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留在心底的背影
作者 刘秉荣
四 红高粱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黄庄大洼种的庄稼主要是红高粱和春小麦。 黄庄大洼为什么要种高粱呢?一来高粱产量高,二来高粱不怕水,在水里依然能生长和成熟。黄庄的低洼地多,别的庄稼都怕水,所以只能种高粱。春小麦也是黄庄洼的主要农作物,春小麦虽然产量低,但春小麦的优点是生长期短,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下种,6月中旬即收割。由于秋天洼地里多处积水,秋麦不能下种的,所以只能种春小麦。为此,庄里人把黄庄的“一水一麦”说成“一水一卖”,即发一次水家里的东西要卖一次,以维持生活。 种高粱要用耠子,下种时在耠子上放个“吊死鬼儿”,这“吊死鬼儿”是一个木头制作的小盒子,盒子底下有个眼儿,一条拴着锡块的铁丝由眼儿里穿过,当耠子晃动时,高粱粒儿就顺着眼儿滚下落入土里,而且滚落出的高粱种子刚好够出苗儿的,毫不浪费。
对此,真的要惊叹老祖宗们的聪明才智了。 高粱种下后,因有的土盖不严,要用一种叫“拨菜”的的农具从耠过的地上过一下,把种子埋好。这种工具是三角形用木头和竹子做的,由一人拉着。有个叫马五的,拉“拨菜”时拉到地头又扛着“拨菜”返回,而不是拉着返回,返回后再拉。人们奇怪问他为啥扛着“拨菜”回,他说“不顺撇儿”。于是村里有了句歇后语:马五拉“拨菜”——不顺撇儿。 高粱种下后,还要用“墩胡鲁子”(石头做成的滚子)轧两遍。当高粱苗儿长了两片叶后,这时已是阴历五月中旬的节气,野草和高粱苗一起长,而野草比苗长得快,这时要锄草了,黄庄大洼里的人把锄草叫“耪地”。

耪地时要“草死苗活一步3颗”,即一步远要留下3颗苗儿,这很需要有锄头工夫。过去黄庄洼打短工的都在这时,他们扛着锄站在街头,等着有人来顾。合作化后,没有打短工的了,但为了挣分,耪地的质量也都不一样。二队有顺口溜:王飞锄马快手,李西耪地赛如走。王飞锄是指王宗,马快手是指马景恩,这二人和李西都是“草上飞”,地耪得快,但质量低。 黄庄洼的地多垄长,耪半天都到不了头。耪的当中若遇到坟地时,由于坟地不种庄稼,就高兴地说“死人接活人了”。耪地时一大早就要下地,早饭由生产队派人送到地里。我们二队各家各产户的干粮袋都由一个叫田百龙的收齐,他再熬一锅绿豆汤,装满两大桶,用拱车子推到地头。

耪地的人都放下锄,找到自己的干粮袋。干粮无非是高粱饽饽咸菜,最好的放几条咸狼鱼子。而此时大家都抢着喝绿豆汤,特别抢绿豆吃。记得田百良老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朱元璋得天下之前也是个耪地的,和穷兄弟们一起给富人打短工耪地。一天,他和弟兄们耪地吃饭时不小心把装绿豆汤的罐子打破了,汤都洒了,只留下了绿豆。他当了皇上后,一天,穷弟兄们去找他。怕他不愿见,其中一人就写了几行字,要门卫递进。朱元璋一见这几行字高兴了,传旨宣这几人上殿。这个人写的什么呢?他写了他们当年曾和朱元璋一起“身骑黄鬃马,手持钩镰枪,打破罐头城,跑了汤元帅,捉住窦将军”。这几句话中描述的“黄鬃马”是指有草有苗的田垄,“钩镰枪”指的是锄头。“打破罐头城”指的是把装绿豆汤的罐子打碎了,把汤跑了是“跑了汤元帅”,留下了绿豆是“捉住了窦将军”。而这样一写,这几个穷伙伴们就成了带兵打天下的将领了,所以朱元璋愿意接见了。
当高粱苗长到一尺多高时,要“耠青”,即用耠子把土分开,为高粱根上培土。当时三村有个叫“小狗儿”的人在耠青时拉耠子驾辕,村里人编顺口溜:“从南京到北京,没有见过狗儿耠青。” 到了中秋节前后,高粱都晒米了,高粱穗一半红一半白。1962年的秋天粮食还很困难,为吃饱肚子,庄里人都偷着把熟的高粱穗掐下藏在割下的草里,背着回村。生产队为防止人偷,在进庄的桥头都放了人进行检查。黄庄西桥守桥人叫王森,他和我父亲是把兄弟,我管他叫“大伯”,我每天都背着藏有高粱穗的草从他眼前走过,他假装看不见。回家后,当天就把高粱粒脱下来,我奶奶用小石磨磨成浆,煮熟吃。我不仅“偷”过高粱,还“偷”过春小麦。

