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西北行
庚子鼠年的中秋,应朋友之约,一行四人自驾西北行,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河套、漠北之旅。
十月六日,当晨曦初露之时,我们的“别克”铁骑已从眉县驶入高速公路。一路过宝鸡、天水,快到兰州时,已看见延绵起伏的祁连山。顺着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满眼尽是稻田秋忙、玉米金黄,一派塞上江南的秋收景象。日暮时到达张掖,行程一千一百公里。
梦幻彩虹山
七日晨,出张掖市区,西南行走五十公里,便达七彩丹霞景区。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世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倾斜和舒缓褶曲,并在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了赤壁丹崖、石墙、石峰、石柱、石穴。
顺着蜿蜒的步道上行,便置身于七彩斑斓的境地中。似天火失落人间,美就了这七彩火焰山。看那山石五彩缤纷,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灰的如钢,红黄白绿相间,变幻无穷,仿佛是一块块扎根在泥土、展露在人间的七彩宝石。看那景区的红色公路象一条条红绸丝带,飘向远方。
这场景真漂亮。蓝天、白云、山峰、丹霞,天地间的色彩充盈着一种梦幻气息。
这场景真壮观。一座座被冰刀风剑侵蚀的彩山,象约好了似的凑在一起,秀出绝世的峥嵘,秀出雄奇的苍劲,秀出七彩的斑斓。那嶙峋的躯体,山岳般的肌腱,条条肋骨分明,根根血脉贲张。那种辉煌壮丽,宛如大自然神来之笔,泼墨出一幅幅磅礴的画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彩虹山,这般的让人迷醉。
诗云:张掖彩虹山,七彩丹霞艳。
雄奇苍劲岩,嶙峋亦壮观。
诗云:丹霞一片谁装点,九天仙女下尘凡。
有山千丈色如丹,褶叠风光一径盘。
航天摇篮城
七日下午,向北疾驰四百公里,便来到了东风航天城。
东风航天城位于漠北鄂旗之南一百五十公里的荒漠之中,看一路漠北的荒凉景象,终到地基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仿佛进入到世外桃源般的境地。
八日晨,漫步于基地的林荫大道,霓虹闪烁,嘹亮的军号、阵阵的出操声,随着漠北的冷风向茫茫旷野扩散,更显这大漠之境的寂寥与旷达。
上午,在友人的陪伴下,我们参观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航天员基√地“问天阁”,才真正了解了其辉煌的发展历史。
东风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导弹与卫星发射基地之一,是中国航天工程的摇篮,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在这里升起。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八日,第一枚远程火箭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器“神州五号”从这里起航。
出基地生活区,来到荒野戈壁的发射场。蓝天白云下,两座发射塔像巨人般的屹立在旷野中,与相距两公里的卫星发射指挥中心遥遥相望。其中北侧的塔架已处于装弹待发状态,巨大的机械手臂把火箭紧紧地抱入怀中,生怕它跑丢了似的。而另一塔处于检修状态,四十多米高的塔身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修理声。环顾四野,只有那星星点点的骆驼草与它为伴。
看这巨塔,巍然矗立,默默无闻。然而,于无声中听惊雷。可曾知,多少回,火龙吐舌,一道烈焰腾九霄,遨游太空邀嫦娥。
诗云:东风航天城,矗立大漠中。
烈焰腾巨龙,神箭九霄云。
边陲锁钥嘉峪关
八日下午,出航天城,顺着酒航高速南行六百里,终到古城嘉峪关。
嘉峪关地处戈壁腹地,南望祁连,雪山嵯峨万仞;北通沙漠,紫塞延保袤千里;西连戈壁,苍茫寥廓无限;东临酒泉,绿洲阡陌纵横。
趁兴登上嘉峪关古城,那关城呈南北走向,长方形设置,由内城、外城,城壕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关城四隅有角楼,形如碉堡。厚实的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外包青砖,城上设塔层关楼,皆雕梁画栋。登关楼,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南北两侧的土筑长城与关城相连,南伸绵绵祁连山,夯筑长城第一敦,成为万里长城西始的起点。北通巍峨黑山连大漠,悬壁长城在险峻的山脊爬升。出西门,便是茫茫戈壁滩。斜阳夕照,落日的余晖洒满关城,使这“天下第一关”更加雄伟壮观。
