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这天为什么要吃柿子呢?因为柿子的最佳成熟时期在霜降前后,有谚语为证:“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霜降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节令,但仍然有着和它身份紧密相连的民俗,吃柿子就是其中之一。在北方地区有民谣唱道:“秋分柿子如瓜皮,霜降柿子软如泥。”说的是秋分时节的柿子如瓜皮一样硬。但是到了霜降时节,柿子软得就像泥一样。民间素有“霜打柿子红如火。”的说法,经过霜打的柿子,像火苗、像玛瑙、像红灯笼,非常漂亮。

霜降节气时的柿子完全成熟了,而且熟透了。熟透的柿子在树上是挂不住的,要赶紧摘;不摘,就会掉到地上,摔成红泥。
说到霜降吃柿子,还有这么一个关于秋天的故事,话说在元朝元惠宗至元年间的一个秋天,一个叫朱元璋的小孩,因家中贫困四处要饭,此时已是霜降时节,天气渐寒,当他饿的四肢乏力的时候,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心里想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这个叫朱元璋的孩子为了不再饿肚子,带兵推翻元朝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故事说完了,再说说柿子本身,柿子虽然维生素含量丰富,口感良好,但是吃柿子应适量而止,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空腹吃柿子和柿子皮。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空腹状态下会与胃酸作用下形成胃柿石。但如果胃里“有底”,胃柿石就不会那么容易形成了。
第二,不要与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同食。蛋白质在鞣酸的作用下,也容易形成胃柿石。
第三,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低下者不能吃,过度劳累、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吃柿子。
第四,不宜同含纤维多的食物一起食用。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