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风也清纯
文/李俊科
接到章社友老弟的书,就觉得有一种责任。他嘱咐我写一个体会,我更觉得诚惶诚恐。因为,我不会写读后感,怕写读后感。水平有限是一个,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写过。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让写读后感,那段话至今还记得:“情节很生动,故事很感人。我读着读着就流泪了。合上书,什么都记不得了,大都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再让我写,肯定也是。

我是一个容易动情的人,哪怕是一个被踩到的小草,也要走过去弯腰把她扶起来,更何况一本触动灵魂的小说。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本书,那是我借来的,第二天就要送还,就像今天看到的《鹳河岸边》一样,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那一天,母亲收工回来和面擀面条,让我去挑水,我捧着书出门了,沿着小路一直走下去,穿过了树林,越过了小桥,走过了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竟然到了学校的操场,坐在一棵大树下认真地看起来。母亲擀好面条,等水烧锅,却找不到我。就动员全村的人去池塘,看古井,转竹林,母亲慌得要晕倒。村里的同学到学校看到了我,一把拉起我的胳膊往回跑。到了村头,父亲咬着牙上来就是一个大巴掌,让我两眼冒金星,就地转了三圈倒在地上。他随即又是一脚,把我疼得喊爹叫娘。《鹳河岸边》也是,妻子饭都端上桌了,就是不见我下楼,急了,她上来,把门敲得棒棒响。

看了书,就得写点什么,这是常理。就是因为我不会写,文友赠送给我的书,大都在书柜里躺着,我见了文友都很不好意思。猛然想到了洛阳师长的一句话:想写小说,就多读读《百年孤独》比较比较,还几个文友都这样嘱咐。我去了书店,都是空手回来的。猛然想到了“拼多多”,就在网上拼了一次。还行,两天就到了。急切中翻开来读,不说情节如何,但就那外国的人物名称,就把我绕得晕头转向。明明是主人翁祖父的名字,他父亲这样叫,孩子这样叫,孙子、曾孙子也是这样叫。最后无法起名了,就叫某某第一,某某第二。没有个三两遍读,你就弄不明白。不像《鹳河岸边》董姣、红保、侗华、老抽,一个名字从开始写到最后,一点也不用费脑子。情节的延伸与发展,很自然,很直观。你所要想的,正是作者将要继续叙述的,不枝不蔓,波澜不惊,展现在读着面前的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看戏掉眼泪是导演的功劳,看书赚眼泪是作者的本事。作者为了煽情,故意把故事弄得弯弯曲曲的,赚了读着一大把眼泪。章老弟也是,以至于合上书,我的眼泪还在流。再看到其他书时,眼睛就发涩,发困,甚至想打瞌睡。这个农民作家,实在是不同凡响。
作者在书中叙述的情节,我也经历过,譬如那台该不该买的电视机,譬如那个买牛的贩子,譬如那个当兵被骗的经过,简直就是与我商量着来完成创作的。不说那飘着雪花带着嗡嗡响声的黑白电视机,也不说贩羊让买家直接跑到卖家的屋里让我赔了二百五块钱的贩子,单就高考时被同村的考生带走了准考证,让我在学校大门外苦苦等到考试结束。他考上了大学当了某局局长,我在家务农一辈子当了老百姓,就让我气得吐血。不是他退休后得了癌症,我拎着水果去看他,他说了心中的秘密,我一辈子都蒙在鼓里。原来,他怕我成绩好,占了他的名额,就让他老表替考,故意不让我参加考试。你说这作家章社友,是不是在替我抱打不平?

老鹳河是家乡的母亲河,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但河流的方向是永远不变的。就像章老弟的笔锋,向来都是辛辣的。他带走的是冷酷,留下的却是温馨的。犹如春天里伏牛山的山风,温柔而清纯,骨子里都含有满满的正能量。
我不会写读后感,这些文字算不算,只有读着说了算。
20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