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恩师》:“毒蛇”般的思想
李恒昌
短篇小说《恩师》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它暗喻了潜伏在身边的革命者和革命者的思想,及其对人生的特殊作用——“有毒”,但会让人更加清醒,也让人生更有意义。
“我”——阿笤是生活和工作在某小城的一个年轻人,在一家三流旅馆工作,可是“我”对自己的工作一点也不满意,即便想破了脑袋,也想象不出自己每天坐在旅馆柜台前登记住宿的客人有什么人生意义。因此,“我”的生活既是郁闷的,也是暗淡无光的。
但是,“我”是不安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我们小城的人,都有一些小小的梦想,我们也存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就是我们为之郁闷的根源。”【1】所幸,“我”有一位号邻居,他曾是一位历史老师,他的名字叫远蒲。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神奇的能力。
远蒲老师的神奇能力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他说:“没有什么我们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只要说出来,我就能解决它。”【2】对于前来找他的人,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远蒲老师一律同样对待他们,同他们亲切地交心。最后,他们全都满意地离开了。”【3】这的确是一种神奇的能力,甚至堪称魔力。他的这种能力,一如革命队伍的思想工作者。
远蒲老师对“我”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虽然“我”不是他的学生,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对我很器重。“我之所以努力地讨好远蒲老师,是想从他那里学些知识,借以摆脱旅馆的工作。我还年轻,还可以奋斗。”论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愿望和结合,“我”也的确从远蒲老师那里得到了某些启发,并深深受益。但是,后来远蒲老师的行为却变得让人费解。
一是他突然进行了一次远征。“他锁上门,提着他的两个装着白鼠和装着小鸟的大笼子上路了,老黄猫跟在他的后面。”【4】远蒲老师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两腿已经僵硬了,他们什么要执意远征呢?这让人费解。
二是他安心做起了水果生意。后来,人们发现,远蒲老师在城里贩卖甘蔗,成了一个小贩子。这个消息令人沮丧,也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很多人偷偷去看他,“我”也不例外。令人更不解的是,对于“我”对他的寻找,远蒲老师一改往常的习惯,采取的是躲避。“你不要挖空心思跟着我吗,你有你的事情嘛。”【5】他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一个人?“我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回想远蒲老师惨不忍睹的现状,到底是什么使得他如此自暴自弃,将任何事情都不放在眼里了呢?”【6】结果是百思不得其解。
三是他居然和垃圾老汉住在一起。后来,“我”发现,远蒲远离了大家。“他的小木楼长年锁着,他自己住进了垃圾老汉那破烂家里。”【7】自己明明有家有楼偏不住,却住在垃圾老汉的家里,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四是他貌似已经不再搭理大家。尽管远蒲老师干起了水果生意,而且住在了垃圾老汉家里,但是大家还是想与他交流,但是他总是对大家“躲而远之”。“我们不去市场,因为在市场里,远蒲老师绝对不会理睬我们;我们也不去垃圾老汉的家,因为垃圾老汉十分反感我们的骚扰。我们仍然在小木楼的门前聚集,我们就像落在那门前的乌鸦。现在,即使是竖着耳朵听,也什么都听不到,大家只好作罢。”【8】
五是他居然莫名其妙地要人蛇同居。突然有一天,远蒲老师告诉“我”,他要和垃圾老汉搞人蛇同居,而且邀请“我”参加。“我”应邀前来,结果像进入了地狱。院子里到处是蛇,而且有的显然是毒蛇。远蒲老师和垃圾老汉安然地和蛇居住在一起。结果,“我”被毒蛇蛰了一下,立刻头晕起来。很快“我”就有了中毒反映。“垃圾老汉朝我俯下身来,我看见他张开血盆大口,抓起我的一只手就放进他的口中,三下两下我的手就被他吃掉了。”【9】“所幸的是倒是不觉得特别的痛苦。我的头脑居然还能考虑问题——”【10】如此这般遭遇,不仅没有引起“我”的反感,却让“我”忽然感到我那要不死不活的生活已经结束了。“我”还听到人们在说:“只要我们大声讲出我们的,你也讲,我也讲,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11】
这种种的匪夷所思说明了什么?又意在揭示什么?它说明和揭示,远蒲老师是一位类似潜伏在小城里的“革命者”,他是在悄悄地发动和组织一场以历史为指导的“革命”。“我”是一位向往“革命”的青年,也是被远蒲老师吸收加入的力量。
一方面,这里有“革命”的现实需要。小城里的人们普遍生活得百无聊赖,感觉毫无意义,整天不死不活地混日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件令我们耿耿于怀的事,我们每一刻、每一天都在努力理解那件事,但我们总不能成功。”【12】“这年头,谁会很愉快呢?”【13】甚至“我”和大家慢慢地认同了这种现实。“我已经不认为我的处境是可以改变得了的了。站在三流的旅馆的前台接待客人同站在一流大学的讲台上授课并没有什么区别。”【14】这一切的一切,都迫切需要通过“革命”来改变。
另一方面,远蒲老师有“革命”的具体行动。远蒲老师一开始之所以天天坐在在小楼门前迎接来找他聊天的人,解答他们的思想问题,实际上是在做“革命”前的准备。他的那次远征,以及他与垃圾老汉住在一起,也都有特别的用意。看似匪夷所思,实则是在从事“革命”活动。而他在垃圾老汉的院子里搞“人蛇同居”,以及把很多人找来,纷纷发表意见,实际上是正在发动和组织一场“革命”。
同其他小说一样,残雪依然采取了比较隐晦的象征手法。主人公的每一个言行,几乎都有特别深的含义。
