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中自有颜如玉】
——颜如玉诗集《篱边小筑》序
文/ 詹海林
2019年是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年份,那年夏天,由东汉墓园原址建设的番禺博物馆,小石桥边,池里的荷花开得特别美丽。一朵朵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芳华烂漫,如一群红衣仙子在碧波上舞蹈,令人赏心悦目。
当我沉醉在暗香丽影当中,苦苦寻找诗意的时候,身后有人喊了我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大石文化站的干部德哥,德哥身边还站着一位优雅清新的女子,眉目之间流露出聪慧灵秀,经介绍,才知道她就是诗人颜如玉,久闻大名,不禁心生敬意。
她得知我是谁后,喜悦之情不加掩饰,说多年前已在书店购买我的散文集《破碎的水滴》,想不到今天能相识!同是文学爱好者,而且都喜欢写近体诗,从此结下了一段文缘。

近体诗自唐人始,平仄用韵到了明清,特别讲究,马虎不得。颜如玉是写近体诗的高手,师从邵铁恒、刘柏青、区永池等诗词名师,笔下洋洋洒洒,多年来已经写了几百首。
诗作清新自如,韵味悠扬,饱含生活情愫,首首都如珠玉,有人说她是番禺李清照,我觉得,这话不错,她有李清照的才情和豪气,却少了李清照的悲愁。因此,阅读她的作品,从山光水色、橙黄红紫中领略到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值得回味。
颜如玉不仅仅是写近体诗的高手,散文也显得才情横溢。拜读过她的散文《家在东乡傍水村》,文中描写她幼时家贫,十二岁独自划着一只小木艇,到珠江畔的白天鹅宾馆江面捞木屑,晒干后用于家中烧火煮饭,面对珠江滚滚的浪涛,她毫不畏怯,一次次把柴火运回家中,这样的经历,诗人中没几个,也造就了她诗作的深度和厚度。
如这首《昨天亲手煮两味菜与两姐妹小酌一杯,大快朵颐之余深感友情二十几载不离不弃的可贵》:
关帝岗边桔树旁,一江碧水去汤汤。
四时从未悠闲过,试问浮生底事忙。

诗人的人生是个忙碌的人生,短短四句诗道出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和无奈。虽然生活负了卿,但是卿不负生活。诗人学会写诗之后,选准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就是以唐朝素有“七绝圣手”王昌龄为榜样,专攻七言绝句的写作。
也许跟老师们和大石诗社的诗友们呆多了,自然免不了从俗和掉酸,也写写唱和步韵次韵之作。如:《奉和区永池老师“欣逢梧州邵铁恒老师访禺山”诗二首》
一
音书昨夜自梧州,喜泪两行心底流。
契阔人生无老少,禺山大美景长留。
二
祥云七彩出林隈,夜雨芳兰次第开。
迤俪象山春不老,吟笺十丈任君裁。
“契阔人生无老少”,说明了诗人的襟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情。“迤俪象山春不老,吟笺十丈任君裁。”显得豪迈大气,夸张意象运用的非常得当。

颜如玉是个医务工作者,有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在抗疫工作中,不辞劳苦,坚守值班岗位。同时也是一个爱子心切的好母亲,在她的诗作中多有体现。
在业余时间,她寄情山水,从不落下大石诗社组织的采风活动,足迹遍及国内外,她更钟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歌颂山河壮美,寄托人生情怀的佳作,例如:《戊戌二月廿二游增城正果》:
一
绿满川原瓜满田,竹林深处袅青烟。
何时问道南山去?流水声中弄五弦。
二
林花照眼晓风和,坡地山田村外多。
未厌莺啼兼燕语,倩谁更唱颂春歌。
三
荔枝龙眼已成林,一路清风盈袖襟。
春色无边难写取,聊将旧句对花吟。
一路行游一路诗,除了对景物的美有着敏锐的触角,还偶尔夹杂着“坐看云起时”的出世之念,这是古往今来每一个文人骚客都有过的思想,在碌碌红尘中,希望找到梦想中的桃花源,得到心灵的升华。“春色无边难写取,聊将旧句对花吟。”这两句诗道出了赏春情怀,艺术性和可读性非常高,实属神来之笔。

颜如玉的诗按季节排列,每个季节不同的花花草草都是她歌吟的对象。尤以夏天的荷花诗和冬天的梅花诗最曼妙。
写荷花:“拂晓登山夏至时,入池斜雨似飞丝。亭亭一朵烟波上,美态撩人我欲痴。”写梅花:“溪流如带出山来,沿路琼芳几度开?喜是我来天正好,观梅亭上漫徘徊。”爱花之心,通过诗意一一展现。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趣。
综观她的作品,诗词格律严谨、诗意丰满,意象丰富,妙句层出不穷,堪称诗词中的上乘之作,美中不足的是,唱和作品较多,诗题冗长,写作体裁比较单一,这都有待日后创作时多加留意。
近年来,颜如玉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很大的成绩,有许多首作品被国家级刊物《中华辞赋》发表,还有众多作品发表于《番禺日报》《丰顺诗词》等刊物。并加入了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番禺区作家协会。目前是寒烟诗社和大石诗社的骨干、大石文学学会的会长,相信她未来的文学之路会更加宽广。
(序作者詹海林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番禺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