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七个理发师 (散文)
杨爱昭
作为普通人一员的我,这把年纪才碰到七个理发师真的很让人不可思议。不过,我所说的这七个理发师都是理得比较好一点的,也是我开始对理发师有了“纪年”的想法时算起的。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讲究,我平生从记事以来,就开始对头发有了那么点点“讲究”。
有句农谚说得特别好:“男人的头,女人的脚,只许看不许摸”。它主要讲头的重要性。就像是人们微信的头像一样相当有讲究。素不知,女人也是特别讲究头发,头像的。因为头发是人的“山”,何为山青水秀?说的就是人的头发一定要保持得乌黑发亮,何为秀发?就是一头黑发,黑主水入肾。也就是说头发本身是个什么颜色是不能够随便乱动的,头发是整个人的“风水”。我略略反思了一下,我这一生为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的多,失败的少,一切还算皆顺利,可谓成功率特高。这不是自夸,更不是炫耀。是分享我这一生为何不染发,不化妆,不戴各种装饰物对人体的好处。我从不染发,迄今头发乌黑发亮,可谓秀发。因为我老早就懂得头就是人的一座山,山主一个人的全部。也是整个人的“根”,就像头上为何有“百会”一样,即百病根源,汇聚处,(我不是搞医学的,这里就不从医学角度去剖析,我为何从不染发的道理了)所以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尤为重要!(这里没有阻止别人染各种颜色头发的意思,人的爱好各有千秋,我不可能也无权要求别人都跟我一样)
我素来都比较喜欢“学生头”这个法型,简单,大气,精神,方便,不长不短,好梳好洗,好剪,节省时间。“三剪子”前一剪,左右各一剪,家中若有发器自己都会剪。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发型”几十年未改。
第一个理发师姓周,小男孩,美发老师,准确的时间是:1996年上半年,我在一所私立学校做办公室主任期间,这位周师傅手艺不错,他第一剪下去,就能让人感觉这位师傅手艺不错,时间短,动着快,下手轻巧,三剪子下去让人形象端庄大放,不庸俗,理后就让人有种轻松愉快的自然感觉。理了两年我们举家便去了上海。
在上海第一次就找到了趁心如意的理发师。下岗女工,40来岁,自己的发型就是我所理想的发型,我往那椅子上一坐,她便三下五去二的三剪子给剪好了,在我原来发型的基础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比一次满意,好看。剪了不到两年,我带着这个发型回到了内地,再好看,头发长了也要理啊!每次理发都要遭遇“另选高门”的“重新修剪”的尴尬,多花冤枉钱且不说,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花了太多的心思,剪后好长一阵子不敢出门且心里好长一段时间不舒服。这样的曰子也周转了好几年……为了解决理发“后遗症”我干脆不剪发,几年下来修成了个大辫子……直到有一天,偶尔的机遇,我到郊外散步,看见了一大铁棚子,上面贴满了美人头,觉得好奇,走近一看,是夫妻俩开的理发店,室内一个镜子,一把椅,陋室小店,人少没什么生意,(因为我平生有一个怪毛病,喜欢在人少的地方购物买商品无论办什么大小事情,都不大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脑子里始终坚持一个真理:“静能生慧”)看着人不多,本着试试看的心态,往椅子上一坐,我嘴里说着,手比划着,男理发师动了剪,人朴实,热情,动着慢,剪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剪成了我要的那种发型。这师傅大约姓陈,店子叫“发源地”。一连剪了好几次,基本上没有理发“后遗症”。待我头发长长了,满怀希望再次来理发时,店子已经不存在了,说是城管不让搞搬家了……那时还没有手机电话什么的,不是没有,有,也是及个别人有,我是肯定没有!因为我的收入始终都是在300元——30000元的区别之中;这也就是我总不到高档豪华商场购物办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一次次好的理发师的流失,没有办法与其保持联系,对自己有用的人一去就没有音讯,再也不能复返……
这次还算幸运,就在我第三个理发师搬走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理发店,夫妻俩外地人,两个人手艺都不错,尤其是女孩手艺精,生意好,这是我最亲近,最佩服,最看好的一家小夫妻理发师。亲近她们手艺精,人品好,佩服他们自己带孩子自己打拼,不到几年买豪车!后来,因为男人心大盖了肺,光想着吃大粑粑,被本地的一开发商所骗,把一套偏僻的毛坯房硬要租给他,让他把装修好……连本带利砸个争光,还欠外债,至今音讯全无……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找他们俩。
