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就在沟北村
文/高克勤

中华历史几千年,文明结晶多无边。阴阳学说,就是其中辨证论的一种哲理。世间万物皆分阴阳,数字中的偶数,也就是双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字中的奇数,也就是单数:一三五七九为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月皆为阳中之最,合而为重阳。从上古年间开始,就把这一天定为重阳节。它成型于春秋战囯,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每年的这时候,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柿子变红,满山遍野五颜六色,景色宜人。适合登高游玩,赏菊观景,故前人把这一天称为登高节,菊花节。

它最早昰一个,丰收后的祭祀节日,又因,九九与久久谐音,永久常远,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内,故又称为感恩节。界时,上层社会,达官富商,文人雅士等,在这一天邀请有名望的,对自己有过恩惠的老者,与自己的父母长辈们一起,宴請賓客,以表心意。
从1989年起,这一天被国家正式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从此,平民百姓人家的老年人,也享受到了这一优惠待遇。
我们沟北村,文明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历届富有爱心的领导,聚集了众多的爱心人士,让这里时刻充满朝气。并将这一节日,这一活动,越搞越好,越搞越红火。
2020年重阳节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把温暖洒满大地。沟北村委会东边大院,早已热火朝天,喜庆非常。

院子中间,摆放着二三十张大圓桌,村上的老年人,个个整洁盛装,受邀纷纷前来。那抗日战争时期,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盘查坏人的儿童团员,那解放战争时期,赶着毛驴,抬着担架的支前模范,那些给解放军缝制军鞋,烙饼做饭的大姑娘,巧媳妇们,那些抗美援朝时捐款捐物的人们,往前线写慰问信的小学生们,三线建设中,修铁路,公路,南北干渠,打机井抗旱的劳模们,上交公粮时,那些能扛动200斤麻袋粮食,顺那長条木板,上到粮仓顶的大力士们,如今,均己头发花白,身体大打折扣,行动不大方便,步入老年。有的坐着小车,有的开着电动三轮车,有儿子用架子车拉着,有坐着轮椅,有柱着拐杖,有儿女搀扶来的,大部分都是自己走来的。
还有穿红着绿的锣鼓队,舞蹈队及自乐班的演员,乐师们。你听,那互相问候声,祝贺声,谈笑声,戏闹声,把那深秋的凉意,赶得无影无踪。

院子南边是大舞台,前沿下挂着红色長条幅,上面印着"沟北村欢庆重阳节演唱会"。舞台内的正面墙上,挂着大型电脑彩色绘画屏幕,"情暖金秋,欢度重阳"八个大字印在上面。自乐班内那位已经七十四岁,最富爱心的领导和助手,正在摆放檢查扩音设备及线路。扩音器内播放着,秦腔精选名段,让这些从小听惯了这种戏调的老人们,心里如同吃了蜜糖般的甜。
有的还手舞足蹈,嘴内轻轻啍个不停。大多数人还记得这两套没备的来历,它是由原小渠沟水泥厂的高厂长,和那位已干了二十多年的村长,分别捐赠的。
舞台前院两侧,放着两面大台鼓,记得是三组那位组長,和二组那位老军人,分别捐赠的。

院子西墙,挂着红色长条幅,印着"九九重阳,欢欢乐乐互贺添福寿,年年相逢,健健康康共赏夕阳红。"西墙靠南,斜靠着将近二十根長花杆。旁边放着好几面锣鼓,铜钗等。
院子西北角,今天的大灶就在此处。三面铁炉火焰冒起多高,有一个锅中的水已开了花。只见二组那位曾担任过多年组长,而且厨艺最高的壮年,和那位曾在西藏平叛中立过大功的老党员一起,把那大盆中的羊肉哨子,羊油辣子,放入那个开水锅中,再把那切好的葱花往里一放,顿时,一锅红油羊肉哨子汤,呈现在大众面前。隨着冒上去的蒸气,香飘整个大院,让人口水欲滴。
紧靠大灶东边,有一安有鼓风机的铁灶炉,锅中的水己开了花。黄河边那位經常卖凉饸饹的师傅,正把合好的荞面,塞进那台电动压床中,隨着开关的启动,一条条细面条落入下面的开水锅中,两三溢过后,一妇女用大铁笊篱,捞入旁边的凉水盆中,用双手搅动,再放入第二盆中,然后分小把放入筛中,在大灶开水锅中回热盛碗,再浇入羊肉哨子汤。

大灶旁边,那位说话文质彬彬的第一书记,和那位年轻的村長,满脸笑容,招呼几位端盘子的妇女,给坐在圓桌旁边的老人们,端上红油喷香的羊肉饸饹。每个桌上还有,切成薄片的玉面馍和饼子馍,自己根据喜好取食。
早晨八点整,年青有为的党支部书记,到舞台上为老人们祝贺节日,赞美大家,曾为这个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为儿女操劳费尽心机。盼望老人们健健康康,明年的这一天再来相会。

