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0年元月份,我有幸到武威市的民勤县参加了外甥女的婚礼。说来也怪,喜欢一个地方仅仅是从地名开始。武威一直都是我喜欢和向往的地方,而民勤单从字面上就让人想入非非,所以民勤同样具有神秘色彩让我深入腹地去探究。就在车站我指着“武威站”三个字给儿子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地方!‘武’和‘威’单个字就让人望而生畏——”“合在一起更厉害!严肃而严谨!”儿子接着说,“像这不苟言笑的三个字,自带威严,在审视、检阅所有经过这里的一切!”武威的确不像其他城市尽是妖娆的高楼大厦吸引人的眼球,从火车站到汽车站的街道宽敞而整洁,街道两旁并不高的各式建筑四方四正就是以我想象中的样子默默伫立,接纳着、思考着、衡量着每一个和我一样走过的人。
晚上闲着没事,我百度了一下民勤县。民勤县是武威市的下辖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历史悠久,东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沙井文化发祥地。民国17年(1928年),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
(二)
冬天的天总是亮得很迟,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民勤的亲戚来接我们了。出了宾馆门,才知道昨晚下雪了。雪是无声无息地落下来的,薄薄的恰好遮住地面,民勤以这样别有的方式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我们的车子缓慢地行进着,街道两旁的树木挂满了冰凌,一排排、一行行、一片片静静地矗立着。我们看到了柳树的婀娜,杨树的挺拔(当然可能还有叫不上名字的树)。低着头的仿佛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梦,昂起头的仿佛在展示着自己傲人的身姿,舒展着手臂的仿佛在拥抱世界。每一棵树仿佛都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晶莹的故事,每一棵树都让我们惊呼不已!我们自诩为居住在黄河边的从来没有如此景观!但是在这干涸的沙漠地带竟有如此鬼斧神工,真正是造化弄人。
渐渐地我们离县城越来越远,路两旁的树被低低矮矮的一些植物取代了,这些不知名的植物浑身也挂满冰凌。抬眼远眺,朦朦胧胧中若隐若现的尽是沙丘,鼓鼓囊囊地向远处伸去,天苍苍野茫茫,远处雪和云连接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外甥女家离县城不远说到就到了。这是个不大的村庄,一家一家的房屋墙连着墙一溜儿摆开,尽管各家有各家的大门,但是从外表看每家好像一模一样,幸好有门牌号,不然会迷路找不到家的。在这些房子的背面还是一模一样一溜儿摆开的房子。每家大门前都有一座带着锁矮小的袖珍房子。问之,则曰是机井房,生活用水全靠它!民勤是个缺水的地方!
午饭后,热情好客的民勤亲戚——一位在嘉峪关工作的年轻小伙儿带我们去看他们的沙窝窝和梭梭树。我们行进在村口的公路上,公路两旁全是无垠的土地,尽管有雪,但还是能看出来一边的土地打磨得齐整,另一边的土地还残留着杂七杂八隐约可见的玉米根、叶。我在心里犯嘀咕,都说民勤人勤劳,地怎么能荒成这个样子呢?
亲戚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指着路旁打磨齐整的土地说:“这边的地要继续耕种。”他又指着有玉米根的土地说:“那边的地不让种了,退耕还林了!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再不退耕还林两大沙漠一旦汇合联手逼进,民勤县可能就消失了!”亲戚边说边带领我们走上了有玉米根的这边地。“这些田地边的渠,是打井浇田的渠,因为退耕还林,井也封了,渠也没作用了。以前啊民勤有很多湖泊,随着土地荒漠化这些湖泊慢慢消失了,最后连最出名的青土湖也干涸了。自2001年起,温家宝总理先后16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国家领导人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民勤人治沙有了更大的信心!实际上从上世纪60年代起民勤人就开始治沙了。春季造林,秋季压沙,一代又一代的民勤人前赴后继延续着自己的治沙梦。2010年干涸了50年的青土湖终于又碧波荡漾了!我们现在要去看的梭梭树就是一种造林固沙的普通植物。你们看——”顺着亲戚所指我们看到了前面的沙包上一棵棵挂着冰凌的小树。“梭梭树并不高大,但它的根能够深深扎入沙层,直至固定流沙并防止侵蚀。”说话间我们上了沙包,来到了梭梭树林。
梭梭树矜持而又不失野性,虽然浑身挂满冰凌,但仍然能看出它们生长的随意,那些看似不经意伸出的小胳膊、小腿并不能挡住我们的去路。从形状来看它们一出土就开枝散叶,细细的枝叶像黄河边那些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但是它们不懈地年复一年一点一点在努力拔高。这个不起眼的生灵啊,这个普通的生灵啊,它把自己置于风口,它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抵挡住风,它用自己瘦弱的根固定住沙。
拨开薄薄的雪,细细的沙湿润润地显露出来,好像没有掺杂一丁点土,梭梭树就是在这里扎根的!在雪地里我们还发现了一撮兔子的粪便,说明梭梭树并不孤单,还有朋友相伴,只要不是一个物种出现,我们的土地就会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家乡,我知道民勤的东南面是我的家乡。孤陋寡闻的我这一次绝对不会先入为主仅仅从地名就注定我的喜好了,我对民勤和民勤人有了震撼心灵的认识,我从来没想过民勤竟然和我的家乡息息相关,从一定的角度来讲民勤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的家乡。
(三)
后来在县城上班,沙尘暴还是经常光顾。即使不刮风天时常也会下土。我的工作在室外,有时工作笔记上粘上一层土,涩得写不出一个字;而更甚者,一次我和同事贴花验证(工商执照一年一次的验证),刚把花揭下来,那些土像被吸住了一样齐刷刷地粘在了花的后面,这样执照上就再也贴不上去了,叫人无可奈何,所有这些工作只能暂时停下。
(四)
从来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因才有果,从来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人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休戚相关的。衷心希望民勤人、家乡人,还有像民勤人、家乡人一样生活的人从此彻底告别沙尘暴!
作者简介
孔庆霞,靖远人,喜欢文字,也喜欢以文会友,希望以文字为缘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