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家人自驾出游,去汝州大峪看红叶,再到古镇神垕一游。
说好的七点出发,最终八点启程。好吧,既然是玩,不那么紧张也好。

走高速山峦渐多,而矗立的三叶巨扇到处可见。不转圈儿不发电,倒是点缀了风景。
中途进服务区一次,休息片刻,大水瓶补足了水,再出发。看导航距目的地还有三十多公里。
红叶篇
按照老乡指的红叶风景区的路沿山道前行,至山腰一个三岔路口,再问路,一当地的小伙子热情地指明方向,但随口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啊。心里有些凉了。。。
也许是周末,山路上游玩自驾车越来越多,先是龟速,后来几辆旅游大巴,还有卡车现身,干脆堵死。
这盘旋的山道怎么会有这么多重型卡车啊。
自觉地靠右单排慢慢按规矩跟行。可有几辆车硬是靠左抢道向前冲,这样前方形成双排并行,彻底堵上对面通行的车。
看这阵势有些绝望。于是,在前车移动几米后,我没跟进,索性左打方问,横斜在路中央,挡住了后面一些试图抢道的车。等前方疏通对面车驶来时再回道让行。
后车师傅开始不理解,下车站在我车窗旁询问,我向他说明了意图,师傅连声道好。
约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所谓最佳观赏点的入口,因太拥堵,这有几个工作人员不让驶入,也不让停车,示意继续前行。
好吧,错失大餐固可惜,开进前方幽静的地方,品尝小吃景物也另有风味儿。不信寻不到遍野山林中的红叶。

其实,面对这连绵不绝的伏牛山余脉,红叶,只是一飘红丝巾。而山势的壮美与秀丽,分布在每一处细节中,黛绿深处的农舍,路边摆筐卖柿子的村姑,还有那亭亭玉立的金黄树。。。。心境至,皆风景。
在一个僻静的山路旁,泊车小憩。摸下轮胎,还不算太热,望一眼满身征尘的座骑:你辛苦了,也休息下吧。
拍了几株枫树上迎风飘动的红叶,头顶天空上掠过一架大客机。
下午一点多查导航,距神垕古镇几十公里。决定赶到那里品风味午餐。

古镇篇
禹州市神垕镇,古朴风情而久闻其名,未睹其容。
农家院小型停车场十元不限时。OK,停好车,后备厢取出折叠自行车,向古文化腹地出发。
一条宽畅的大街两旁门店林立。最多的当然是琳琅满目的钧瓷店。店面风格一致,个个精致。路旁不时走过拿着各样瓷器的游客。
一对全副武装的骑手男女推着赛车走过。重色的皮肤彰显出游走老手的符号。是夫妻,还是驴友?
镇上自行车电动车鲜见,摩托车不少。想起当年在大连市区的同样情景。但凡山区丘陵地带的城市坡多且陡,皆应如此。也许山城重庆盛产摩托车,也应有此缘由。
想吃碗烩面省事。女儿不依,执意要找特色小吃。好吧,反正爹娘也不用掏钱,哈哈。
建业饭店应是连锁经营。进去后发现分布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小吃店面,厢式豆腐,老式八大碗。。。这个非露天的大厅食客不少,但氛围很恬静。整个饭店装点出古色古香的风格,石磨拼装的水龙头,墙壁悬挂着当年红军标志性的五大件实物,无声地诉说着不能忘怀的故事。



走过这条约一公里的大街左转,便是古镇老街。
入口处矗立的牌坊除了一串串大红灯笼外,没有过多现代人工修饰的痕迹。
古街上走动着打扮时尚的游客,与此相映衬的是两旁错落有致的青砖碧瓦。其间会耸立出一座雕梁画栋的飞檐建筑,古朴典雅,刻出的凤姿龙态精美逼真。可惜旁边找不到其身份简介,不知是不是后人之作。

一座上世纪老式电影院映入眼帘。完整地保持当年的风貌。看到张贴着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海报,耳边不禁响起“迎来春色换人间”那段荡气回肠的激越唱腔。在距今五十年的岁月里,把西洋乐器完美地融入京戏,甚为叹服。在红色文化中,当年的现代京剧达到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女主人经营的茶酒生意,就设在这座勾忆的影院中,但商业元素仅是一种点缀,不是盖过式的张扬。

穿行在古街旁顾所有的门店,全部是古朴建筑抢眼,而融入现代的装饰,却像润物细无声般浑然天成,少显造作之气。所有的布置风格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又非常用心,应该有一只无形的手指点着规矩,合力演绎出以商养古的模式。
规矩是秩序,是风格,凝合在一起,就是特质的魅力。
街面上的店铺依然经营瓷器工艺品的居多,偶尔可见小吃店等,没有占道经营,也没有喇叭广告和吆喝声。店主悠然地等待着客人的光临。游客们也没有熙熙攘攘的喧嚣。氛围是一种相互的感染。
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淡淡的素雅,没有大海的波涛惊天,却有小溪潺潺韵律。如果都市是一杯时尚咖啡,古镇就宛若一坛陈年老酒,细细品尝,醇厚弥香。
一路辛苦一路风景,挺好。
夕阳扯出彩色的云幕,提示我们也加入了游客返程的人流。
枫叶飘红染霜秋
典雅民俗抚乡愁
慧心明眸皆风情
野花牡丹各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