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吾亭轩诗词选(三七九)
精华热点

绝句
《五绝·父亲(十四)》
作者:释童
每忆多艰日,漂零在异乡。
儿今知黑鬓,从此染寒霜。
《五绝·生态》
作者:韦振亮(广西)
山高云卧顶,树密鸟栖身。
万物安佳境,天然意态神。
《七绝·题菊花》
作者:强健
不关沃土不关霜,历尽沧桑走一场。
官舍野田贞气永,总留几许彻天香。
《七绝·重阳》
作者:逝者如斯夫
终年宅屋久怀秋,偶借重阳即兴游。
谁晓峰腰云设绊,激情悬在半山头。
《七绝·读任金旺老师(重阳)》
作者:王宝生
重阳情素满襟怀,众友凭诗聚野嗨。
花去山开红色叶,秋无约我木弧台。
《七绝·阵雁南飞》
作者:张耀
江南烟雨水秋暖,瑟瑟西风入塞关。
雁起它乡度长夜,欲眠深处白云间。
《七绝·重阳访宝成兄》
作者:大武
无心云里雁参差,取道邯郸不敢迟。
霜叶红时又相见,一双兄弟发如丝。
《七绝•贺陈国生方家屡获大奖》
作者:施性山(福建石狮)
国际诗坛一席强,生涯亮点在文章。
获颁无数新荣誉,奖状辉侔日月光。
《七绝·观南河岸秋韵》
作者:玉麒麟
满树缤纷玉照人,秋光潋滟细如春。
两行柳绿随波下,几片香枫逐客身。
《七绝·重阳登高吟咏》
作者:徐虎本
东篱采得菊英黄,晓日登高始觉凉。
遍插茱萸邪恶避,隔屏遥祝父安康。
《七绝·寄儿(廿九)》
作者:释童
肤发虽然父母生,如今儿更属军营。
应将心力全交付,自古山河不可轻。
《七绝·候鸟欲南迁》
作者:李文果
寒露天凉夜降温,南迁候鸟欲离村。
北风阵阵依时到,准备过冬暖处奔。

律诗
《五律·有吟》
作者:三斤半
甘棠寻庾亮,活水润初心。
道院崇修尚,同文诵雅音。
思从慈善举,愿有壮怀襟。
喜得古风道,悠然一路吟。
《五律·重阳之叹》
作者:王楚雄
今日又重阳,登高望远方。
填词流浊泪,把酒绞柔肠。
故土千山隔,新愁一篓装。
娘衰爷亦老,无法聚华堂。
《五律·秋日杂兴》
作者:王玉孚
秋风无赖甚,日日到柴门。
秃树摇郊圃,青衫染酒痕。
时名情久疏,吾道雅长存。
到眼多书卷,斯怀亦觉温。
《五律•冰心》
作者:竹兰答水
浓云白雾侵,沽酒醉花阴。
清梦冰清影,玉壶温玉心。
三杯嗔激起,一念道消沉。
老骥当安枥,平鸣就是金。
《五律·重阳节思战友》
作者:泰山日月
岁岁又重阳,华丝恋菊黄。
欲思邀战友,临眺饮霞觞。
天远怀君苦,疫间祈尔康。
人生如有意,斜日照行装。
《五律•霜降时节》
作者:王玮光(宁夏)
作别秋光暮,临冬送晚霜。
川原荒草木,村落少青苍。
携菊观新雪,登楼目夕阳。
老翁披褐氅,温酒卧轩床。
《五律·庚子重阳》
作者:张全进
既做人间客,悲欢唱不休。
登高天地阔,望远雾云收。
黄菊东篱下,红枫北岭头。
荻花秋瑟瑟,又在说闲愁。
《五律·霜降日寄怀》
作者:邓更生
霜降绒衣裹,薄罗更换时。
秋深夜寒早,日晚梦醒迟,
零落哀鸿雁,萧条蕤柳枝。
窗台盖枫叶,临远寄心知。
《七律·飞抵广西》
作者:涂禹川
万里彤云一雁飞,茫茫天路远山扉。
来登宵汉同神圣,渐近虚空少是非。
海国如迷安可负,关河有约讵能违。
光阴百代君休问,俗世徒争事已微。
《七律·重九日偕师友登碧云峰》
作者:养空道人
秋风扶我上高台,极目云天实快哉。
