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品味,塑造滋润心灵,欣赏文字美(文/孟兴华)
阅读原本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看电影或欣赏音乐相比,当然自由许多,也自在许多。阅|读速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己选择,并不存在快与慢的问题。才能超常者尽可一目十,自认愚钝者也不妨十目一行,反正书在自已手中,不会影响他人。然而,当今社会宛如一个大赛场,孩子一出生就被推上了跑道,流行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孰快孰慢,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孩子能否成才最初决定孩子命运钥匙自然是人为父母的我们了!由不得你自己选择。
读书一旦纳入人生竞赛的项目,阅读速度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期盼甚至逼迫孩子早读、快读、多读,学校和社会也在推波助澜,渲染着强化着竞赛的紧张氛围,压迫着孩子喘不过气来。节假日各种补习班,强化班、辅导班在剥夺属于孩子童趣有限时间,被贴上各种标签,父母用车接送上补习班,唯有上了补习班你家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与别人家孩子比我家孩子上好几个补习班,父母们交谈时炫耀自己,为孩子舍得投资花钱,熟不知我们孩子被强迫读书,全然不顾孩子兴趣与志愿,纯属父母们的一相情愿。看看这些,有多少孩子被绑架做了书的奴隶,全不顾孩子们的感受与承受能力,出现了问题少年讨厌读书,每天起早贪黑在拼命读书,读书成为孩子们思想上的负担,失去兴趣必然势得其反,做为孩子家门,放手培养孩子爱好与兴趣,观察自家孩子喜欢读什么书,有选择听孩子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因才施教远离报班补习这以所谓提高孩子成绩,办学机构获取丰厚利润,非法办学为经济利润所驱动,只要你家孩子未报班,老师会找家长谈话,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动员家长为孩子报班,己成为一种趋势。孩子家长被学校所谓办学机构牵着鼻子走,一切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提高成绩报班从小学中学高中普及,我们孩子每天学完学校知识,下午晚上去补习班成为常态。中考高考指挥棒,一只无形之手掐着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无怪手孩子们要掐着秒表阅读,看一分钟到底能读多少单词。有需求就有市场。走进书店,那些铺天盖地辅导读物、励志读物、理财读物,无不在争着教人如何速成,如何快捷取得成功的秘诀。
物质主义时代,读书从一开始就直接地和物质利益挂起钩,越来越成为一种功利化行为。阅读只是知识的填充,只是应付各种人生考试的手段。我们淡漠了甚至忘记了还有另一种阅读,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许更为重要的阅读一一诉诸心灵的惬意的阅读。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清风朗月,一卷在手,心与书从容相对熔融一体,今夕何夕,宠辱皆忘;或是夜深人静,书在枕旁,情感随书中人物的命运伏,喜怒笑哭,无法自己。这样的阅读会便世界在眼前开阔起来,未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使你更加热爱生活;这样的阅读会在心田种下爱与善的种子,使你懂得如何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站立起来;这样的阅读能使人找到自己,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抑或面对种种诱惑,也不忘记自己是谁。这样的阅读是快乐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引用陶渊明这段自述时,常常忘记了前面还有“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八个字。阅读状态和生活态度是紧密相关的。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就会有怎样的阅读。我们不是生活在梦幻中,谁也不可能完全离开基本的生存需求去读书,那些能够把谋生的职业与个人兴趣合而为一的人,是上天赐福的幸运儿,然而,不要仅仅为了生存去读书吧。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目标单一具体的阅读,就像到超市去买预想要的商品,进去就拿,拿到就走,快则快矣,少了许多趣味,所得也就有限。慢读品味,欣赏文字美。体验你品所表达的意境美,抒发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从而更加发愤读书,从书中领略人生美好。有一种教育叫熏陶,有一种成长叫积淀,有一种阅读叫品味。
世界如此广阔,生活如此丰富,值得我们细细翻阅,一个劲儿地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岂不是辜负了身边的无限风光。总要有流连忘还含英咀华的兴致,总要下马看花闲庭信步的自信,有快就要有慢,快是为了慢,慢慢走,可以从生活中文字中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意味和乐趣,既享受了生活,又有助于成长。慢也是为了快,速度可以置换成质量,质量就是机遇。君不见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缓慢的更结实,更有机会成为栋梁之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灵的成长需要耐心。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关乎心灵的事,从来都是有耐心的。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从1163年开始修建至1345年建成,历时180多年;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从1386年至1897年,建造了整整五个世纪,而教堂的最后一座铜门直至1965年才被装好。在中国,这样安放心灵的建筑也能拉出一串串名单: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从东汉至唐,共开凿600多年;敦煌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开凿第一个洞窟,一直延续到元代,前后历时千年;洛阳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年间(477一一499)到北宋,开凿400多年;天水麦积山石凿,始凿于后秦,历经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陆续营造,前后长达1400的年……同样县有耐心的,还有以文字建造心灵殿堂的作家、学者。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用小说形式创造中国文学殿堂最炫丽的奇观。我们的曹雪芹,穷其一生只留下未完成的《红楼梦》,一代又一代读者受惠于他的心灵泽被,对他这个人却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确知他的生卒年月。这些就是人类心灵史上的顿号。
我们可以说时代不同了,如今是消费物质时代、信息知识爆炸泛滥时代,变化是如此之快,竞争又是如此激烈,稍有怠慢,就会落伍,就会和财富和机会失之交臂,哪里有时间有耐心去关注心灵?然而,物质越是丰富,技术越是先进,越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制衡去掌控,否则世界会失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个人而言,善良、真诚、理想、友爱、审美,这些关乎心灵的事,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入耐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让我们从读好一本书开始。不必刻意追求速度的快慢,你只要少一些攀比追风的功利之心,多一些平常心,保持自然放松的心灵,正像美好的风景让人放慢脚步,动听的音乐会令人驻足,遇到好书自然会使阅读放慢速度,细细欣赏。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世界》从我上高中时每天中午小说连播听,到该书被拍摄成五十集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播放二集,到2018年到县新华书店购买三本书,利用假期阅读,读一遍流泪被书中故事所吸引,为路遥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留下长长的记忆和回味。为孙少平奋愤读书改变自己,走出双水村去看外面世界,付出艰辛劳动付出而感动,这篇励志图书激励一代又一代为改变自己,走出去闯世界。书和人的关系与人和人的关系有相通之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书人之间也讲究因缘聚会同气相求。敬重书的品质,养成慢读的习惯,好书自然会向你聚拢而来,好书滋润我们心灵,慢读品味,欣赏文字,以敬畏文字之心,潜心攻读,这将使你一生受用无穷。

作者简介:
孟兴华,陕西凤翔人。六六年生,毕业西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现供职于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业余爱好写作,市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微信文学公众平台。
诵读者简介
玉华,河北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