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让沦为“数字难民”的老人举步维艰
文/马雅萍

华商报2020年10月13日一篇题为“智能时代,帮老人越过数字鸿沟的报道”刊发后,华商报微信公众号同步刊发了“65岁老人不会手机扫码,骑自行车从西安回鄂邑...这件事引起重视!”的文章,截止16日该文章阅读量2. 5万。
文章中小编非常细心的给阅读者科普并支招:如何教会父母使用手机、给父母讲解手机的基本操作、帮助父母熟悉和了解手机的简单功能、根据父母的需要和喜好安装一些简单好用的APP、告知父母上网的须知,让他们保持警惕别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文章贴心又暖心,从头至尾阅读完留言、点在看的只有160多人(线上总是鲜见老年人声音,线下随处可见老年人的窘境)。
智能时代迅猛推进,但并非所有人都准备好了。数字电视,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电饭煲,智能取款机,移动支付,线上预约服务,2020年疫情影响的健康扫码出行......原本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技术,却成了一些老年人难以跨越的难题,他们绝大多数首当其冲成为互联网的绝缘群体,正“四处碰壁”,沦为“数字难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5.516亿农村人口中网民2.55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也就是说,大约有5亿人是不上网的。文章看完后像我一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老人和子女应该很多很多。
目前的各种智能设备,界面众多、操作繁琐,年轻人也不容易掌握使用方法,更别说教几次简单的操作技能后的老年人熟练掌握并应用。这也意味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停滞甚至下降,隐形对自尊心的伤害和对数字智能化生活的排斥。
以前爱追剧的老妈住到县城后,由于电视连接了三个智能设备,3个遥控器,网络从移动换广电换来换去的唯一诉求,就是每次对安装人员反复强调操作模式要简单,照顾老人看电视。但技术人员说他们也没有办法,他们自己家也是有电视老人不能熟练看电视,和没有一样。每次老爸老妈对着遥控器上的数字和显示器上的九宫格不知道按那个键合适,昨天看的电视明天又找不到了,按错扣费,孩子们不在家只能尴尬的看黑屏或者开机的状态。智能电饭煲,虽然手把手教会了,但是每次预约不是忘记压力指数就是调整完毕忘记启动,或者是盖子没有到位按键失灵,几次操作失误延误孙女早饭后也就不用电饭煲。全自动洗衣机面板上的按键字小,按了之后需要时间反应,习惯旋转启动的他们掌控不了智能操作模式,又舍不得浪费水只好失望地叹口气蹲在卫生间重新用起了搓衣板。更别说去医院各种繁杂的手续和楼层科室之间的串联,以及年轻医生对老人的无视和不耐烦的指责。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无法出示有效健康码的情况下,老人出行、购物发生诸多不便,很多中老年人被拒载、被限制出入超市的新闻占据头条。

在“数字时代”浩浩荡荡的前进浪潮中,一机在手,世界我有,很多美好似乎都向年轻人火力全开。为了不让父母被社会遗忘成为“数字难民”,让他们跟上网络生活,更不被他人歧视,像年轻时候一样过上有尊严、体面的生活。果断给爸妈配置了智能手机,微信、抖音单独一个页面,微信主要是方便他们和家人视频聊天,刷刷抖音看看大千世界。拿到新手机的爸妈很开心,一步步指导使用常用的短信、微信、电话、相机的几个功能。在我手把手的教导下,爸妈像个孩子一样认认真真的学习,开始几天乐此不疲的给家人发短信,逐一视频聊天。几天过去了,看到新手机静悄悄的躺在抽屉里,问他们为啥不用,老爸说新手机装在兜里太大也太重,找电话号码字太小看不清,老妈说教的时候会第二天全都又忘了,唉声叹气自己笨的学不会。看着爸妈无奈又自责气急败坏的神情,只好把老人机的电话卡拔出来装进新手机,强制性让老人机下岗。回老家后的爸妈一周时间一个电话也没有,打过去是关机。好不容易联系上,爸妈说还是老人机好用,回老家后找不到人帮助电话也打不出去。
现在的安卓和IOS智能机都是电容屏,就是可以用手指肚操作,像笔尖、手指甲之类的尖东西就没法操作了,因为只有热量才可以。 智能机反应快,老人点错或不反应的频率很大。手机屏幕手指一旦压住,点哪里都不反应,或者是点哪里都太灵敏。老年人视力不好,对于热触屏手指指纹茧厚热量少,点触屏幕不灵活,脑子反应慢,耳朵听力差,弹幕又多,甄选很难,前面给讲了,转身就忘了,确实很不方便,尤其年龄大,想学也没人天天教,也没人时时指点,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或处在潮流的前列,“87岁的程正良退休时是党委书记,正厅级干部,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晚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与这个时代脱节了,心里觉得有点凄凉”,他能发出如此感慨,无数个普通平凡身处社会底层的老人们,又面临怎样的举步维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科技发展的本意是“添彩”而不是“添堵”,技术发展拉开了两代人的差距,老年人群遭遇了实实在在的困难。这些困难不能只靠孩子们的孝顺和体贴来解决,而要靠全社会一起努力。如何营造一个让老年人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有尊严的社会环境?如何改良、研发更多对于老年人没有操作障碍的基础设施?能否在推行智能化管理方式的同时,对老人已经习惯的传统方式予以保留?能否在遥控器上标注按键的含义再把文字加大?能否设置“一键直达”的按钮,让老年人只按一次按钮就能掌握简单功能?能否针对老人开设一些免费培训课程,提升他们拥抱科技的能力,提高防骗的分辨能力和社会不脱轨?能否语音一步步提示实现人机对话达到智能?......
关爱老人也就是关爱未来的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马雅萍,凤翔人,公司职员,喜欢运动健身,爱好文字,书法。曾在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