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里的故事(四)
●浪花朵朵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人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此诗广为流传,尤其是其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已经成了千古传诵的
经典名句。但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决绝的“分手诗”,它来自一个曲折的故事。
卓文君是西汉蜀地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她最初与一位皇子订了婚,可惜时运不济,还没过门,皇子就死掉了。按当时习俗,这就算是“已婚”,在家也算是“寡居”了。她花容月貌,又还十分年轻活泼,怎么就成“寡妇”了呢?
一天,卓王孙宴请当地的达官贵人,也请了善于弹琴作赋的才子司马相如出席。
卓文君得知,便躲在帘后偷窥。见司马相如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芳心暗动。司马相如也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少女。他应景弹唱了一曲《凤求凰》。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鴧兮共翱翔。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吾思使余悲。”
大才女卓文君既精通诗词歌赋,又精通音律,这一曲《凤求凰》听得她如醉如痴,倾慕不已。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才名和美貌也是素有耳闻的。但两家贫富悬殊,不可能联姻。略去种种细节不说,反正他们俩当天晩上就私奔了。
他们私奔回了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但司马相如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实在无以为生,无奈又回到卓家所在地临邛。卓文君毅然变卖了所有首饰,就在娘家的眼皮子底下开起了一家小小酒店,自己亲自当炉卖酒。这就是“文君当炉”。(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女儿卖酒,女婿洗盘子,使富甲一方的卓王孙颜面扫地,就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司马相如这才有盘缠赴京赶考,并以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封了他一个官。他在京一住五年,贪恋女色,乐不思归,还想纳某女为妾。卓文君得知,伤心欲绝,就写了开头那首《白头吟》,表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随诗还附上一封书信。省略前面十句,剩下的是: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但此时的司马相如,已经把曾经生死与共的娇妻丢诸脑后,他给她送去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字,无亿,岂不表明夫君对自己已经“无意”?
其实,卓文君写《白头吟》只是出于激愤,出于自尊,她还是将夫君藏在心底的。所以,面对无情无意的十三字信,她忍不住又写了一首《怨郎诗》:
“一朝别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匆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好一个卓文君!夫君给她十三个字,她来来回回还他两组嵌入十三字的诗!虽然也无“亿”(无意),但已意在诗中。真是才华横溢!
作为西汉辞赋家,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的司马相如,毕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怎么会看不出卓文君的非凡才华?他只能深悔自己混迹脂粉堆中,一时迷失了心智!结果当然是两人言归于好。他们的爱情故事,不失为后世流传的一段佳话。
注释:
一、簁簁 读Shai,阳平声 鱼跃貌
二、颉颃 读Ⅹie hang 阳平声 鸟上下飞
三、孳 读Zi 阴平声 多指动物繁殖[/c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