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车辙村
作者:孙虎林

从宝鸡市区西行不久,即进入绵延起伏的西山。时值深秋,山色五彩缤纷,如在画中游。车子沿长坪公路一路奔驰,但见秋山绚烂,层林尽染,红绿黄三色秋叶相谐无间,渲染得山脉明秀斑斓,生机勃勃。一路行来,在六川河观景台小憩,俯瞰状若盆景、秀美雄奇的大拐弯胜景,顿感山河形胜,心旷神怡。

近午时分,车子驶入一片川道,四围山体扩至天边,景致至此豁然开朗。六川河在此淙淙流淌,浅濑秀媚。这时,车窗外一只仙鹤跃入眼帘,它单腿独立,静立滩涂,仪态娴雅,顾盼生辉。未曾想在这秋意正酣的山中,竟然邂逅一只吉祥仙鸟。看来,这真是一片灵气充溢的宝地。这连绵群山中难得的一片开阔地,屋舍俨然,白墙青瓦,颇有些世外桃源的韵味。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车辙村。

车辙村,这名儿真雅。说来还有一段美丽传说。大唐初年,地处秦陇要道的陈仓西山,有一座人烟辐辏的山中明珠香泉镇,距此不远有一村落孙家庄,村中有位孙姓妙龄少女,出落得水葱一样灵秀妩媚。姑娘闭月羞花般的美貌声名远播,不久便被选入宫中。三年以后,贵妃娘娘孙氏西行省亲。车行至此,集市上喧闹异常,爆竹声声,惊动驾车之马,辇轴不慎折断。随行者赶忙砍伐柏树制作车轴,娘娘只好在此暂住一宿,次日再赶路省亲。从此,这片神奇的地方便有了一个文气十足的名字车辙村。

下得车来,迎面即见一渠清水奔流不息,在前方形成一汪碧绿水池。见此情景,我不觉心下寻思,莫非又是一处毫无个性的人造景观。抬眼寻找,但见水源尽头一眼活水奔涌而出,汩汩滔滔,绵绵不绝。泉眼上方矗立起一尊汉白玉娘娘塑像。塑像面颊丰润,云髻高挽,顶缀一硕大牡丹,雍容富贵。身披大红霞帔,端庄慈惠,喜气盈盈。这位娘娘就是那位曾留宿车辙村的娘娘。传说她就是芳名传世的长孙皇后。不过,史载长孙皇后的籍贯有多处,地处西山的车辙村只是其一。当年,娘娘西行至此,口渴难耐。于是,秀目微敛,双手合十,默念阿弥陀佛。瞬间,南边山涧苍苔处涌现一股清泉。娘娘喜不自禁,掬水入口,沁入肺腑,尘劳顿消。此泉天赋异禀,神妙异常,春暖夏凉。用它冲茶,叶片簇立若生,鲜绿亮眼,茶汁清亮,香高味浓。冬来泉水温润,白汽缭绕,宛若神迹乍现。当地人感念天赐圣水,欣然命其为娘娘泉。未曾想山形枯涩的西山深处,竟然隐藏着一眼如此丰沛清洌的甘泉。难怪深秋时节的车辙村依然朗润如夏,气韵不凡。

此刻已是晌午时分,天上秋云漫漫,不见日光。远山苍然,近岭灿然,散落六川河两岸的车辙村一派静寂,空气中分明飘溢着缕缕饭香。奇怪的是鲜见人影。显然,跟山外村落一样,此处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们进城上学,家里只有留守老人。看见近旁敞开的院落,我们信步向前。左边一座民居,房顶屋瓦上覆盖着一层碧绿的青苔,连日阴雨营造出山外难得一见的清幽景致。不大的院落里,一位老人坐在凳子上,身边堆着一簇豆蔓,老人正在摘刚收割的红小豆。一旁的水泥地上晾晒着红艳艳的豆子。看着我走近,老人微笑着问我喝水不,我说不客气。另一家院子,地上堆满黄澄澄的玉米,一位老人正在忙着剥玉米,一只土狗卧在旁边。深秋时节,正是山里人家收获的时节。相对于山民而言,我们只是寻觅秋色的过客。山民们那种随遇而安,顺天安命的知足生活,我们是永远模仿不了的。我们只是带着一丝怀旧心情,看看山外早已消失的土房火炕,大树鸟窝,听听山脊上的乌鸦聒噪,村道上的鸡鸣狗吠,娱目怡情,洗心净耳。而后,再返回红尘滚滚的城里。生活就是这样,被物质化的尘世之人早已难以适应清静到枯燥沉闷的山居生活。

此行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民盟金台总支设立的爱心衣橱。2018年,为了响应政府扶贫攻坚、人人出力的号召,民盟金台支委特选定金台区硖石镇车辙村为帮扶对象,在此特设爱心衣橱,以备当地民众之需。很快,我们打开衣橱,整理捐助衣物。看着衣柜中满当当的衣物,心里一阵欣慰。我们毕竟是普通人,能力有限,不能给当地山民以切实帮助。只能尽一己绵薄之力,帮助这些善良可亲的山民。

这时,两位中年汉子走进屋子,从屋角抬出两袋化肥,他们说该种柴胡了。车辙村是精准扶贫村子,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发展多种经营初见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返回的时候,沿着宽敞平坦的村街大道,朝东南方向一路出山。眼前山道平坦舒展,一如山外的城里大道。这一刻,看着窗外掠过的绚丽山野,我在追寻这座山中村落的前尘往事。昔年,皇家娘娘车辙压过的地方,早已发生沧桑巨变,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车辙印了,只有直通山外的康庄大道、致富大道不断延伸。衷心祝愿车辙村乡亲们的日子,犹如西山最美公路红枫大道的枫树一样红红火火,绚烂辉煌。


2020年10月19日
孙虎林,陕西岐山人,高级教师,民盟盟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青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