1962年麦收时,我和小伙伴马志刚、马志全等到村东的大洼里“偷”刚刚熟的麦穗。那是有月亮的夜晚,我们把麦穗割下装进面袋背回家。 收高粱也是很有趣的。在旱地里收高粱时用快镰刀把高粱砍倒放成一排,专门有人用“把攥”(一种手里拿的刀片)掐下高粱穗。水中收高粱要靠船,人站在船上用“把攥”掐高粱穗儿。如果在水中把高粱秆也砍下,叫“套高粱”,要穿着“水鞋”下水,拿镰万在半人深的水中把高粱秆儿砍下。前不久我回黄庄时问还有无“把攥”、“水鞋”,村里人说还能找到。 自上世纪60年代末黄庄不再发大水,高粱也就不种了。而今,高粱种恐怕都找不到了,但当年黄庄南洼那满洼的红彤彤的高粱的景色还不时浮在我的眼前。

作者简介:
刘秉荣,1945年生,1965年入伍,天津宝坻县人。曾于陆军
63军、北京军区宣传部、武警部队宣传部任记者、编辑,主编
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刘秉荣
从1980年起参加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工作至今,研究红军史
八路军、新四军史、民国史三十多年,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菜刀
记》、《反南昌》、《沧海横流》、《红海忠魂》、《西路军魂》《瑰飘
重霄九》、《中共领袖蒙难记》、《神龙元帅》、《喋血洪湖》、《洪湖
血浪》、《福将贺龙》、《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
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大传》、《贺龙全传》、《中国工农红军全传》
《八路军新四军全传》、《中央红军长征纪实》、《血龙》、《彭德怀
传奇》、《贺龙元帅》、《朱声达将军传》、《唐子安将军传》、《走近
齐锐新》、《清末绿林纪实》、《杨三姐告状》、《天变》、《辛亥革命
秘史》.《中原大战》,《护法大战》、《护国大战》,《国民政府秘史》
《北伐青史》、《军阀与迷信》、《善书》、《刘家友传》、《尘烟滚滚
唱英雄》、《屹立》、《英雄赞歌》等70部。还于各报刊发表小说报
告文学,散文等300余篇,总字数达4000余万字。系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法制日报》特约记者、《贺龙元帅》获全
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获全国广播长书金奖。刘联荣简介
刘秉荣,1945年生,1965年入伍,天津宝坻县人。曾于陆军
63军、北京军区宣传部、武警部队宣传部任记者、编辑,主编
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刘秉荣
从1980年起参加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工作至今,研究红军史
八路军、新四军史、民国史三十多年,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菜刀
记》、《反南昌》、《沧海横流》、《红海忠魂》、《西路军魂》《瑰飘
重霄九》、《中共领袖蒙难记》、《神龙元帅》、《喋血洪湖》、《洪湖
血浪》、《福将贺龙》、《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
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大传》、《贺龙全传》、《中国工农红军全传》
《八路军新四军全传》、《中央红军长征纪实》、《血龙》、《彭德怀
传奇》、《贺龙元帅》、《朱声达将军传》、《唐子安将军传》、《走近
齐锐新》、《清末绿林纪实》、《杨三姐告状》、《天变》、《辛亥革命
秘史》.《中原大战》,《护

主播简介:
晚风,退休教师。喜爱诵读。喜马拉雅优质主播,滨州头条金牌主播(喜马拉雅搜老顽童zjf即可)曾在喜马拉雅上发表有声小说《狼图腾》,《无法偿还的情债》,散文《朱自清作品选》,《生而孤独》,司机是个小学生收听的《小学晨读》等。现在《张老师讲故事》和《国学经典》正在更新中……
约稿电话:18803070499
专业音频剪辑微信号:LWt194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