一境青峰齐耸立,四围佳气久徘徊。
何愁岁月侵霜鬓,且放烟霞入酒杯。
独憾未曾亲野菊,明年今日待重来。
《七律•次韵三白道友原玉》
作者:施性山(福建石狮)
诗国堂堂应运兴,鼓旗严整大潮生。
放歌湖海扬风雅,浪迹林泉冶性情。
意到登峰观自在,神来下笔即呵成。
非关利益偏雄起,古典同稽博美名。
附林三白道友原玉:
盛世文坛百业兴,无边感慨一时生。
读书始觉吟家好,学曲方知诵者情。
才博开腔旋律美,德高下笔自然成。
不辞遗力留佳作,功在千秋万古名。
《七律·说好秋》
作者:游茂星
往事情怀一笔勾,重耕三亩小荒丘。
花开结果邀明月,雁去宜年说好秋。
魂欲寻诗谁可记?星曾入定梦同游。
骑驴倒转天仙首,次第轮回我带头。
《七律·和邺下村童》
作者:开心词人
鹤立鸡群枉自珍,漩涡浪急度残身。
胸怀大志风吹散,笔写良言句不新。
节义恒基休作主,君王瞬影好成民。
光宗且在寻封爵,留得污名是二臣。
附邺下村童原诗:
文章宗在自堪珍,鱼腹岂甘捐玉身。
迎敌原知王气散,投书或避血光新。
好辞闲职思前主,遥望残旗助逸民。
向使当时赐高爵,可能从此是忠臣。
《七律·山村新貌》
作者:王良民
玉兔移居不记年,新街到处丽人天。
一身美色催诗兴,四顾岚光入画笺。
梦境依稀贻叹息,风尘荏苒惹哀怜。
无心草木容颜改,最爱桑榆景物妍。
《七律·感怀重阳》
作者:高喜文(山西长治)
登高眺览草枯黄,旷野清寒露覆霜。
骚客疏篱吟菊靥,闲农老屋品茶香。
诗来有韵秋光老,雁去无声月色凉。
盛世斟杯同把酒,万家欢聚醉重阳。
《七律·秋兴》
作者:震煜
雨卷西风浅水凉,浮萍凌乱漫荷塘。
梢头知了隐踪迹,天外雁群归故乡?
木至深秋叶将火,岁经不惑鬓凝霜。
莫叹景色悲催意,举目东篱野菊黄。
《七律·重阳》
作者:糊涂任
晨风吹罢晚风吹,莫道光阴不可追。
破露园游迎曙色,划烟池钓送夕晖。
叶床草枕和衣卧,泉水山薪伴月炊。
何用别寻陶令去,小园菊色正芳菲。
《七律·买菊》
作者:酒仙
临风兴叹漫山幽,滋味些些又一秋。
许是孤高无蝶问,却缘投性赋诗求。
黄华只尽东篱酒,泥底何堪深苑囚。
素女宫娥不曾奈,馨香抱死在枝头。
《七律·农村和睦一家》
作者:幸福
南风吹罢北风吹,莫语光阴不可追。
老到园游寻胜赏,青年去远觅钱帷。
童儿学校诗词朗,新妇厨房饭菜炊。
何用成心陶令效,一家和睦乐弯眉。
《七律·有感 》
作者:姚燕飞(广东)
昨夜逢君作节忙,新诗草就速成章。
开篇痛恨王维绝,转脸疯嘲李白狂。
口吐莲花呈异味,枝遗金桂少余香。
不堪自构生风景,岂可随人说短长。
《七律·环卫工人节》
作者:瑶境寻梦(刘卫东)
晨曦初上洒长街,早起身形树影挨。
依旧殷勤情在手,未曾怠慢意盈怀。
清新悦目楼台净,靓丽开心气色佳。
欲问轻尘谁拭去,无声扫帚美和谐。
《七律·重阳叹》
作者:一抹乡愁(河南)
风凋梧叶菊簪新,芦荻披霜草露匀。
静听雁鸣无意绪,翕闻桂馥暗伤神。
妻儿老屋空相对,仙子广寒孰与亲?
遍插茱萸夫不在,青山深处葬何人?

词曲
《赏南枝·中秋赏桂》
作者:孔帷幄
仲秋佳节至,又云浸素练,月洒明霜。
碧树弄婆娑,暮风里、滟滟飞翦妖黄。
千帐翠、一脉凉。且掬尽、半襟冷香。
借得桂浆玉露,问孰与分觞?
归来几许疏狂。广寒宫下,醉能有何妨。
笑照镜姮娥,宣眉妩、不嫁怎扮妍妆?
