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背弯成了一张弓
她用这张弓在麦田里纺织
从青丝到白头
大片的绿色就这样被织成了金黄
金黄的麦子也把自己弯成了弓
硕大的头颅在风中摇晃
沙沙的声音是麦田的歌唱
母亲的眉宇在歌声中舒展
一只布谷在麦田上空和云朵相遇
他们的情话麦子能听懂
再有一辈子母亲还会选择麦田
只有在这里母亲的心里才会踏实
因为到学校给我送冬天的衣服
三十多年前母亲骑自行车去过二十公里外的阜宁
因为腰部皮肤疼又长时间找不到原因
十多年前母亲去过八十公里外的盐城
因为陪父亲去看望几十年未谋面的表叔
五年前母亲去过三百公里外的溧水
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
母亲还曾离开滨海去过哪里
哦,想起来了
前年母亲还和我们去过一次五十公里外的连云港
那也是因为父亲要去花果山看孙大圣
“我哪也不想去”
这是母亲的口头禅
可这次母亲居然去了一趟北京
要不是父亲坚持要去天安门看升旗
要不是家门口有了直达北京的高铁
要不是有做过导游的孙女陪着
母亲这辈子也不会想起去北京
大于庄村有那么多她的妯娌
八巨东港有她的三个亲弟弟
子女中除了我还有姐弟仨
他们谁都没有去过北京
这次母亲居然到了北京城
天安门广场母亲看到了人头攒动
故宫博物院母亲看到了飞檐琉璃
颐和园母亲看到了碧波荡漾
毛主席纪念堂看得母亲泪水涟涟
不善言语的母亲逢人便说
去过了北京这辈子就值了
说这话时母亲眼角的皱纹都在笑
满头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
母亲镰刀所到之处
再粗壮的枝干也仆倒在地
随着梿枷的一起一伏
喜悦被赤裸裸地曝晒在阳光下
从去年十月起
母亲就像当初侍弄我们一样
蹲在这庄稼地里
没日没夜地用汗水浇灌
希望伴随着孩子们的雀跃
在田野里蔓延
整个春天都被金黄熏醉
蝶恋花不再是从唐教坊里走出的词牌
望着这满大场饱满的菜籽
母亲脸上的褶皱几乎被笑声填满
母亲的三分地
星期天一早
父亲就打来电话
让抽空回家帮母亲收打菜籽
侍候了一辈子庄稼的母亲
已经弄不动这最后的三分地
邻居劝母亲不要再种
父亲也说该享享清福
母亲说你们不要劝
你们都不懂这地里种的什么
只有我知道母亲的心思
自家菜籽榨的油
儿女吃起来特别香
菜籽收了后
这里还要栽种山芋
那是儿子一辈子吃不腻的美食
5月上旬的第二个星期日
一大早我就给母亲打去电话
没好意思说出节日快乐的祝福
只能听懂山芋腔的母亲不会知道这个洋节
当朋友圈成为孝男孝女云集的地方
我带着妻子驾车回老家
对于母亲
儿女回家便是她最隆重的节日
曾经能啃动骨头的牙齿早已离开母亲的牙床
劣质的染发水遮掩不了花白的头发
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母亲的脊背几乎和土地平行
我不知道如果给母亲送上康乃馨
他是否会批评我这个孩子老长不大
据说中国的母亲花叫忘忧草
我祈盼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从此再无烦恼
我的七十多岁的母亲
一辈子在乡下侍弄庄稼
不可能跨过大西洋去聆听美国总统的宣言
她只需要儿女们经常回家
从破土而出到拔节抽穗
母亲的汗水没有少流
老家菜园里的两排玉米
母亲像当年抚养我们一样侍弄
七十多岁的母亲根本啃不动玉米棒
只是因为知道我们喜欢吃
便没早没晚地盯着这些家伙
看着它们长高长大母亲的脸上开了花
这两天酷热难耐
母亲生怕这玉米棒一下子变老
一早便打来电话催我们回家
咬一口烀熟的甜玉米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不到三分地的菜园里
母亲还种着白菜,番茄,大葱,豆角
什么季节该吃什么
母亲考虑的始终是我们
双休日固定的生活方式
回老家陪父母吃一次饭
