知道了覃队长家的遭遇,坚决不同意把女婴“扔了”,也不同意送人。正好,她的媳妇凤娇也在月子里,就让儿媳妇一个人哺乳两个小孩。后来这个女婴取了一个很“诙谐”的名字:鸭妹。大家知道,母鸡会孵小鸡,鸭妈妈是不会孵小鸭的。这个小生命一诞生,就没有了妈妈,就像一个丑小鸭,就像小鸭没有妈妈一样。鸭妹是幸运的,她有了关爱和哺乳她的另一个母亲,有一大群关心她的婆婆妈妈。
儿媳妇与家婆二人几乎同时坐月子的情况是存在的。有一个叫四婶的家婆,她的大儿子已经有了女儿,她也有了四个小孩,可仍然与儿媳在同一个时间段生下女婴,就是说小姑与侄女的年龄是差不多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村民都习以为常,没有一点大惊小怪。村里人看到哪家生小孩了,在月子里,有“送汤”的习惯,关系比较亲密的亲戚,会拿鸡、拿蛋、拿红糖来送礼,主家要煮鸡蛋甜酒来答谢。亲戚们很少是约好来的。这下,四婶家够热闹的了,送礼的人可以用川流不息来形容了。想想婆媳俩差不多同时生产,送礼的人怎么会不多啊。

多子多福已经成为农民的思维定式。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只有一个叫细公的老人鳏寡孤独,属于“五保户”。至于他为什么这样,真的不得而知。
林家兄弟对兄弟众多是津津乐道的。林老大不止一次地说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地主老财,只有一个独生子。他去到一个贫农家,用调侃的语言奚落这个农民。这个农民在吃饭的时候,就叫四个儿子一个人顶起八仙桌的一条腿,以显示自家的能力。
在生产队经常听到的一段话: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事实果真如此,凡是人丁兴旺的家庭,劳动力多,什么事都好办。但是,小孩的生活质量是很差的,受到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我们生产队没有小学,孩子读书要到隔壁生产队的教学点去,要走五六里地。那里有一个所谓的学校,就一个老师,复式教学。孩子上初小就在这个学校学习。到了上高小,就要走得更远,到大队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去读书。这样走读,时间都花在了来往的路上。

【作者简介】莫善贤,微信名:清风明月,属虎。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
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
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
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的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书法作品在武汉抗疫期间,由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组织拍卖义捐,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其他作品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

【朗诵简介】阳光晓溪,毕业于浙传播音专业,《江南诗画艺术院》副院长、《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文学平台朗诵主播,用文字来记录人生岁月,用声音传递生活的精彩......

《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世外桃源美文美声》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