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一杯浓浓的茶
作者:梁成芳
诵读:雪 儿
漂泊在外,盼父亲的信就像盼节日。方知“家书抵万金”,未必“烽火连三月”。妻子受了我的感染,也喜欢凑上来争着看信,常常惹得我情急而嗔。其实信很平淡,父亲一向不喜流露情感。但我总能在他不多着一笔的信中,感悟到沉甸甸的关注和宠爱,虽然父亲的爱几乎是不动声色甚至是严厉的。
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儿,多想拥有一付圆圆的铁环儿赶着太阳滚圈子啊!当我期期艾艾的目光盯住父亲时,他却漫不经心地把我的两只小脚丫按进水盆,三下五除二洗完,又去抱妹妹了。我的委屈和失望可想而知。就在我打定主意恨他时,第二天父亲从外面一进门,就递上了一付我梦寐以求的扁平体的滚铁环儿。我小小的心一下子被甜蜜的幸福感胀满了。
那时,父亲在生产队做不脱产的会计,三十七、八的人正是雄心勃勃的时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抚爱我们。不过我们的洗头洗脚都是他承包了的,除了队里的副业公出从不会忘记。父亲的大手像捧小狗儿一样抱我到蒸汽袅袅的柴火炉边的水盆边。搓着我满头浓发时,那粗糙有力的手往往变得轻柔温热,不厌其烦地细细搔遍头发里发痒的每个角落。
到了冬季,日子像村野荒漠般枯黄干瘦。父亲从外面回来,看着我们在灶堂的火盆边争吃烧红薯的木灰手,黑嘴巴和烤得红通通的脸蛋儿,他默默地走到厨房的瓷面缸里找白面,说要炸麻花给我们吃,惹得兄弟姐妹一阵欢呼雀跃。父亲因为忙碌生产队的工作往往不能按时吃饭而落下了胃病,只有吃点软软的面食他的胃才能不疼。可我们常能不间断吃到白白的面条,而他只能吃玉米面饼子,有限的几斤白面,都留给我们炸麻花了。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的脸上便绽开舒心的笑容。父亲的爱如不着重彩的画,望之平淡,凝眸时便觉韵味绵绵。
我十一岁那年秋天,天连着下了七天连阴雨,下塌了东屋,父亲为了盖好房子,找来了一只坯模子,硬是脱出上千块又厚又结实的土坯,四框和房架由乡亲帮忙竖起,父亲便一人起早贪黑,用两天时间砌完了屋里的内墙间壁。我被指派当帮手,常常累得腿都挪不动了,看看父亲还是精神抖擞的。屋顶上粗泥时,父亲在天棚下忙碌,我在地下一根根递秫秸,一桶桶装泥浆。父亲动作极麻利,像个地道的泥水匠。只是汗珠却不听话地一个劲滚落,无数次湿透他的衣衫。虎口总是裂着,血水常从掌心溢出。东房峻工后,赢得了一片啧啧声,父亲擦擦汗,又去忙队里的事了。
逆境中父亲很少叹息,他追求新生活的执拗劲儿,成了我最初的人生航标,叫我达观、向上,不屈服命运。
那年为了让一家人吃上过年的煎饼,父亲到桃花园的白绵桠沟岸割柴禾,那天,他驾着失了控制的柴车飞一般冲下山坡,却不肯轻易撒手,吓得我在后面大哭大叫。拉着小山般的柴车走平地也要大汗淋淋,可路上要经过四五个陡坡,父亲就喊着号子一次次向陡坡上冲刺……父亲的举动使幼小的我早早萌发了忧患意识。我开始用磨破皮刮出血的小手,帮父亲整理砍下的柴枝;开始背上一大捆粗又重的麻绳,跟父亲爬陡坡,钻密林。有时甚至鞋脱了脚扎了圪针刺,那时多么盼望父亲怜爱地看我一眼,或心疼地拍拍我的头顶。但抬起头时,父亲早已走在前面去了。我就又乖乖挣扎起来,努力踩着父亲的脚窝赶上去。茫茫雪野,两行一大一小、深深浅浅的脚印顽强地延伸着……父亲给了我坚忍的性格,他的爱如一杯浓浓的茶,食之苦涩,品之却苦中透出甘醇的清香,叫人一生一世也回味无穷。
那个年代的穷乡僻壤,文化生活匮乏得可怜。一次我大着胆子报名参加了一家文讲所的学习,资料邮寄回来后,我打开还散发着墨香的书,饥不择食地翻番囫囵吞枣。父亲对资料虽未置可否,但每当他要指派我干杂活时,只要见我在读书,就会立刻转身走开。读书入了迷,我开始点灯熬油或耗蜡烛。家里父亲买了一个安培器,只能带动手电筒上的五只小灯泡,母亲因此常抱怨。但有了父亲的默许,我照例在夜深人静时秉烛夜读。就这样,在知识即罪恶的年月,我在父亲的庇佑下,从书本里认识了山外面的世界,沐浴了另一只太阳的光芒……
父亲的脾气很暴躁,小时候惹了乱子常遭他责骂。就连吃饭时挟菜的动作,来客人见面时如何问候,写字时的坐姿走路时的步态,父亲都要一一指点,件件挑剔。当时不谙世事的我可没少因此怨恨他。现在想来,在别人眼里能说自己是个有自律的人,都要感谢父亲。
虽说父亲是个老农民,当我每每拿着编辑部寄来的有我发表文章的样刊,他就会欣喜地摸出老花镜,津津有味地看一遍又一遍。谈起我的工作学习,他的眼睛就会发亮,还不时问这问那。父亲得意的就是我在外面闯世界活得有人气样。他希望我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同时希望自己一生许多美好的夙愿能在我身上变成现实。我深知,不努力就无法坦然地正视父亲殷殷的眼睛……
看到当今那些给孩子当马骑的父亲,大把大把为孩子花钞票的父亲,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他的爱是我得天独厚的一笔财富,更是我内心拥有的一份充实,一份自信,一份实实在在的责任感。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西子诵读平台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oulihui075920)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