奢念远、醺梦长。俯仰处、尘心欲央。
但看漫天花影,正闲摄清光。
《婆罗门令•童话》
作者:小鹿-哟哟
月儿影、可凭童话。人儿影、复可凭童话。
只把时情,翻新曲、争飞洒。
相诺少,相悦秋千架。
阶前立,霜叶下。最无言、寂寂听檐瓦。
今宵但遣菱窗过,明暗里、似弹拨堪耍。
酒边有待,鬓畔空诧。
莫劝殷勤,隔夜何认眉低画。
独认眉低亚。
《沁园春·英雄儿女》
作者:瑶境寻梦(刘卫东)
源远流长,山高林茂,锦绣东方。
被虎狼簇拥,桥头邪恶;烽烟弥漫,江岸疯狂。
钢铁喧嚣,沙尘聒噪,圣诞来临毁梓桑。
风云涌,有中华儿女,卫我家乡。
凛然奔赴疆场,弹雨里、殒身为国殇。
看长津湖畔,冰雕恒久;上甘岭上,旗帜飘扬。
大义驱寒,凡躯浴火,跃起惊天日月旁。
谱一曲,在神州唱响,荡气回肠。
《望云间•丰收吟》
作者:王玮光(宁夏)
河套秋收,田野正忙,边城庄稼丰登。
看层林果硕,苞米鬚赬。
嘉谷随机匐伏,装车运往仓营。
贺丰收颇获,喜上眉梢,挥汗金晶。
神州盛世,发展飞鸿,海山气贯天氓。
虽遇凶魔横祸,全力夷平。
家国吉祥安好,风吹雨打康宁。
一壶好酒,敬天恭地,我土神灵。
《醉中真•醉心》
作者:竹兰答水
果信金秋爽老心,老心几度醉花阴,
东篱行乐日西沉。
哂笑冷眉非脑力,敛容缄口是胸襟,
廉颇不语蔺相喑。
《醉花阴·庚子重阳醉吟》
作者:谷子
薄雾浓云愁今昼。相思人欲瘦。
佳节又重阳,把酒言欢,人约黄昏后。
酒逢老友人心透。桂子香衣袖。
醉意正销魂,明月清风,处处佳人有。
《金错刀•晚秋(冯延巳体)》
作者:金文丰
珠帘卷,晚秋凉,重阳枫叶染西窗。
落花楚楚望晴色,离雁声声向暖光。
山道瘦,醉吟商,乡愁一曲满庭芳。
霜天晓角尘霾少,独领风骚菊蕊香。

《浣溪沙·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有感》
作者:刀客
正是轩辕初立身,三千里地卷胡尘。
如磐暗夜压重门。
鸭绿雄风驱虎兕,龙源浩气漫乾坤。
丹心铁血两昆仑。
《凤栖梧·重阳》
作者:王楚雄
重九霜寒黄菊笑。朋约登高,拄拐攀崖啸。
大雁迎风云顶叫,小猴寻果枝头闹。
远望佳人眉淡扫。谁在吹箫,两目含情俏。
溪水弹琴游客绕,黛山飘叶烟岚袅。
《浣溪沙·相逢》
作者:悦山草堂
菊怒金风万木零。相逢衍水草含情。
同窗逐梦共耘耕。
心动曾捞天上月,岁丰偶忆海潮声。
人间挚爱柏常青。
《望梅花·杏出墙》
作者:幸福
春杏全无消息, 细雨偏来寻迹。
左右东西南北域。
未果方知堪惜。
何晓夜沉墙外白。偷等哥儿吹笛。
《醉花阴·秋菊》
作者:徐虎本
东篱黄花香满馥,幽院飞落木。
自是不争春,怒放凌寒,最爱秋风浴。
傲然玉骨心倾服。酒美刚初熟。
邀客坐堂前,对酌三杯,共赏陶家菊。
《解佩令·亦爱夕阳红》
作者:李文果
枫林染色,菊花含露。
重阳节、登高去处。
旷野晴空,人字雁、南飞如故。
举眸望、深秋晧宇。
青春已逝,壮心未改,愿苍天、众生呵护。
健体强身,赏美景、欢游京沪。
爱吟诗、自寻乐趣。
《绕佛天香·游黄果树瀑布(依丁澎新谱犯曲谱)》
作者:老冒
神工造筑。千流赴壑,三径幽独。飞泉奏曲。
银河落天远、瑶池藏金屋。
犀潭浪涌,听又去、涛声溅瀑。
雷鼓嘈嘈,俨然似秋风敲竹。
正晚归催促。不得宽闲往前躅。
更念重游,诗词先记腹。
待满岭花开,杜鹃邀续。
身转延睇云峰,却还怕、寒梢鸟惊宿。
星月交辉,车眠清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