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献绪(1916—1979),异人,一个很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字孝端,号端甫,笔名瘦梅,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晚清秀才,四个兄弟都有专长,他排行老三。当他读完高小,古典诗词已能背下不少,文言文更不比现在的高中生差。不清楚他从师于哪些俊才,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包括印章篆刻,无所不能。这人敬重张旭,擅长草书,且以王羲之的《十七帖》为终生师,当时县城半数以上的店铺招牌,出自他的手笔。有年除夕,史门男女都回老家过年。爆竹声声的热闹气氛中,史献绪的“戏门”到了,顺手操起拿手京胡,惹了老大低哼、老二击拍。老四本来就好这个,清清嗓子,一段《武家坡》,又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大家庭的老少都围拢来了,这老三还想再热闹一点,以目光激励后辈登场。于是,大侄子《北风吹》,他二胡伴奏,二侄子《小放牛》,他长笛伴奏,将一门晚会推向高潮。老腔、新调,把个老秀才和边上老妻,乐了前俯后仰,忘记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