可知否?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重要的军事要塞,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卡口。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关城位于祁连山与黑山南北对峙最窄仅八公里的平地上,被称为“河西咽喉”。踞此守关,震慑漠北元兵,保障了中原的安全和西域道路的畅通。
诗云:河西走廊嘉峪关,咽喉要道通天山。
屯兵踞守扼天险,丝绸之路起长安。
叹观莫高窟
九日午后,出嘉峪关。但见南北两山渐扩,眼前豁然开朗,戈壁茫茫,野草稀稀,唯有那星罗棋布风力发电的风车缓缓的转动着,似乎在欢迎这远道而来的客人,此时,我才真正感触到了王维的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塞外孤寂、死静、萧条的诗意画境,给人一种凄楚的叹感。
五小时后,到达了历史名城、河西走廊的尽头--敦煌市。
十日早,急匆匆吃过早餐,便驶向东南方向十公里外的莫高窟景区。
莫高窟地处祁连山支脉三危山的北侧、鸣沙山东麓的宕泉西岸,整个景区被黄沙所包围。它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而盛于唐。保存着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西夏、元代历时一千多年多种类型洞窟七百多个,彩塑两千多身,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木构窟檐五座,一九零零年于藏经洞发现两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古代文书四万余件,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
随着熙攘的人流,我们走进了148号洞窟,此窟建于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为石胎泥塑彩绘释迦牟尼卧佛;在娑罗树下右肋而卧,右手附于耳下,神态安宁慈祥;七十二位弟子侧立于旁,有的愁云满面,为释迦牟尼的涅槃而流泪;有的则笑容可掬,觉得自己也能像释迦摩尼一样有不灭的灵魂。举目窟顶及周围,皆彩绘壁画,尤其是那“飞天图”,婀娜仙女背举琵琶、衣裙飘逸、巾带飞舞、横空而飞的姿态神韵,不由使人觉得身临其境,融入乐享太平的神话世界里。
很久,莫高窟在我心中是不变的神话,大漠,敦煌,神一样的地方,让我抑而生畏,不可触及。茫茫大漠,当三危山闪耀出摄人心魂的金光,当乐樽和尚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我的心,便被束缚于此。此刻,似乎,我看到了,看到了窟内盘旋不息的色彩和信仰;似乎,我听到了,听到了鸣沙山千年不断的回响。大漠、敦煌、莫高窟,遍地金黄,那是满地生命的明亮。
不是妖艳,不是凄凉,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的,因为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积淀了一千多年的分量,见证了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情感的交织和生命的存亡。
如果说莫高窟是一杯浓酒,那么,我愿意举杯,用生命举杯;如果说莫高窟是一轮明月,那么,我愿意仰望,用生命仰望。
诗云:宕泉水旁莫高窟,大漠古刹北风呼。
飞天婀娜蹁跹舞,千佛万画流千古。
鸣沙奇山月牙泉
恋恋不舍的驶出石窟,西行十公里,便到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鸣沙山,因风刮沙响,发出像吹哨一样的声音,古曰“鸣沙山”。
远望鸣沙山,就像一条飞龙横卧在我们眼前。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片的沙漠山地,真是感叹不已。有如此之地貌,应归功于大自然的奇功,西北狂风卷着沙子抛向山体,日积月累,邹形的山体便被覆盖上了厚厚的沙被,沙随风走,在山脊上形成了轮廓分明的脊线。金色的阳光照在金色的沙丘上,沙脊两面便折射出特异的金黄色差,给人以天工造物、立体自然的感受。沙坡上星星点点的游客,或滑沙飞流,或振臂呐喊……还有那一队队骆驼穿行于沙漠之中,驼铃叮当……一副沙漠乐游图。