关于“一心二用”。“远蒲老师虽然在认真读书,但街上不论发生什么了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注意。他是那种可以‘一心二用’的典型例子。”【15】这说明,远蒲老师表面上是在看书,实际上是在看人、看事、看时局。他的心里真正装着的不是“书”,而是“革命”。
关于“隐秘野心。”“他曾将我拉到他的面前,告诉我他曾有一个隐秘的野心,这个野心就是通过推理准确地算出他自己的生日。远蒲老师早就告诉过我他是一个孤儿,是完全靠自己苦苦奋斗获得知识,然后成为一名教师的。他从来也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更不用说生日了。”【16】这说明,远蒲老师,以及很多人,都是很贫穷很可怜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开始受罪,以及造成这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的野心就是根据自己的推理和研究,把这一切都搞清楚。
关于“祖先大门”。远蒲老师是历史老师,他解答人们的问题都是以历史为依据。这意在说明历史经验的重要。当远蒲老师离开“我”之后,“我”也做过一些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感慨。“‘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些日子,我感到生不如死。’‘通往祖先的那张门关上了,现在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从家里信步往外走,又走到这里来了,我们没地方可去。’”【17】这说明,悠久的历史传统已经断裂,我们已经关上了与历史联系的大门。没有了来路,也就没有了出路。我们只能茫然地站在这里,不知该往哪里去。
关于“择居问题”。远蒲老师离开自己的家之后,选择了和他的一个学生住在一起。这个学生是个老鳏夫,以捡垃圾为生。人们都叫他垃圾老汉。他有两间房子,后面有个院子,院子里堆满了酒瓶子、铁丝、旧书报之类的废品。远蒲老师之所以与他住在一起,可以看作是意在与贫穷的人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他们的疾苦。
关于“长发起舞”。垃圾老汉不知道从哪里收来许多很长的头发,这些头发全编成辫子,一条条地挂在院子里的一棵枯树上,风一吹,就像许多蛇在起舞。这里面包含什么深意呢?或许是垃圾老汉希望他的人生像枯木逢春一样,像经过重新编织的长发一样,能够重现生机,飞舞起来吧?
关于“人蛇同居”。远蒲老师与垃圾老汉人蛇同居,而且邀请“我”参加,故意让“我”为毒蛇所咬。这看起来特别荒唐,其实他是在邀请“我”参加“革命活动”,给“我”灌输新的思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或考验之后,远蒲老师准备授予“我”新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在别人看来是“有毒”的思想,像“毒蛇猛兽”。一旦接触和接受这种思想,就会被咬,就会“中毒”。所幸这些思想不会让人感到特别痛苦,反而让人感到无比清醒,甚至感到“重新活了过来”。为什么呢?只因为它是“革命的思想”,也是全新的思想。这应该是这篇作品的最基本的要义或者说文心。
关于“不见之桥”。故事最后,有一段远蒲老师和“我”的对话。“‘你看见桥了么?’‘没有。’‘那些桥是很高很高的,不去注意就看不到。你去吧,回家的路上可能会看到。’”【18】但是,“我”走回家了,什么也没有看到。留在我脑子里的,是远蒲老师的那句话。这座桥是什么?它是革命的桥,也是通向历史、通向家园的桥,但它又是一座无形的桥,看不见的桥。因为,它本质上属于一条道路,更是一个信念。
【1】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6页。
【2】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0页。
【3】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0页。
【4】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3页。
【5】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7页。
【6】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8页。
【7】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9页。
【8】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9页。
【9】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11页。
【10】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11页。
【11】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13页。
【12】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0页。
【13】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8页。
【14】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8页。
【15】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99页。
【16】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1页。
【17】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08页。
【18】残雪:《恩师》,选自《侵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118页。
作者简介:李恒昌,山东泰安肥城人,作家、诗人、评论家,先后出版文学作品八部。曾获中国网络文学大奖赛长篇小说入围作品奖、中国铁路文学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近年创作完成“当代著名作家创作评传系列”之《莫言创作评传》《王蒙创作评传》《铁凝创作评传》《张炜创作评传》《赵德发创作评传》《桑恒昌创作评传》等。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