第五个师发师,我们小区院子里面,没办法,投个近,方便,捏着鼻子吃大葱,每次理完发好一阵子不舒服,好一阵子不敢出门且不说,每次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头发就想哭……
直到有一天,我在车上偶尔的看到了有家“大利理发店”,下车后找到了这家店老板,一看外面排着长队,里面也挤满了人,我问店老板大约要等多长时间?他说一般四个小时。回去后过了几天,我带孙孙一块来到这家“大利”理发店,三个师傅,手艺各有所长,算走火,这次只等了两个多小时,两个人都理得相当理想……尽管每次理发至少要等两个多小时,我还是愿意来理。“疫情”之前的那个年关,我从下午3:30分开始等起,等到了睌上的9点多钟才轮到我和小孙孙!2020庚子鼠年的一场“疫情”,半年多足不出户,都快要成了“野人”。小区院子里有个中年女子,20年前做过理发这行当,诸多原因改了行,手艺不错,人也挺好的,之前,我也曾是她的常客。“疫情”期间,她又把这门子绝活捡了起来,这对我来说皆大欢喜。这不,很自然的,她就成了《我的第七个理发师》。头发理得好,收费合理,人挺好的,别人也都这么说。后来闲暇之余,我仔细对着镜子,前后左右上下都反复照了照,耐烦,又把照片拿出来对照着看,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前一位师傅前面理得非常好,大气自然,这位师傅稍欠那么点点,但这位师傅的后面理得非常理想,前一位师傅的后面稍差那么点点,若能把他“她”们二位的手艺技能集中起来合二为一那该有多么好,多么的完美!好在他“她”们俩都是我们近处人,即便不是,我也留下了二位的联系方式。为了保持“发型”的“完美”我可能要朝着一个师傅剪前面,一个师傅剪后面的方面去发展。曹雪芹曾说:“万两黄金易得到,人间知己最难求”。要我说:“人间知己好求,世间的理发师难寻”!其实,剪头发和裁衣服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哪个地方一剪子的技巧,决窍,窍门,可走出去头上顶的,身上穿的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我想知道,既然是干理发这行的,为什么不寻思着把这行干好,干精呢?!
2020-10-18-万家湖
作者简介:
杨爱昭,女,笔名王文。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作协会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中外华语作家文学院院士。2018年被授予“全国文艺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散文《改革进行曲》在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诗歌《人生百善孝当先》获2018年琅琊杯“全国当代诗书画家”精英赛一等奖散文《妈妈,只要您还能再活一天》获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散文《改革进行曲》获“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文库”特等奖!散文《我喜欢清》获第六届“相约北京”一等奖!散文《粒粒皆辛苦》获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散文《登六和塔》获2019年“徐霞客游记文学大奖”。荣登全球最美风景名胜华语名家百杰榜!2019年荣登《辞海》——中国文艺风采人物!诗歌《喜看沌口新变化》获2020年中国诗文书画家创作峰会一等奖。诗歌《致敬所有“抗疫”前线的基层干部们》获第七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诗歌《自忏.无题》获第十一届“義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二等奖。2020-“走进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笔会暨大明湖(国际)诗歌节”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文坛十佳作家(诗人),中国诗坛桂冠诗人,全国十大最美读书人等荣誉称号。 作品收录于“琅琊杯”《全国诗书画艺术精品集》 《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 《齐鲁文学》 《中国2019——2020诗歌双年选》 文章在《文学篱栏》,《文学作家》,《南风浅浅》,《诗原野》, 《文学与艺术》,《济南头条》.《都市头条》《中国文坛》等栏目发表。著有散文集一部:《和平年代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