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绍兴人”
作者:沈张苗
“只要这个世界还谈论真诚,只要这个世界还仰望高贵,只要这个世界还需要一颗干净的心,人们就会想起一个人,就会念起他的名字,这个人就是周恩来”。在绍兴周恩来纪念馆的留言板上,这样的留言有很多很多,它们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最真挚的感情。

怀着一颗仰望之心,默念着那个让无数人落泪的名字,我又一次踏入了绍兴城内的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祖居,再次感受那颗世界上最真诚、最高贵和最干净的心。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城内,与唐朝诗人贺知章故居隔墙为邻。祖居占地面积二千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进,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院落。相传周恩来祖辈中曾有一位先人寿至百岁,故祖居旧称“百岁堂”。据周氏家谱记载,周恩来的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后来,周恩来的祖先由中原地区迁至浙江绍兴,至周恩来祖父这一代,周家在绍兴已生活了十八代。再后来,周恩来的祖父赴江苏淮安任职,周家才迁离绍兴,但在绍兴至今仍有许多亲戚。因此,周恩来生前曾多次说过,“我家的祖坟在绍兴,绍兴的家谱上有我的名字,我的原籍在绍兴,所以说我是绍兴人”。又说,“说我是绍兴人,不仅因为那里有我的祖坟和家谱,更主要的是封建家庭的根子在那里”。

绍兴是盛产师爷的地方。历史上,绍兴师爷纵横捭阖不可或缺,曾影响明清两朝数百年。周恩来出生于师爷世家,他曾回忆说,“我的家庭几代祖先都是绍兴师爷,外祖父也是师爷”。周恩来从小生活在师爷世家的文化氛围中,先辈师爷们的精明干练、勤奋谨慎、审时度势和善于沟通的品性,对其性格和修养的养成,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周恩来担任共和国总理二十余年,面对复杂险恶的内外局面而应对自如,其功德有口皆碑,其人格魅力更是无人可及,“伟人”、“完人”名至实归。因此有人说,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和最具影响力的相爷,是绍兴人所有优秀品德的集大成者,是绍兴人的骄傲。

作为绍兴人,周恩来对家乡怀有特殊的感情,生前曾多次提及家乡绍兴,并与绍兴的亲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其中的困难者经常予以接济。1939年3月下旬,周恩来回到家乡绍兴祭祖。他拜祭祖坟,填写家谱,会见亲友。他在百岁堂认真翻阅周家家谱,然后在祖父周攀龙、父亲周贻能的名字下面,恭恭敬敬地写下了“恩来……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

关心家事,更关注国事。周恩来在绍兴短短几天,他马不停蹄,到处发表抗战演说,书写抗战题词,在绍兴城内留下了他的许多足迹。在百岁堂,他写下的“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的题词,令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激励了全国的抗战力量团结一心,与日冦进行殊死的搏斗。在越王台发表的演说,他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例,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发扬民族气节,坚决将抗战进行到底,并亲笔写下了“生聚教训,廿年犹未为晚”的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的题词,则号召绍兴妇女向先烈秋瑾学习,鼓励她们走出家庭,勇敢地走向抗日的战场。

只可惜,由于公务繁忙,此后,周恩来再也没有机会返回他所挚爱的家乡绍兴。他胸怀天下,一心为民,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甚至连家乡的祖坟也“服从大局”夷为了平地,连自已的骨灰都撒向了祖国的江河湖泊,只留给家乡人民无尽的思念。
“我是绍兴人”。一代伟人,一个完人,他虽已远去,却万古留名。百岁堂将永存,人们将会永远怀念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绍兴人!