坐上观光车,绕山丘西南上行,一片绿洲突然呈现眼前。那一泓清泉张开弯弯的双臂好像在欢迎我们。远远望去,这泉水酷似一轮弯月,又好似一池碧玉,静静的躺在沙丘的怀抱中,尽享游人的赞叹。周围的芦苇、绿树好像给这美丽的“宝石”镶了一圈花边,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美不盛收。近前再观,泉水清澈晶莹,倒影着蓝天白云,小鱼依稀可见,穿梭于白云间,仿佛飞翔的小鸟。
登上水旁的“夕照塔”,环视绿洲全貌,我感叹这十多亩水面的神奇,其水质甘冽,纯清如镜,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映月,荟萃一方。真乃“神泉”。
诗云:鸣沙山中月牙泉,水映流沙别一天。
黑风不动此沙山,如镜如钩水月湾。
丝路屏障玉门关
敦煌西去九十公里,便是河西走廊最西端,这里有玉门关“小方盤长城”遗址。
西汉初年,击败月氏占据河西的匈奴贵族,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并与羌人联合,威胁了汉王朝的安全。汉武帝继位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占据河西,汉武帝移民河西,并在河西设立武威、酒泉二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置张掖、敦煌二郡,并在敦煌郡设置阳关、玉门关,史称“列二郡,据两关”。
玉门关是汉帝国设立在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位于祁连山最西端的疏勒河南岸,地处戈壁荒漠,周边地势平坦,北面为草湖滩,南面以一段南北走向的长城直接与阳关相连,两关相距70公里,并以塞墙相连,形成犄角之势。
出玉门关隘,便进入西域于阗(新疆和田),古时商人往来不绝,和田美玉由此入中原,故取名“玉门关”。
进入小方盤长城遗址,一片荒凉,几千年的历史流转和自然之力的侵袭,黄土夯筑而成的玉门关要塞,如今只剩下一座残缺不全的小城堡。这便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之境。
看这群山环抱的玉门关,气候十分的干燥,地貌十分的荒凉,可见古时守边将士何等的艰辛难耐,此情此景不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真实写照吗?
诗云:汉时玉门关,出塞入和田。
孤城万仞山,将士几人还?
莫北胡杨秀
十一日早五点始发,行程800公里,到达漠北额旗已是午后两点钟。
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位于达来乎布镇东侧,景区保护面积3800平方公里,弱水河由北向南穿林而过,北邻居延海,区内主要保护古老孑遗树种--胡杨,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趁着午后阳光明媚,我们便踏进了这美丽的胡杨林区。
置身于林海,你会发现这胡杨林犹如一座天然艺术宫殿,它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美丽而独特。胡杨,有的苍劲,有的秀美;有的如百年佛塔昂然挺立,有的如苗妙龄少女妩媚多姿。在这中秋时节,胡杨叶变得金黄透亮,如那满树悬挂的金钱,耀眼夺目,精彩绝伦,美丽无比。
步入“英雄林”,眼前矗立的是一片枝杆粗壮的胡杨树,似有千年史,茂密的叶子已被黄沙侵蚀的分不清是绿是黄。漫漫荒漠上,浩浩朔风中,它不屈不挠,不畏不惧,以艰难的生存姿态挺立着,那豪气,那雄韵,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让人激情,让人激情跌宕。
走过四道桥,便见水漫胡杨林。这里的景色更美,整片胡杨林好像染上了油画般浓烈的金黄,每片叶子都镀上了诱人的金色,好似一块金黄色的绸缎,在太阳照射下绚丽夺目,绚丽耀眼,让人不得不赞叹。夕阳西下,看,那片金黄倒映水中,蓝天白云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金光闪闪,眨一眨眼,你便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那金黄接天连地,楚楚秀美,
当夕阳西下坠落西山的瞬间,太阳变红了,金色变柔了,道道彩霞喷射出万朵莲花,整个天穹被染的绚丽缤纷。这胡杨,这夕阳,成了人们心中的诗,成了人们心中的画。这金秋的胡杨,便是这诗画中的绝品,
诗云:夕照湖杨画意浓,水映倩影浮白云。
黑城弱水胡杨魂,漠北秀色醉愚翁。
中秋西行,历时八天,行程万里,看山河锦绣,访历史踪迹,乐享夕阳之年华,虽暮而心萌,不虚此行。
诗云:庚子鼠年疫未尽,
眉坞四翁西北行。
河山锦绣恋秋韵,
花甲再度暮年春。
2020年10月15日 书于眉坞
作者简介:
李志让,笔名:西秦孺子牛,男,汉族,陕西宝鸡市眉县人,现职宝鸡市眉县税务局干部。好文学,喜文言。曾在《情感文学》、《宝鸡散文家》、《税事文萃》、《眉县文化》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