接下来,是村上的锣鼓表演。沟北锣鼓队,久富盛名,阵容庞大,雄壮激烈,激昂感人,以气势见长,一代代传承至今。己步入老年的田兄弟,从他的叔父手里,掌握了这一鼓艺的精髓,接过了指挥捧。只见他站在舞台上,双手令旗摆动,忽高忽低,忽开忽合,脚下步伐也隨着节奏不停移动,整个人精神百倍,犹如那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元帅,即沉着又稳健。台下两位侄子,均是鼓界高手。

随着令旗的方向,将那大型台鼓擂得山响。侄媳和老田妹子,及众位精英,看着台上的令旗,跟着大鼓的节奏,隨着身体的扭动,百鼓齐动,锣钗齐鸣,花杆舞动,势如排山倒海,犹如勇士冲锋陷阵。分明是,曾经的抗日烽火,百万雄师渡江,抗美援朝上甘岭,等英雄场景的再現。随着阵形的不断变換,那花杆斜舞平舞,穿插于其中,与鼓乐,与指挥,配合的那样黙契,分明是人民群众,曾经拥军支前,一致抗敌场景的再現。

在场的老人们,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听着这震天动地的声音,不由心潮涌动。八十年代初,全村人自己出钱,家家都购买了鼓,锣或钗。为了比赛鼓艺,争夺第一,各组集中所有人,敲着锣鼓,游街穿巷。各种绝招都用尽,所谓的走锣鼓,上坡锣鼓,乐器鼓等,各种鼓法全用上了。所到之处,人群围观,店铺,户主响炮不断。人人激情亢奋,争持不下。多亏那届村长有办法,因势利导,拢散合一,名师指导,日夜操练。在韩城体育场,全县锣鼓大赛,名次排前,这让大家才心满意足,激情稍减。

今天,自乐班那位最爱心的领导,给老人们准备了好多,精彩又有意义的节目。附近煤矿和周围乡村,那些喜欢热闹,善于上台表演的人,和有特長的乐师们,也都前来献艺添喜。看,那位是高支书的妹子,己经六十多岁,还从十几里外赶来,正跑前跑后,为老人们端饭,一会还要上台演唱秦腔选段。那位,是一组大叔的女儿,也已六十多,不顾腿痛,行动不便,也准备上台唱戏。那位打板的大兄弟,是一组有名孝子其中之一。
他带领家人,将母亲侍奉至九十多岁。那位敲挷子的和拉二胡的兄弟俩及家人,将八十四五的老父亲,照顾得天微不至。那位准备唱秦腔名段,微信为"深海珍珠"的妇女,串门的邻人亲眼看见,她不顾自己有病,正为八十六七,卧床不起的老母亲擦屎,端尿,清洗,更衣,喂饭。每天如此,让人感动。

节目开始了,由一组多位妇女表演的,颂扬共产党,颂扬毛主席的歌舞。表现出人民群众,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生活感谢共产党的深厚情谊。节目结束,将毛主席大幅画像,恭恭敬敬举过头顶,摆在队伍正中,引来台下一片欢呼。那位叫声最响的男性,今年七十三岁,修西韩铁路时评为劳动模范。
他平时最喜欢唱,南泥湾那首歌。他的父亲,曾在黄龙山给游击队送粮,送物,传递情报,保护过革命干部。西边那笑得最开心的两口子,他父亲曾担任秦晋購销公司經理。专门为延安,采购运送各种物资。
中央有位首長,看着一张老照片,指给那些干部:这就是,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白色恐怖下,为延安筹集运送物资的小高。找到他后,不但以高干退休,去世后还送将军服一套。东边那拍手叫好的两口子,他父亲曾是地下交通员。策反过胡宗南电台多位人员,为我所用,屡立大功。那位声音最响的高个,他多次被评为省级劳模。他的父亲曾是政法大学毕业,在宁夏公安厅任职。

再看台上,那两位己步入老年的妇女,将老两口学毛选小品,演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現,让老人们拍手称赞。那一位个子稍高的,是高步林的侄媳。她家后院西墙,曾留有一囗,那边是她叔伯自己家,出门就是另外一条巷。她父亲我称三哥,曾对我说,四弟过去闹革命,每次回村开秘密会,他就在外边望风巡视,墙上缺口为撤退用。
輪到一组那位八十四岁的大嫂上台,节目已接近尾聲。她耳不聋眼不花,行走利索如年青人。把那一个一个,颂扬新时代扶贫,敬老的快板,表得从头到尾一字不露。在台下那阵阵掌声中,我看到那几十张圓桌上,摆满了红红绿绿的礼品。走近一看,原来各组正给老人们发放礼品。每人五十元,一大盒泡脚保健中药,一瓶蜂蜜,还有香蕉,苹果,葡萄等。沟北村的老年人,个个笑得脸上像开了花。

感谢如今的好时代,感谢年轻的领导们,感谢新时代最具孝心的孩子们,让农村依旧充满朝气,把这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活动,搞得越来越红火,让老人们过得,越来越永久長遠。


《作者简介》
高克勤,陕西韩城人,乡村医生,喜欢诗词创作,不顾年时己高,继续提笔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