年迈的父母不记得几月几号
星期天在他们心里却特别清楚
因为出差我提前拨通母亲电话
告诉她这个星期不能回去
母亲说“不回就不回吧工作要紧”
又补充说父亲身体还好
八点多一点
母亲又打来电话
叮嘱我一定要多穿些衣服
天冷千万不能受凉感冒
南京这两天真的很冷
我的内心却是暖意浓浓
父母在,我永远是个孩子
母亲的叮嘱让我一天天长大
每次回老家
都要打电话问母亲想吃什么
母亲每次都这样回答
什么也不想吃
焖角子炒土豆丝烧红瓜汤
她和父亲天天吃得有滋有味
实在想改善伙食
他们也会买上两块钱豆腐
和父亲一样,母亲的牙床早已被岁月磨平
哪里还嚼得动牛肉和蹄筋
我多么希望母亲能向我们提点要求
可她心里唯一企盼的
只是子女健康平安
孙辈好好工作认真读书
随着青春流逝的
不仅仅是她那曾经的满头青丝
还有那不能耕种的大片土地
圈里嗷嗷待哺的一群猪仔
“没事那挂了?”
母亲在电话那头说不出任何新鲜的菜名
“只要回来就好!”
每次回老家
我总能从母亲满脸的皱纹里
读出人世间最伟大的诗篇
1
昨夜的一场雨
洗净了芦苇上的浮尘
天空的蓝
从屈子的诗篇中汩汩流出
粒粒饱胀的大米
被母亲用苇叶裹起
连绵的粽香
从老家灶台一直飘到我的梦里
2
都说端午是孩子们的节日
七十多岁的母亲一早打来电话
让我们回家吃粽子
粽香悠悠
一头是儿女的成长
一头是父母的牵挂
我就是再活五十年
在母亲眼里也还是小孩
于建宏的诗
★母亲的病
“你妈的胃病又犯了
她要是死了我也不活了”
父亲这样唠叨着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母亲已经成为父亲的拐杖
儿女不在身边
相依为命成了他们的人生缩影
“胃镜是不能再做了
县医院是不能再去了
上次差点要了她的命”
父亲还在唠叨不停
我想起了母亲上次的胃镜检查
父亲的担心我能理解
这一次选择了民营医院
母亲安静地躺上检查台
因为麻醉师的静脉输液
插管的痛苦母亲全然不知
随着医生的上下拖拉
检查的镜头在母亲胃里蠕动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
母亲的还算光滑的胃壁
长了那么多大小不一的息肉
我说这么多年
母亲吃了那么多的苦
怎么从来也没说过
她把所有的痛都藏在这里
要不是我亲眼目睹
母亲一辈子也不会说出来
吃着香喷喷的菜油做成的菜肴
母亲正用连枷在老家的场上拍打菜籽
从去年冬天开始
母亲就把希望播在了门前的几分地里
金黄的油菜花芬芳田野的时候
几只喜鹊绕着屋角的槐树叫个不停
叫声中油菜由绿变黄籽荚日渐饱满
母亲脸上的沟壑似乎都被叫声填满
端午之前
母亲挥镰把菜籽抢收上场
这个夏天,她要从这满场的菜籽中拣出词语
和她的儿子比比谁更会写诗
会写诗的母亲
不需笔墨纸砚
一辈子的辛劳和汗水
就是大地上最美的诗篇
于建宏,江苏省小学十大书香人物,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盐城市全民阅读优秀志愿者,滨海县阅读公益推广大使,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滨海县诗词协会理事,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国诗人》《扬子晚报》《山东诗歌》《北极光》等报刊发表诗歌若干,诗作入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2018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东部文学>2019年作品精选》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太湖风”优秀诗歌奖、滨海政府文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