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 忘 我 的 老 师
文/牛步廷
古人总结出的人生四大喜事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它乡遇故知。而“金榜题名时”又是人们最看中的喜中之喜。作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我便有幸金榜题名,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毕业之后,在山西省重点中学阳高一中担任数学老师。曾被省总工会授予“山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3年,我凭着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不凡业绩,又被北京市人事局作为引进的人才,到平谷黄松峪中学任教,举家迁京,成了人人向往的首都人。小有成就的我,如今退休在家,闲情逸致,幸福安康,生活如芝麻开花儿一一节节高!尽管现在的我也逐渐步入了老年行列,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哺育我成长,教育我成才的所有老师们!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女老师,她像妈妈一样,教我们识字、写字、拼音、描红、写毛笔字、读课文、背课文,算算术,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教我们规范行为,整齐队形…… 说李老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一点儿也不为过!至今我们写字规范、挥洒脱俗,拼音电脑打字,都受益于李老师的启蒙教育!
三年级开始,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首先在文化教育领域批判三家村,我们红小兵也成立了战斗队,写大字报,学生斗学生,斗老师,斗校长,课也不上,都去革命了…… 懵懵懂懂,啥也不懂,自以为自己是革命战士,要为真理而斗争!
到了五年级,我们班换了老师,是我们学校有名的把关老师戴喜林老师,当时,复课闹革命,复课其实是从大串连转变为进班内闹革命,老师战战兢兢,不敢大胆抓教学,怕挨斗!我们仍然以闹革命、参加劳动为主,学习文化为辅。

我们早请示,晚汇报。毛主席语录、老三篇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参加劳动,拾粪,拔草是我们的日常课程。记得初冬时节,塞外已经寒风凛冽,那时的我们刚刚十二、三岁,戴老师领我们全班同学去五里以外的东水地参加修水库劳动,大家推车,铲土,人人奋勇当先,不甘落后,干得热火潮天!我在班上岁数小,个头矮,身小力薄,但干起活来毫不示弱,不畏严寒,不怕苦,不怕累,争先恐后地干。那个年代没有手套戴,手冻红了,毫不在意。戴老师看到后,伸出温暖的双手,捂住我的一双冻红的小手,当时我傻乎乎的,虽然木讷,但也能感觉暖乎乎的!心里也觉得,原来我的精神世界里不单单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还有老师的关怀,温暖,还有师生的情谊!
那个年代,大部分时间都参加劳动,即使不劳动,也没有课本,记得我们常常十来个人一组学语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批评,挑毛病,叫狠斗“私”字
一闪念,抓阶级斗争新动向。就在这种形势下,戴老师还没忘记给我们讲一些文化知识,给我们讲分数、百分数、算术应用类型题。还教我们练习写作文,要求我们写周记。记得一次作文课,老师要求我们写记叙文,记一个人,我以《我的父亲》为题,描述了我的父亲,终身拐腿,靠拐扙支撑行走,不能参加正常劳动,大队照顾他在车马大店做饭。“我爹一手拄着拐扙,一手端着面盆,一边和车倌儿说话,一边给车倌做饭…”我的作文,被戴老师作为范文,向全班同学讲评,使我对写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

那个年代,戴老师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与坚守,尽最大的努力给我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使我们在以后初中、高中的学习中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有一次,戴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要借给我一本三十二开本的手抄习题集,是戴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结晶,是小学五、六年级算术复习精典类型题,鸡兔同笼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农药配制问题……等等,叮嘱我在家里自学,钻研这些类型题。她知道我酷爱学习,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当时,我捧着这本习题集,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学习,生呑活剥地钻研了多一半,给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有些典型题目成了我一生的爱好。比如“鸡兔同笼”、“设整体一的思想”……,对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辅导孩子奥数时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到了初中,进入七十年代,文革后期,学校复课闹革命。许堡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理念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所以,许堡联校首先步入教学正轨,学生上早晚自习,白天以学为主,闹革命为辅。教我们数学兼班主任老师赵成,语文老师曹守仁,两位老师競競业业,一板一眼地给我们传授知识,批改作业。还经常给我们补充一些文革前的知识,经常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搞好班内纪律。赵成老师对一些精典类型题爱不释手,最初,以小考的形式出现。那时经常小考,考试时间有时一节课,有时两节课,每考五个题,前四个题考基础,考基本技能,第五个题就是准备给我们亮出的精典开放题,这个题既综合又有难度,常常得用创造性思维,突破常规。这个题目是给好学生准备的。有同学做出来了,赵老师抽着烟斗,兴奋不已,喜笑颜开!之后再给全班同学讲评好的解法。李喜仁,刘士英,李玉山,张俊义和我是经常能做出这道题目的同学。赵老师很赏识我们几个,我们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与日俱增,思维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赵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我们学得乐此不疲!例如平面几何中的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作为一个考试题,反复训练,从思路到步骤推理,直到熟练掌握为止。这个题是我们那个年代教材没有的,是赵老师给我们补充的精典题。巧合的是,我们初中毕业公社联校统一考试考了这个题目,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七七年)山西高考数学也考了这个题目。赵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精彩演绎素质教育生动场景的过程!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也有意地模仿过赵老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的高中生活是充实的。当时正是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全面抓经济,抓生产,抓教育时期,教育领域称作回潮阶段,所以高中知识学得比较扎实。感谢我的高中老师:杨明山老师,郭殿元老师,尉润成老师,李荫尧老师!对高中老师的感恩,我在另一篇文章《四中记忆》写得比较详细,这里不再赘述。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这些老师辛勤地耕耘、浇水、施肥、培养,才使我这棵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使我在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便金榜题名,成了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有用人才!
师恩难忘,难忘我的老师!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作者简介 :牛步廷,原籍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人。公元1977年考入山西省雁北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别在大同县四中、阳高一中任高中数学教师,多次获奖。2003年被北京市人事局人才引进到平谷任教。现在退体在家,读书看报,锻炼身体,颐养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